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草药》 > 1999年第9期
编号:10231128
中草药致肝损害的研究近况
http://www.100md.com 《中草药》 1999年第9期
     作者:袁继丽*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210029

    关键词:中草药;肝损害;病因;预防

    中草药990935 摘 要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中草药,如雷公藤、黄药子、菊三七、苍耳子、川楝子、何首乌等致肝损害的研究报道,并对中草药致肝损害的原因予以讨论。

    随着中草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关其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肝脏是人体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因而中草药的应用不当导致肝损害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就近年来中草药致肝损害的报道作一综述,以期提醒临床工作者降低药源性肝病的发生率。

    1 对肝脏有损害的中草药

    1.1 雷公藤: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的根叶及花,又名黄藤、断肠草等。本品味辛、有大毒,能祛风除湿、消肺止痛和通经活络。药理研究证明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近年来用雷公藤制剂及其提取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有关毒副反应的报道不容忽视。已报道服雷公藤糖浆中毒4例,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减退、肝肿大、肝肾区叩痛等,部分死亡病例病理学检查:肝细胞内脂肪沉着,成灶性坏死,以小叶中央为著,汇管区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毛细胆管及星状细胞有胆汁瘀积,说明雷公藤对肝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1〕。也有报道1例因口服雷公藤片11个月而致药物性肝炎者: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尿黄;ALT 507 u/L Tbil 157 μmol/L;并排除其它肝病〔2〕。用雷公藤总苷(TⅡ)治疗肾脏病过程中发现5例病人转氨酶可逆性升高,排除病毒性肝炎及其他肝损害用药史,使用TⅡ 1~1.5 mg/kg 1~4周后ALT升高,病人无明显不适,停用TⅡ或停用TⅡ并加用保肝药后ALT恢复正常〔3〕
, http://www.100md.com
    1.2 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块茎,又名黄药、黄药脂、黄独等。性味苦寒,有散结消瘿、清热解毒之功,常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其主要有毒成分为薯蓣皂苷及薯蓣毒皂苷、呋喃去甲毒二萜类化合物等〔4〕。有报道用黄药子煎剂喂小鼠,大剂量19.9 g/(kg.d),小剂量10g/(kg.d)连续给药14d和21d后处死,镜检观察到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嗜酸性变,重者小灶性坏死,随剂量增加、时间延长病变加重〔5〕。报道1例因甲状腺肿瘤用黄药子15 g煎服,每日1次,6d后皮肤出现大量红斑,ALT 541.8u/L, GOT 255.3u/L〔6〕。另报道16例因甲亢、甲状腺瘤、纤维瘤等而用黄独(大多数10g/d,最大30g/d),在服用10 d至4个月(大多数服用30~60d)后出现黄疸、乏力、纳差、尿黄等症状,肝肿大13例,腹水2例,ALT>200u/L者15例,A/G轻度异常者5例〔7〕
, 百拇医药
    1.3 菊三七:系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的全草或根干,又名土三七、牛头七,系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味温淡,具活血消肿的作用,主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菊三七含pyrrolizidine生物碱,能使肝细胞RNA酶活性下降,RNA、DNA的合成能力下降,细胞不能完成有丝分裂,从而形成多核巨细胞,肝细胞坏死与RNA合成减少、DNA横向断裂有关〔4〕。在大鼠急性毒性试验中,以菊三七碱注射液50 mg/kg腹腔注射,隔日1次,6次后动物全部死亡,镜检:肝脏呈广泛急性坏死,在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中肝脏出血、瘀血、变性坏死,并见肝小静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8〕。曾报道2例患者,其一为老年男性,连服菊三七45 g/d,共10 d;其二为中年女性,服辽宁产土三七36 g/d,连续服用50 d引起中毒死亡。2例病变相似,肝窦高度扩张、瘀血,尤以中央静脉为重,该处肝细胞萎缩,变性坏死,肝小静脉内膜明显增厚并纤维化,致管腔显著变小,并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呈静脉炎改变,病理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病〔9〕。有2例因感冒身痛煎服土三七约0.5 kg后1周左右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水、肝脾肿大、黄疸,短期内肝功能衰竭相继死亡〔10〕
, 百拇医药
    1.4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ex Widd.的果实。性味苦温,有通鼻窍、祛风湿、止痛的功效,系鼻科常用药。主要成分有苍耳苷、苍耳醇、苍耳酯等,脱脂后水浸液可提出一种含有葡萄糖和鼠李糖苷样物质,具毒性作用。中毒多为小儿误服引起,急性中毒者肝肿大,病程迁延者肝轻度萎缩,包膜散在出血、质软、切面呈土黄色,杂以不规则红色网状条纹。镜下呈弥漫性改变,肝窦明显扩张,肝细胞大部分变性坏死,以小叶中央区最重,肝细胞索离散,胞浆内出现多数脂肪点滴〔4〕。有人误食苍耳子引起中毒性肝炎、肾衰或并发阿斯氏综合证,其中5例表现出肝肿大、肝区痛、ALT升高、黄疸,严重者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尸解可见中毒性肝炎、肝坏死等病理改变〔11〕。1例因头痛早饭后炒服苍耳子末50 g,午后又服200 g而出现低热、头痛、右上腹阵发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尿黄、厌油等症,肝区叩痛,尿胆红素(+),ALT 320 u/L,后经治疗痊愈〔12〕

, 百拇医药     1.5 苦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成熟果实,又名川楝子、金铃子。性味苦寒,有行气止痛、杀虫的功效。主要成分有苦楝素、苦楝萜生物碱等。以苦楝素20 mg/kg给兔灌胃2次,发现肝细胞中度变性;同样方法,剂量升至40mg/kg,兔肝细胞重度肿胀、胞核缩小、染色质融合成片、肝窦狭窄。给猴20g/kg灌3d后死亡,镜检:肝细胞索离散、胞核消失,枯否细胞明显肿大,毒性可随单次剂量增加而增加,作用慢而持久,且有蓄积性。临床应用或误食可引起中毒性肝病,表现为黄疸、肝肿大、肝区疼痛等。为避免中毒,一般认为不大于5 mg/kg的剂量是安全的〔13〕

    1.6 艾叶:系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 et Vant.的叶片。性味苦、辛、温,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有人将艾叶100g水煎服迅即出现中毒症状,终因严重出血、黄疸、肝功衰竭而死亡。动物实验证明:给鼠或家兔注入5%苦艾素酒精溶液0.03~0.06mL后,肝脏外观肿大,镜检:肝细胞浆内有颗粒样变性或脂肪变性〔14〕
, 百拇医药
    1.7 何首乌: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块根。性味苦、甘、涩,能补益精血、截疟解毒、润肠通便。古认为何首乌无毒,但随着对其成分、药理研究的深入,在毒副作用问题上有了不同看法。1例服用活力口服液(以何首乌为主药,配以淫羊藿、枸杞而成)引起肝损害,ALT 912u/L, AST 2 200u/L, TBil 99.9μmol/L,巩膜黄染,肝区叩痛,该病人10年前服用首乌片也出现黄疸〔15〕。1例口服首乌片出现严重肝损害,病人先后两次服用首乌片皆于7d后出现乏力、纳差、厌油症状,到第10天出现黄疸,ALT 2 000u/L, AST 190 u/L, DBil 137 μmol/L, TBil 154μmol/L,停药后经护肝治疗痊愈〔16〕。另1例因头发早白服用中药(以何首乌为主)2剂后出现肝区叩痛、乏力、纳差、尿黄,ALT>6 000u/L,尿胆红素(+),经治愈后又以炙首乌50g泡水代茶饮10余日(约800g),再次出现上述症状〔17〕
, 百拇医药
    1.8 望江南籽:是豆科植物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 L.的种子。性味甘、苦、凉,有毒,具有清肝明目、健胃、通便、解毒等功效。主要成分含大黄酚、大黄素、α3-谷甾醇等。其种子的苯抽取物含有毒蛋白及柯亚素两种有毒成分。有报道10例小儿中毒,肝脏普遍受到损害。但肝大程度、肝功损害程度与中毒轻重并不平行,其中1例死亡,镜检见心、肝、肾均有改变,以肝细胞变性坏死最突出〔18〕

    此外,还有关于四季青、蜈蚣粉、鱼胆、蓖麻子、蟾蜍、密佗僧、金果榄等致肝损害的报道,这些中草药致肝损害的机制尚需深入研究。中成药亦有致肝损害的报道,如口服壮骨关节丸(狗脊、淫羊藿、独活、骨碎补、木香、鸡血藤、川断、熟地等)致肝内胆汁郁积性肝损害3例。但未见其内含各种成分有肝毒性的报道〔19〕。有2例复方青黛丸(青黛、贯众、建曲、紫草)致肝损害的病例报道,据文献记载仅贯众有小毒,但复方青黛丸致肝损害是否与之有关尚待研究〔20〕
, http://www.100md.com
    2 中草药致肝损伤的病因及预防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报道多是单味药药理作用、肝毒性的研究探讨,至于在配伍的复方中这些药物是否仍有肝毒性尚须进一步研究探讨。中草药致肝损害可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1)服用过量或长期服药;2)对药物毒性认识不足;3)误食误用;4)盲目轻信秘方、单方和验方等;5)药物未经炮制或未依法炮制;6)个体差异等等。可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中草药致肝损害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宜长期服药,可间歇服药,随时观察有无乏力、纳差、尿黄等症状,并定期检查肝功能;2)严格控制用药剂量;3)可配伍解毒药,如生甘草;4)讲求煎药方法,延长煎煮时间,破坏药物的毒性成分等。一旦出现中毒后应及早采取解毒措施,如洗胃、导泻、催吐等,并及早送至医院救治。

    3 结语

    临床报道上述中草药致肝损害的病例,大多排除了患者有肝病史和肝毒性药物用药史,因此基本上可以确定是由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但对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及肝损害的病理变化研究尚不足。如药物是直接损伤肝细胞、还是损伤汇管区或胆管系统、或者是药物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导致的肝损伤尚未完全阐明,需要更为丰富的临床病理和动物实验资料来补充。此外,这些报道多是有关单味药或其制剂的毒性报道,且往往是剂量过大而致中毒,在汤剂中经过君臣佐使的配伍或减小剂量后毒性是否减轻或消失仍待研究。目前中药复方煎剂导致肝损害的研究报道较少,临床医生如能避免上述用药不当的因素,可望减少医源性的药物性肝损害。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徐 速,等.临床皮肤科杂志,1988,(5):封3

    2 李正明.人民军医,1994,(11):76

    3 孙德珍,等.中华肾脏病杂志,1993,9(4):22

    4 王希海,等.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6,6(4):48

    5 宋崇顺,等.中药通报,1983,(4):34

    6 金安萍.中国中药杂志,1996,21(6):377

    7 缪正秋,等.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4,4(1):55

    8 刘宝庆,等.中草药,1984,(1):27
, 百拇医药
    9 侯景贵,等.中华内科杂志,1980,19(3):187

    10 廖剑英.云南医药,1993,14(3):188

    11 武谦虎.中医药研究,1990,(6):34,26

    12 胡志华.江苏医药,1991,17(8):426

    13 朱天忠.中国法医学杂志,1986,1(1):56

    14 朱天忠.中医药信息,1989,(1):12

    15 张文芳.实用中医药杂志,1997,13(2):41

    16 牛建海.新药与临床,1996,15(6):382

    17 叶亲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2):73

    18 郑咏梅.实用医学杂志,1989,(2):34

    19 刘丽萍,等.新药与临床,1995,14(2):120

    20 韦诗云.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9):539

    收稿日期:1999-04-06, http://www.100md.com(袁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