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07517
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1999年第10期
     作者:陆凤翔 张 权

    单位:陆凤翔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0029);张 权 南京铁路分局中心医院进修医师(210003)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1027 本文对比分析106例心肌梗塞前24~72小时内有心绞痛与118例无心绞痛患者急性心梗(AMI)后临床资料,以了解梗塞前一定时间心绞痛对AMI面积、梗塞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及病死率的影响,从而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AMI预后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对象 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本院住院AMI(诊断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患者。根据AMI发病前24~72小时内有无心绞痛分为A(梗塞前心绞痛组)、B(无梗塞前心绞痛组)两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见附表。
, http://www.100md.com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状况相似,入院后查心肌酶谱,每4~6小时查酶谱共3~4次,选取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以此作为心肌坏死范围的定量指标;入院后5~7天心电监护、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了解心律失常情况,计算室速、室扑、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临床症状、体征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功能,了解心功能Killip≥Ⅲ级发生率;住院病死率观察。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f01.gif (48 bytes)±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结 果

    B组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扑、室颤)发生率为A组的3倍;心功能Killip≥Ⅲ级的发生率为其1.5倍。分析提示AMI发生前24~72小时内心绞痛对心梗后CPK峰值评估的梗塞面积影响最大,(见附表)。
, 百拇医药
    附表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梗塞部位及预后比较

    A组

    (n=106)

    B组

    (n=118)

    一般情况

    性别(男/女)

    81/25

    99/19

    年龄(岁)

    63.96±10.23

    65.18±10.54
, 百拇医药
    合并症

    高血压(例)

    57

    61

    糖尿病(例)

    21

    23

    高脂血症(例)

    24

    26

    梗塞部位

    前间壁/前壁(例)

    21/19
, 百拇医药
    19/21

    广泛前壁(例)

    14

    21

    高侧壁(例)

    4

    1

    下壁/下后壁(例)

    32/5

    38/7

    下壁+右室(例)

    6

    9
, 百拇医药
    内膜下(例)

    5

    2

    CPK峰值(U/L)

    434.24±420.43*

    822.21±754.75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例)

    4(3.77%)

    14(11.86%)**

    心功能Killip≥Ⅲ级(例)

    24(22.64%)
, 百拇医药
    41(34.74%)**

    住院病死率(例)

    13(12.26%)

    21(17.8%)

    与A组比较*P<0.01,**P<0.05

    讨 论

    AMI患者梗塞面积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外学者认为反复的短暂的心肌缺血是缺血预适应最有效的诱导方法。研究表明预适应能延长耐受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和细胞坏死的缺血时间,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改善心功能。目前认为心肌缺血预适应在24小时后作为迟发反应出现,持续时间长达72小时。本组资料显示AMI前24~72小时内有心绞痛组患者梗塞后CPK峰值显著低于无心绞痛组,表明该组心肌坏死面积减少,证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缩小梗塞范围作用。Vegh等学者认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快速心律失常有拮抗作用,动物实验证实晚期预适应有保护抑顿心肌、减少心功能不全发生作用。本资料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Killip≥Ⅲ级发生率,梗塞前心绞痛组及住院病死率均显著低于无心绞痛组,同时证明心肌缺血预适应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发生率,以上理论与国内报道一致。利用心肌的这种内源性调控保护机制,人们有望开发出新型药物抗心肌缺血,限制心肌梗塞范围,预防致命性心律失常。,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