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和冷冻保存与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研究
作者:常伟荣 夏学鸣 吴德沛 岑建农
单位: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江苏省血液研究所(215006)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1023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具有造血及免疫重建快、瘤细胞污染少等优点,正被临床广泛应用。干细胞的采集和冷冻保存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只有采集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并进行适当有效的冷冻保存,回输后才能获得造血重建。本科1996年12月~1998年10月,对1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APBSCT,造血干细胞通过程控冷冻,液氮保存,回输后全部患者造血功能得到重建,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15~53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其中M21例,M33例,M5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恶性淋巴瘤5例;杂合型白血病1例。全部患者入净化仓前行颈内静脉留置导管。
, 百拇医药
设备:应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Cryomed程控冷冻仪及液氮进行干细胞采集和冷冻保存。
冷冻保存液:
1.TCE保养液:TC199培养基9.8g,EDTA-Na22.0g,NaHCO32.0g加双蒸水至1000ml,pH6.8~7.0,正压过滤除菌,细菌、热源检测合格。
2.冷冻保存液:TCE保养液占70%,二甲亚砜(DMSO)占20%,人类同型血清占10%,使用前按上述比例配置混匀后置冰浴备用。
方法:
1.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急非淋及淋巴瘤患者采用MAG方案,米妥蒽醌10mg.m-2.d-1×2天,阿糖胞苷2g.m-2.12h-1×4次,动员后待白细胞数下降至1.0×109/L以下时,皮下注射惠尔血(G-CSF)300μg,每日1次,待白细胞数开始回升时,用流式细胞仪监测CD34+细胞的量,待CD34+细胞量明显升高时,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造血干细胞,采集终点量按单个核细胞(MNC)达到(4~6)×108/kg,CD34+细胞(2~4)×106/kg。
, 百拇医药
2.造血干细胞冷冻保存:血细胞分离机采集之造血干细胞按(0.5~1.0)×108/ml细胞浓度,在超净台中分装入深低温冷冻袋,再加入等量之冷冻保存液,充分混匀后排气封口,并立即放入Cryomed程控冷冻仪内冷冻至-90℃,随后移入液氮中长期保存。
3.复苏和回输:冷冻袋从液氮中取出后,立即放入40℃恒温水浴中并不断摇晃,直至溶解,立即回输给病人,为了减少DMSO对造血干细胞的毒性,应在床边复苏解冻,并在5~10分钟内回输完毕,并取少许细胞进行CFU-GM培养,CD34+细胞检测及细胞活力检测。
结 果
一、造血干细胞采集情况:14例患者经MAG方案动员后MNC采集纯度达98%以上,一次采集CD34+细胞达到标准者11例,占79%。
二、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情况:APBSCT患者入净化仓按预处理方案行大剂量化疗,预处理结束48小时后快速回输复苏之造血干细胞,回输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14例患者移植后除1例血小板恢复时间较长外,其余造血功能均在早期得到重建,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平均为11(8~29)天,血小板大于3.0×109/L平均为21(10~120)天。
, 百拇医药
讨 论
影响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因素颇多,但主要与动员方案密切相关,本组病例一次采集成功者占79%,且采集到的MNC和CD34+细胞量和国外报道基本相似。仅有个别患者经动员后未见CD34+细胞明显增高,这可能与患者对化疗不敏感或多次化疗后骨髓损伤有关。
其次影响CFU-GM存活率的因素主要来自冷冻过程中的两个因素, 即细胞从液态转为固态过程所释放出的“融解热”和冷冻过程中细胞内大块冰晶的形成,导致细胞损伤。本研究用的冷冻仪可分别测定冷冻箱内和细胞样品中的温度,当样品从液态转为固态时,细胞释放出大量融解热,此时冷冻箱内的温度可达到-45℃,但细胞内的实际温度仅-10℃左右,避免了大块冰晶的形成,从而保证了细胞较高的活力。, http://www.100md.com
单位: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江苏省血液研究所(215006)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1023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具有造血及免疫重建快、瘤细胞污染少等优点,正被临床广泛应用。干细胞的采集和冷冻保存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只有采集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并进行适当有效的冷冻保存,回输后才能获得造血重建。本科1996年12月~1998年10月,对1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APBSCT,造血干细胞通过程控冷冻,液氮保存,回输后全部患者造血功能得到重建,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15~53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其中M21例,M33例,M5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恶性淋巴瘤5例;杂合型白血病1例。全部患者入净化仓前行颈内静脉留置导管。
, 百拇医药
设备:应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Cryomed程控冷冻仪及液氮进行干细胞采集和冷冻保存。
冷冻保存液:
1.TCE保养液:TC199培养基9.8g,EDTA-Na22.0g,NaHCO32.0g加双蒸水至1000ml,pH6.8~7.0,正压过滤除菌,细菌、热源检测合格。
2.冷冻保存液:TCE保养液占70%,二甲亚砜(DMSO)占20%,人类同型血清占10%,使用前按上述比例配置混匀后置冰浴备用。
方法:
1.造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急非淋及淋巴瘤患者采用MAG方案,米妥蒽醌10mg.m-2.d-1×2天,阿糖胞苷2g.m-2.12h-1×4次,动员后待白细胞数下降至1.0×109/L以下时,皮下注射惠尔血(G-CSF)300μg,每日1次,待白细胞数开始回升时,用流式细胞仪监测CD34+细胞的量,待CD34+细胞量明显升高时,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造血干细胞,采集终点量按单个核细胞(MNC)达到(4~6)×108/kg,CD34+细胞(2~4)×106/kg。
, 百拇医药
2.造血干细胞冷冻保存:血细胞分离机采集之造血干细胞按(0.5~1.0)×108/ml细胞浓度,在超净台中分装入深低温冷冻袋,再加入等量之冷冻保存液,充分混匀后排气封口,并立即放入Cryomed程控冷冻仪内冷冻至-90℃,随后移入液氮中长期保存。
3.复苏和回输:冷冻袋从液氮中取出后,立即放入40℃恒温水浴中并不断摇晃,直至溶解,立即回输给病人,为了减少DMSO对造血干细胞的毒性,应在床边复苏解冻,并在5~10分钟内回输完毕,并取少许细胞进行CFU-GM培养,CD34+细胞检测及细胞活力检测。
结 果
一、造血干细胞采集情况:14例患者经MAG方案动员后MNC采集纯度达98%以上,一次采集CD34+细胞达到标准者11例,占79%。
二、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情况:APBSCT患者入净化仓按预处理方案行大剂量化疗,预处理结束48小时后快速回输复苏之造血干细胞,回输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14例患者移植后除1例血小板恢复时间较长外,其余造血功能均在早期得到重建,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平均为11(8~29)天,血小板大于3.0×109/L平均为21(10~120)天。
, 百拇医药
讨 论
影响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因素颇多,但主要与动员方案密切相关,本组病例一次采集成功者占79%,且采集到的MNC和CD34+细胞量和国外报道基本相似。仅有个别患者经动员后未见CD34+细胞明显增高,这可能与患者对化疗不敏感或多次化疗后骨髓损伤有关。
其次影响CFU-GM存活率的因素主要来自冷冻过程中的两个因素, 即细胞从液态转为固态过程所释放出的“融解热”和冷冻过程中细胞内大块冰晶的形成,导致细胞损伤。本研究用的冷冻仪可分别测定冷冻箱内和细胞样品中的温度,当样品从液态转为固态时,细胞释放出大量融解热,此时冷冻箱内的温度可达到-45℃,但细胞内的实际温度仅-10℃左右,避免了大块冰晶的形成,从而保证了细胞较高的活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