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10315
应用ZT胶关闭十二指肠残端7例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10期
     作者:邱成志 吴友谊 朱世泽 刘祖民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36200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1048 近年来,医用胶在临床上用途越来越广,收到良好效果。但将医用粘合剂应用于十二指肠残端关闭临床上少见报道。我院自1993年利用医用粘合剂(ZT胶)关闭处理困难的十二指肠残端7例,无残端瘘,现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例均为男性,年龄35~52岁,平均41.3岁。择期手术5例,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瘢痕性幽门梗阻。急诊手术2例,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急性穿孔。

    1.2 手术方法 7例均采用毕氏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常规分离胃大小弯网膜,由于十二指肠球部瘢痕挛缩,严重变形,不能使用常规方法关闭十二指肠残端,采用开放式闭合残端,于十二指肠球部远侧缘切断十二指肠,7例在距切缘约2~3cm可见十二指肠乳头,残端切缘仍残留瘢痕组织,不能再游离残端。术中用单层间断水平内翻褥式全层缝合残端,难以完全内翻肠壁全层及严密缝合。止血后,利用ZT胶方法辅助关闭残端,清除残端渗液和血液等,使之干燥瞬间,滴入ZT胶于缝合处,每1~1.5cm使用1~2滴,可见残端上形成一覆盖膜,即可完成残端处理。再行胃空肠吻合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7例均无残端瘘。随诊3~6月患者饮食正常。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2.1 闭合困难的十二指肠残端处理 处理十二指肠残端是毕氏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的一个关键步骤。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程长,瘢痕严重挛缩,球部变形致解剖不清,强行分离易损伤残端浆肌层及周围重要器官如胆总管、胰管等;不进一步分离难以缝合关闭残端。如本组病例切缘距离十二指肠乳头仅2~3cm,残端上仍有瘢痕,若采用多层缝合易切割残端肠壁导致术后愈合不良。这个难题与残端瘘的其中二个原因直接相关:(1)十二指肠残端缝合不严密、愈合不良;(2)十二指肠残端血液循环不良[1]。为预防这二个原因引起残端瘘,临床医师采用各种缝合方法关闭十二指肠残端,一般采用溃疡前缝合十二指肠残端、溃疡远端十二指肠残端开放缝合、Nissen法、Bancroft-Plank法及十二指肠残端空肠Roux-Y吻合法[2]。还有各种改进术式,多数为多层缝合或套入法,甚至有时采用十二指肠残端造瘘术。尽管这些方法处理效果不错,但各自都有一定适应范围[2],且有出血多、操作复杂、损伤较大、手术时间长的缺点。
, 百拇医药
    2.2 ZT胶关闭十二指肠残端 ZT胶是医用粘合剂中的一种,主要成分为α-氰基丙烯酸高级正丁酯,临床上常将其应用于止血、肝脾损伤等方面[3]。受ZT胶关闭十二指肠残端动物试验成功[4]报道的启发,笔者将ZT胶应用于十二指肠残端的处理,在残端不宜再分离或不能多层缝合时,采用单层内翻缝合后涂上ZT胶,使残端前后壁浆肌层相互粘合,其作用相当于第二层缝合,避免缝合时组织撕裂,并且具有止血功能。我们认为此方法损伤小,可避免进一步分离可能引起的脏器损伤,与其它缝合关闭残端相比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出血少、易掌握、适应性广的优点。

    2.3 ZT胶能否代替缝合关闭残端 尽管动物实验成功,由于术后存在十二指肠残端瘘这一严重并发症,该并发症的死亡率高。故我们认为在目前技术尚没有十分把握情况下,单独应用ZT胶于临床上直接关闭残端,而放弃缝合,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观察的问题。本方法可在单层缝合止血后使用。

    3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上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996~997.

    2 王吉甫.穿透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处理术式.实用外科杂志,1992,12:99.

    3 夏穗生,张 钰,王 莉.第三届全国医用胶临床应用研讨会会议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4,32:510.

    4 张凤仪,彭 勋,董国元,等.ZT生物胶闭合十二指肠残端动物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4,11:3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