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电刺激小脑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
作者:孙乐蓉 冯爱玉 宋承伟 杨 红 郑惠民
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理疗科,上海,200433;孙乐蓉 宋承伟:总后97人才基金班学员,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443001;郑惠民: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脑梗死;电刺激;运动功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991045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脑梗死的诊断与抢救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据近年调查统计,我国的脑血管意外年患病率为719/10万,病死率为116/10万,大约有75% 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1]。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挽救生命,而是实现最终目标——回归社会。早期有效地康复干预,能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恢复。本研究探讨了早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FN)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临床资料 60例脑梗死患者均系本院急诊中心神经科留观患者,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讨论制定的诊断标准[2],均经CT和(或)RMI证实。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1~75岁,平均65.4岁,病程2~7 d,平均4.5 d,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4~72岁,平均58.9岁,病程3~9 d,平均5.3 d。均有不同程度偏瘫。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低分子右旋糖苷+丹参静脉点滴),确保床上抗痉挛体位,配合以翻身和关节被动活动。治疗组另采用CVFT-010M型脑循环治疗仪(上海仁和医疗设备公司生产),行电刺激小脑FN治疗,主电极安置于两侧乳突区,辅电极安置于患侧上肢伸侧,每次通电30 min,2次/d,10 d为1疗程,每个患者治疗2~3个疗程。仪器设置参数为:模式3,频率198%,强度90%~110%。
, http://www.100md.com 1.3 疗效评价方法 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3],评定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着重评定上肢运动部分,包括肘关节屈伸、腕关节和手指关节的功能,总计最高分36分。所有数据均在386微机上用BASE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样本均数比较及配对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评定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小于(或)等于17%;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接近,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上肢的运动功能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手、腕的运动功能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评定结果比较 (n=30,)
Fugl-Meyer积分(分)
神经功能评分(%)
上肢
手、腕
治疗前
对照组
11.93±5.12
4.05±2.56
16.63±5.85
, 百拇医药 治疗组
12.67±5.22
4.88±1.73
16.77±5.79
治疗后
对照组
15.27±5.02
5.24±2.39
14.23±5.20
治疗组
19.67±4.37*
6.41±1.62
, 百拇医药
7.27±5.01△
*P<0.05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减少23%,评分结果为进步
2.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3%,疗效为进步;见表1。
3 讨 论
本研究表明电刺激小脑FN组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项指标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近年来,不断有国外实验研究报告,电刺激FN可以改善大脑循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有关,而影响调节的因素可能是:(1)脑内存在一条从小脑顶核到大脑皮质的固有神经通路,主要通过脑干网状结构和纹状体到大脑的血管舒张中枢,FN受刺激后,脑血管扩张,局部脑血流量(rCBF)增加。(2)可能与电刺激后乙酰胆碱能神经递质释放有关。局部脑缺血可分为中心区和周边区,周边区又称为半影区,其流量往往介于功能性和形态损害性缺血阈之间。实验研究发现[5],电刺激FN特别是早期再灌注(阻塞后3 h) 可以明显减少半影区死亡神经元数目。提示电刺激FN及早期再灌注可以改善半影区血流量,保护神经元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恢复。
, http://www.100md.com
我们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采用电刺激FN治疗,早期肢体正确姿势的摆放,并配合作翻身和关节被动活动,可以有效防止关节僵硬和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将为脑梗死恢复期肢体功能的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瘫痪的评估,临床多采用六级肌力评定法,但不能全面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运动功能状况。我们采用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更精确,更利于临床科研。从本研究情况看,我们认为从脑梗死急性期开始,把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与康复医疗紧密结合起来,对降低该病的死亡率、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属的精神及经济负担至关重要,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即回归社会。
中图分类号 R 74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258-879X(1999)10-0817-02
参考文献
1 赵 肽 主编. 现代偏瘫治疗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162
, 百拇医药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6):379
3 高 谦,卓大宏. 一种新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测方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6):244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6):381
5 齐 力,董为伟. 电刺激小脑顶核改善缺血性脑损害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4(1):33
(1999-04-21收稿,1999-07-28修回), 百拇医药
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理疗科,上海,200433;孙乐蓉 宋承伟:总后97人才基金班学员,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443001;郑惠民: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脑梗死;电刺激;运动功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991045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脑梗死的诊断与抢救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据近年调查统计,我国的脑血管意外年患病率为719/10万,病死率为116/10万,大约有75% 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1]。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挽救生命,而是实现最终目标——回归社会。早期有效地康复干预,能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恢复。本研究探讨了早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FN)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临床资料 60例脑梗死患者均系本院急诊中心神经科留观患者,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讨论制定的诊断标准[2],均经CT和(或)RMI证实。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1~75岁,平均65.4岁,病程2~7 d,平均4.5 d,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4~72岁,平均58.9岁,病程3~9 d,平均5.3 d。均有不同程度偏瘫。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低分子右旋糖苷+丹参静脉点滴),确保床上抗痉挛体位,配合以翻身和关节被动活动。治疗组另采用CVFT-010M型脑循环治疗仪(上海仁和医疗设备公司生产),行电刺激小脑FN治疗,主电极安置于两侧乳突区,辅电极安置于患侧上肢伸侧,每次通电30 min,2次/d,10 d为1疗程,每个患者治疗2~3个疗程。仪器设置参数为:模式3,频率198%,强度90%~110%。
, http://www.100md.com 1.3 疗效评价方法 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3],评定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着重评定上肢运动部分,包括肘关节屈伸、腕关节和手指关节的功能,总计最高分36分。所有数据均在386微机上用BASE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样本均数比较及配对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评定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恢复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小于(或)等于17%;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接近,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上肢的运动功能积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手、腕的运动功能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1。
, http://www.100md.com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评定结果比较 (n=30,)
Fugl-Meyer积分(分)
神经功能评分(%)
上肢
手、腕
治疗前
对照组
11.93±5.12
4.05±2.56
16.63±5.85
, 百拇医药 治疗组
12.67±5.22
4.88±1.73
16.77±5.79
治疗后
对照组
15.27±5.02
5.24±2.39
14.23±5.20
治疗组
19.67±4.37*
6.41±1.62
, 百拇医药
7.27±5.01△
*P<0.05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减少23%,评分结果为进步
2.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3%,疗效为进步;见表1。
3 讨 论
本研究表明电刺激小脑FN组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两项指标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近年来,不断有国外实验研究报告,电刺激FN可以改善大脑循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有关,而影响调节的因素可能是:(1)脑内存在一条从小脑顶核到大脑皮质的固有神经通路,主要通过脑干网状结构和纹状体到大脑的血管舒张中枢,FN受刺激后,脑血管扩张,局部脑血流量(rCBF)增加。(2)可能与电刺激后乙酰胆碱能神经递质释放有关。局部脑缺血可分为中心区和周边区,周边区又称为半影区,其流量往往介于功能性和形态损害性缺血阈之间。实验研究发现[5],电刺激FN特别是早期再灌注(阻塞后3 h) 可以明显减少半影区死亡神经元数目。提示电刺激FN及早期再灌注可以改善半影区血流量,保护神经元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恢复。
, http://www.100md.com
我们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采用电刺激FN治疗,早期肢体正确姿势的摆放,并配合作翻身和关节被动活动,可以有效防止关节僵硬和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将为脑梗死恢复期肢体功能的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瘫痪的评估,临床多采用六级肌力评定法,但不能全面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运动功能状况。我们采用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评定法,更精确,更利于临床科研。从本研究情况看,我们认为从脑梗死急性期开始,把神经内科药物治疗与康复医疗紧密结合起来,对降低该病的死亡率、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属的精神及经济负担至关重要,最终达到康复的目的,即回归社会。
中图分类号 R 74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258-879X(1999)10-0817-02
参考文献
1 赵 肽 主编. 现代偏瘫治疗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162
, 百拇医药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6):379
3 高 谦,卓大宏. 一种新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测方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9(6):244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12(6):381
5 齐 力,董为伟. 电刺激小脑顶核改善缺血性脑损害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4(1):33
(1999-04-21收稿,1999-07-28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