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30765
益气养阴消瘿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22例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10期
     作者:刘晓鸫*

    单位:

    关键词:益气养阴;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中药疗法

    新中医991015 桥本氏甲状腺炎又称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因日本现已公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免疫紊乱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停药后常易复发,其副作用超过了对机体的有利面。对于出现临床甲减症状或甲状腺过度肿大的患者,多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效果显著,但剂量难于控制,需要长期服药,给治疗带来不便。导师唐汉钧教授根据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以益气养阴消瘿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1995~1998年间治疗的22例患者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6~47岁,平均39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3个月;其中17例为初诊病人。
, 百拇医药
    2 诊断依据

    采用森田陆标准(日本厚生省标准):①弥漫而坚硬的甲状腺肿大;②血清抗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③具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特征的组织学所见。具备3项者可确诊,具备①、②或①、③也可确诊,具备②、③或②为广义的桥本氏甲状腺炎。22例患者中14例由3项指标确诊,8例具备①、②2项指标确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甲亢者5例,正常者16例,甲减者1例。

    3 治疗方法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轻重程度不一,常见症状有:甲状腺肿痛,结喉部压迫感,易疲乏,心悸,胸闷等。舌淡红、苔薄,脉细数为临床常见,所以在立法上,以益气养阴消瘿为主。

    基本方:生黄芪、太子参、丹参各30g,白术、茯苓、白芍、黄精、何首乌各15g,生地黄18g,天冬、枸杞子、玄参各12g,夏枯草、浙贝母各9g,红枣20g,炙甘草6g。每天1剂,先用清水浸泡生药2~3小时,头煎煮沸后煎45分钟,再煎煮沸后煎半小时,2煎相兑,分2次早晚服。以3个月为1个疗程。
, 百拇医药
    4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恢复到正常水平)5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接近正常水平或其中1项恢复正常)12例,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甲状腺肿大和各项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有改善)4例,无效(症状、体征和各项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查无改善)1例。总有效率95%。

    5 病案举例

    薛某,女,40岁,1998年3月18日初诊。喉结旁不适1月余,1998年2月27日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检查,B超示:右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穿刺:大部分淋巴细胞浸润,基本符合桥本氏甲状腺炎改变。T31.8 nmol/L(1.0~3.0),T4163 nmol/L(50~170),FT34.3 pmol/L(3.2~7.2),FT426.8 pmol/L(10~24),s-TSH 0.76mu/L(0.4~4.0),TG-Ab53%,TPO-Ab54.7%。近因工作紧张而症状加重,伴有心悸,胸闷,寐差,大便干,舌红、舌尖尤甚、苔薄,脉细数。经期提前3~5天,月经量少,平素易患外感。HR:92次/分。体查:双侧甲状腺弥漫肿大,峡部亦肿,质韧。西医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诊断:肉瘿。证属气阴两虚,痰毒凝结。治以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法。处方:生黄芪、太子参、丹参、磁石各30g,白术、茯苓、黄精、何首乌、白芍各15g,生地黄18g,天冬、枸杞子、玄参、海藻各12g,红枣20g,夏枯草9g,炙甘草6g。7剂,每天1剂。服14剂后,结喉旁压迫感明显减轻,心悸胸闷已除。上方去磁石,加浙贝母、莪术各9g,八月扎12g,治疗2个疗程后,FT35.4 pmol/L(2.2~6.8),FT419.2 Pmol/L(10~24),s-TSH0.723 mu/L(0.4~4.0),TG-Ab 31%(<30%),TPO-Ab14.4%(<35%)。诸症消失,随访至今无复发。
, 百拇医药
    6 讨论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本病是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基础上,因某种病理条件而引发的自体免疫性疾病。由于体液免疫及抗体依赖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共同参与,甲状腺组织随着急性和慢性免疫炎症合并发生实质萎缩和增生交替发展而产生即时或延迟的超敏反应。本病早期可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瘤等,经过若干年的发展,约有50%最终出现甲状腺萎缩和粘液水肿。由于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易与其他甲状腺疾病相混淆而误诊。唐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与机体的内在“气虚”和外感“邪毒”有密切关系,临床中常见患者多因劳累体虚复感“邪毒”而诱发本病,治疗中亦每因工作或生活忙碌而加重病情,正虚邪恋交互影响而成本病。唐老师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病率有随碘摄入增加而上升的趋势,近几年来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国外最新文献也表明,碘摄入量增加与本病发病率上升有一定关系。传统中医辨治本病拘泥于治疗瘿病的理气 解郁化痰散结法,常使用含碘高的海洋药物如海藻、昆布、海浮石等,往往用量大而反不见病情好转,唐教授据本病的临床特征,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以益气养阴消瘿法辨治。方中以海藻为引经药,引诸药直达病所;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脾为后天之本,脾健则生化有源;生地黄、天冬、黄精、何首乌、枸杞子、白芍滋补阴血,阴生方能制虚阳之亢升;玄参、夏枯草清热解毒;丹参、浙贝母活血散结消肿,瘀邪祛则正气安。临证中,若T3、T4升高,有脉数心悸手抖等症,可重用生地黄,酌加生牡蛎、磁石、五味子等药以滋阴潜阳安神;局部肿块肿硬者,可加莪术、三棱、郁金、八月扎理气开郁散结;T3、T4降低伴有少气懒言易疲乏者,可酌加淫羊藿、山茱萸、肉苁蓉等。应强调的是本病以女性患者为多,而月经状况是女子体内气血盛衰的重要标志,辨证调治得法对调节体内的免疫紊乱大有好处。

    (收稿日期:1999-02-23), http://www.100md.com(刘晓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