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中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
作者:赵文颖* 于海兰 杨澍平 薛 昕
单位:内蒙古医学院 呼和浩特 010059
关键词:
中草药991015 麻杏石甘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生石膏和炙甘草组成。有辛淳宣泄,清肺平喘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热炽盛的肺炎和热邪犯肺的哮喘,疗效甚佳。我们依照“生、煅赭石在复方汤剂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1]的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制测定了其中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加以分析比较和探讨。
1 仪器及材料
日立180-8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硝酸(优级纯),高氯酸(分析纯),二次蒸馏水;麻杏石甘汤组方[2]:麻黄6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24g。
, 百拇医药
在方剂学中,根据症状的不同,石膏用量可5倍于麻黄或3倍于麻黄,并且做了先煎麻黄或先煎石膏的对照分组。见表1:
表1 石膏与麻黄按不同比例配伍的组成(g) 处方
编号
石膏/麻黄
麻黄
(g)
杏仁
(g)
甘草
(g)
石膏
(g)
, 百拇医药
1
6.00(单煎)
2
3∶1
6.00(先煎)
9.00
6.00
18.00
3
5∶1
6.00(先煎)
9.00
6.00
, 百拇医药
30.00
4
3∶1
6.00
9.00
6.00
18.00(先煎)
5
5∶1
6.00
9.00
6.00
30.00(先煎)
, http://www.100md.com
2 方法与结果
药材处理:将生石膏在瓷乳钵中研成细粉,杏仁适度研碎。
试液提取:按上表5种处方各用药量减半配药,每种处方配3剂平行样品。用回流装置进行煎煮。第一煎加适量二次蒸馏水浸泡30min。需先煎药材先煎15min;第一煎用40min。第一煎后加适量二次蒸馏水煎煮30min,然后用纱布和脱脂棉过滤煎液,合并两煎液定容250mL容量瓶中。
将上述所得各煎液,于离心机中离心15 min(4 000 r/min),分别取其上清液25mL置于高筒烧杯中,加热浓缩至10mL,放冷。加10mL HNO3-HClO4 4∶1,放置8h后加热,消化至白色粉末状。然后加2 mL 1∶1 HNO3及适量二次蒸馏水,定容于25mL容量并中。同时作试剂空白。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5个处方中的Ca、Mg、Mn、Zn、Cu和Fe 6种元素的含量。
, 百拇医药
测定结果见下表2。
3 讨论
麻杏石甘汤辛淳宣泄,清肺平喘。根据病情,可以改变石膏与麻黄的比例。
表2 麻杏石甘汤中金属元素测定结果(±s,μg/mL) 处方编号
Ca
Mg
Mn
Zn
Cu
Fe
1
, 百拇医药
9.19±0.12
13.77±0.50
0.062±0.002
0.020±0.001
0.073±0.001
0.251±0.010
2
556.8±6.1
51.63±1.10
0.221±0.000
0.088±0.003
, 百拇医药 0.074±0.005
0.262±0.002
3
472.1±9.4
50.30±1.50
0.266±0.021
0.133±0.005
0.075±0.004
0.271±0.001
4
394.6±11.5
40.77±0.80
, 百拇医药
0.250±0.010
0.108±0.006
0.068±0.003
0.252±0.003
5
506.8±5.8
55.66±1.60
0.260±0.008
0.121±0.003
0.072±0.004
0.273±0.004
, 百拇医药 方剂学中指出,若汗出而喘,为热雍于肺,石膏用量可5倍于麻黄。麻黄碱可以与Zn、Mn元素以配合物形式存在于汤剂中。配合物的稳定常数Mn2+:lgK1=6.53 lgK2=4.27;Zn2+:lgK1=6.37 lgK2=4.68,当石膏与麻黄用量比为5∶1时(处方编号3)时,Zn,Mn元素含量高,就会与更多的麻黄碱形成配合物,使麻黄碱在人体中更好地发挥平喘作用,以缓解支气管痉挛。
而且Zn,Mn元素以配合物形式存在,配合人体内平衡会发生移动,将麻黄碱均匀缓慢地释放出来,减少由单纯盐酸麻黄碱引起的心博过速、心悸、呕吐等副作用。实验数据表明此时(处方编号2)Ca元素含量最多。药理实验研究证实,天然石膏1∶1煎剂对发热动物有解热作用[4]。汤剂中大量Ca元素有力地发挥了生石膏清热的作用。
处方编号2和3都是在先煎麻黄的条件下取得的效果。这与《伤寒论》中所记载此方剂“先煎麻黄,去上沫,再纳诸药”是一致的。
, 百拇医药
麻杏石甘汤由四味中药组成,功效甚佳;方中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用现代测试手段探讨此方剂的机制,使之可测可见。
参考文献
1 黄寅墨,等.中国中药杂志,1989,7:22
2 广州中医学院.方剂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24
3 曹治权.微量元素与中医药.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77
4 李向高,等.中医学基础.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5
收稿日期:1999-05-15, http://www.100md.com(赵文颖* 于海兰 杨澍平 薛 昕)
单位:内蒙古医学院 呼和浩特 010059
关键词:
中草药991015 麻杏石甘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生石膏和炙甘草组成。有辛淳宣泄,清肺平喘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热炽盛的肺炎和热邪犯肺的哮喘,疗效甚佳。我们依照“生、煅赭石在复方汤剂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1]的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制测定了其中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加以分析比较和探讨。
1 仪器及材料
日立180-8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硝酸(优级纯),高氯酸(分析纯),二次蒸馏水;麻杏石甘汤组方[2]:麻黄6g,杏仁9g,炙甘草6g,生石膏24g。
, 百拇医药
在方剂学中,根据症状的不同,石膏用量可5倍于麻黄或3倍于麻黄,并且做了先煎麻黄或先煎石膏的对照分组。见表1:
表1 石膏与麻黄按不同比例配伍的组成(g) 处方
编号
石膏/麻黄
麻黄
(g)
杏仁
(g)
甘草
(g)
石膏
(g)
, 百拇医药
1
6.00(单煎)
2
3∶1
6.00(先煎)
9.00
6.00
18.00
3
5∶1
6.00(先煎)
9.00
6.00
, 百拇医药
30.00
4
3∶1
6.00
9.00
6.00
18.00(先煎)
5
5∶1
6.00
9.00
6.00
30.00(先煎)
, http://www.100md.com
2 方法与结果
药材处理:将生石膏在瓷乳钵中研成细粉,杏仁适度研碎。
试液提取:按上表5种处方各用药量减半配药,每种处方配3剂平行样品。用回流装置进行煎煮。第一煎加适量二次蒸馏水浸泡30min。需先煎药材先煎15min;第一煎用40min。第一煎后加适量二次蒸馏水煎煮30min,然后用纱布和脱脂棉过滤煎液,合并两煎液定容250mL容量瓶中。
将上述所得各煎液,于离心机中离心15 min(4 000 r/min),分别取其上清液25mL置于高筒烧杯中,加热浓缩至10mL,放冷。加10mL HNO3-HClO4 4∶1,放置8h后加热,消化至白色粉末状。然后加2 mL 1∶1 HNO3及适量二次蒸馏水,定容于25mL容量并中。同时作试剂空白。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5个处方中的Ca、Mg、Mn、Zn、Cu和Fe 6种元素的含量。
, 百拇医药
测定结果见下表2。
3 讨论
麻杏石甘汤辛淳宣泄,清肺平喘。根据病情,可以改变石膏与麻黄的比例。
表2 麻杏石甘汤中金属元素测定结果(±s,μg/mL) 处方编号
Ca
Mg
Mn
Zn
Cu
Fe
1
, 百拇医药
9.19±0.12
13.77±0.50
0.062±0.002
0.020±0.001
0.073±0.001
0.251±0.010
2
556.8±6.1
51.63±1.10
0.221±0.000
0.088±0.003
, 百拇医药 0.074±0.005
0.262±0.002
3
472.1±9.4
50.30±1.50
0.266±0.021
0.133±0.005
0.075±0.004
0.271±0.001
4
394.6±11.5
40.77±0.80
, 百拇医药
0.250±0.010
0.108±0.006
0.068±0.003
0.252±0.003
5
506.8±5.8
55.66±1.60
0.260±0.008
0.121±0.003
0.072±0.004
0.273±0.004
, 百拇医药 方剂学中指出,若汗出而喘,为热雍于肺,石膏用量可5倍于麻黄。麻黄碱可以与Zn、Mn元素以配合物形式存在于汤剂中。配合物的稳定常数Mn2+:lgK1=6.53 lgK2=4.27;Zn2+:lgK1=6.37 lgK2=4.68,当石膏与麻黄用量比为5∶1时(处方编号3)时,Zn,Mn元素含量高,就会与更多的麻黄碱形成配合物,使麻黄碱在人体中更好地发挥平喘作用,以缓解支气管痉挛。
而且Zn,Mn元素以配合物形式存在,配合人体内平衡会发生移动,将麻黄碱均匀缓慢地释放出来,减少由单纯盐酸麻黄碱引起的心博过速、心悸、呕吐等副作用。实验数据表明此时(处方编号2)Ca元素含量最多。药理实验研究证实,天然石膏1∶1煎剂对发热动物有解热作用[4]。汤剂中大量Ca元素有力地发挥了生石膏清热的作用。
处方编号2和3都是在先煎麻黄的条件下取得的效果。这与《伤寒论》中所记载此方剂“先煎麻黄,去上沫,再纳诸药”是一致的。
, 百拇医药
麻杏石甘汤由四味中药组成,功效甚佳;方中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用现代测试手段探讨此方剂的机制,使之可测可见。
参考文献
1 黄寅墨,等.中国中药杂志,1989,7:22
2 广州中医学院.方剂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24
3 曹治权.微量元素与中医药.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77
4 李向高,等.中医学基础.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5
收稿日期:1999-05-15, http://www.100md.com(赵文颖* 于海兰 杨澍平 薛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