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35170
病毒性肝炎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
http://www.100md.com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年第10期
     作者:阎 红

    单位:

    关键词:

    据健康报 病毒性肝炎 据健康报 病毒性肝炎(VH)患者在受到病毒侵袭后产生生物性应激的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PS),而重度心理应激可明显影响康复和加重病情. 这是沈阳市传染病院副主任医师魏倪等人历时两年完成的《病毒性肝炎与心理社会因素及相关激素的临床研究》得出的结论. 日前,该课题通过了沈阳市科技成果鉴定,并获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部分乙、丙、丁型肝炎久治不愈,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难治疾病. 沈阳市传染病院科研人员首次系统地进行了大样本VH患者心理社会方面的横断面调查,并同步进行了应激相关激素检测,他们将297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101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测定,通过对心理、激素、肝功三种变量之间关系的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对象心理应激(PS)达到轻度以上者占80.47%,其中重度障碍者占25.25%. 通过检测血浆CT,AT Ⅱ等4种激素水平,发现各型肝炎患者的AT Ⅱ水平均明显增高,CT,AT Ⅱ在急性患者血浆的高水平状态及与病情相平行的动态规律,提示了病毒性肝炎患者除有明确的免疫功能失调外,还有明显的神经—内分泌紊乱. 由于AT Ⅱ与主要肝功能指标异常相关,因而具有提示病情及估计预后的重要价值.

    该课题首次提出了AT Ⅱ是最有价值的应激(生物学应激、心理应激)相关应激. 明确了VH发生、复发、发展、转归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是对VH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方面的补充和完善. 故提醒临床医生在治疗肝病的同时,应注意使患者避免来自周围社会的压力,矫正不良情绪,并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

    (收稿日期 1999-08-1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