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交错内扎外剥加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混合痔132例体会
作者:刘大勇 潘义敏 高 浩
单位:刘大勇:宁夏煤碳职工医院肛肠外科,宁夏 石嘴山 753000;潘义敏:宁夏石炭井矿务局大武口洗煤厂卫生院,宁夏 石炭井 753000;高浩:天津市滨江医院肛肠二科,天津 滨江 300041
关键词:混合痔;治疗
宁夏医学杂志/991018 【摘要】 采用内括约肌侧位切开术,高低交错外剥内扎一次性治疗混合痔132例,结果术后轻度疼痛,术后36小时均缓解,排便通畅,无1例发生肛门狭窄、畸形和功能障碍。疗程12~21天,107例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
【中图分类号】 R657.1+8 【文献标识码】 B
1990年至今,我们采用内括约肌侧位切开术,高低交错外剥内扎一次性治疗混合痔1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97例,女35例;年龄18~78岁,平均42岁;病史8个月~41年。其中手术治疗1次37例,2次9例,激光治疗21例,注射6例;合并在肛乳头肥大19例,肛裂11例,内痔嵌顿急诊16例。
1.2 手术方法:术前常规清洁灌肠,禁食水,术前半小时口服安定10mg。鞍麻,取截石位,常规游毒,铺巾,肛管消毒。在肛门右或左肛缘相当于3点~4点或7点~8点距肛门1.0~1.5cm处作一1.0cm纵行切口,分离显露内括约肌后,以蚊式钳穿透内括约肌下缘后挑出,切断内括约肌下缘约1.0cm,缝合切口。观察痔核分布情况后,钳夹外痔顶部向外轻轻牵拉暴露内痔,另取组织钳夹持内痔基底部,两钳合并提起,并以该手食指处自肛管内顶住肛管直肠环,以手术剪在外痔两侧作“V”形切口,在皮下静脉丛与括约肌之间剥离至同张上0.3cm后以止血钳夹住基底,用10号线自钳下方结扎,自结扎线上0.5cm处剪附小剥离出的组织,留线2.0cm。以同法剥离其它痔核,各结扎点间必须保留1cm以上正常肛管粘膜[1]。如所剥扎痔核多,难以保留较多正常粘膜,则视分布情况剥至齿状线上0.3cm后结扎现面稍高于其它痔核结扎平面,使结所线顶端呈齿状以达到高低交错剥扎[1]。
, 百拇医药
1.3 术中注意事项:①内括约肌位置在齿线以下、括约肌间沟以上,颜色为珠白色,应分清解剖后切断1cm即可,并只能在一处切断;②侧切处不能超过截石位3点或9点,因超过后有会阴浅横肌,易损伤后疼前[2];③内括约肌切断深度以1cm为宜,浅则肛门松弛不满意,深易致肛门不完全失禁[3];④一次剥离结扎痔核可达3~6组,结扎噗间必须保留1cm以上的正常肛管粘膜;⑤术后每日坐浴2次后油纱换药;⑥术后5日开始扩肛,每周1次。
2 结果
132例术后轻度疼痛,术后36小时均缓解,排便通畅,无1例发生肛门狭窄、畸形和功能障碍。术后肛缘皮瓣轻度水肿对症11例,经中药祛毒洗剂坐浴5天后消肿;术后排尿困难22例,处理后缓解;出血1例,约800ml,系术后8天结扎线脱落,经抢救,缝扎止血痊愈。全部患者治愈,疗程12~21天,107例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痔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狭窄是主要并发症。采用高低交错剥扎术加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能有效的防止术后并发症。手术中损伤、局部疼痛刺激引起肛门内括约肌持续性痉挛,可导致疼痛加重,而内括约肌持续性痉挛使局部血液、淋巴回流障碍,引起肛缘水肿,水肿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加重肛门疼痛,疼痛刺激内括约肌持续性痉挛又加重了水肿的发生。术中侧位切断部分内括约肌能有效地解除其持续性痉挛,解除直肠颈高压,改善肛管直肠血液循环,解除了术后疼痛、肛缘水肿的后遗症。肛管口径变化是术后能否狭窄的关键问题,而口径变化与痔核切除数量有关。一次切除3个痔核后,直径由原来的3cm缩小为2.03cm,一般认为小于这个直径会发生肛门狭窄[4]。采用高低交错剥扎,使各结扎点间保留了1cm以上的正常肛管粘膜,防止术后狭窄。同时切断部分内括约肌后,两断端回缩后距离约1~2cm,则肛门直径可扩大0.32~0.64cm[5],扩大肛门口径,解除了肛门狭窄的问题。由于采用高低交错剥扎可同时切除3~6组痔核,扩大了手术范围和指征,一次性完成痔核多的手术,减轻了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内括约肌侧位切开术,切断肌肉完全,止血彻底,解除了内括约肌持续性痉挛、直肠颈高压,改善肛管直肠血液循环,扩大肛管,同时又不破坏肛门、肛管形态,解决了术后疼痛、肛缘水肿和肛门狭窄的后遗症,是治疗混合痔的很好方法。
, 百拇医药
4 参考文献
[1] 张东铭,等.大肠肛门局部解剖与手术学[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6:119
[2] 董顺芳,等.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18(11):26
[3] 李玉章,等.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18(9):10
[4] 刘希家,等.肛肠病的外科学治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0
[5] 陈邑岐,等.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18(3):19
责编:杨自革
收稿:1999—04—16 倏回:1999—05—17, 百拇医药
单位:刘大勇:宁夏煤碳职工医院肛肠外科,宁夏 石嘴山 753000;潘义敏:宁夏石炭井矿务局大武口洗煤厂卫生院,宁夏 石炭井 753000;高浩:天津市滨江医院肛肠二科,天津 滨江 300041
关键词:混合痔;治疗
宁夏医学杂志/991018 【摘要】 采用内括约肌侧位切开术,高低交错外剥内扎一次性治疗混合痔132例,结果术后轻度疼痛,术后36小时均缓解,排便通畅,无1例发生肛门狭窄、畸形和功能障碍。疗程12~21天,107例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
【中图分类号】 R657.1+8 【文献标识码】 B
1990年至今,我们采用内括约肌侧位切开术,高低交错外剥内扎一次性治疗混合痔1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97例,女35例;年龄18~78岁,平均42岁;病史8个月~41年。其中手术治疗1次37例,2次9例,激光治疗21例,注射6例;合并在肛乳头肥大19例,肛裂11例,内痔嵌顿急诊16例。
1.2 手术方法:术前常规清洁灌肠,禁食水,术前半小时口服安定10mg。鞍麻,取截石位,常规游毒,铺巾,肛管消毒。在肛门右或左肛缘相当于3点~4点或7点~8点距肛门1.0~1.5cm处作一1.0cm纵行切口,分离显露内括约肌后,以蚊式钳穿透内括约肌下缘后挑出,切断内括约肌下缘约1.0cm,缝合切口。观察痔核分布情况后,钳夹外痔顶部向外轻轻牵拉暴露内痔,另取组织钳夹持内痔基底部,两钳合并提起,并以该手食指处自肛管内顶住肛管直肠环,以手术剪在外痔两侧作“V”形切口,在皮下静脉丛与括约肌之间剥离至同张上0.3cm后以止血钳夹住基底,用10号线自钳下方结扎,自结扎线上0.5cm处剪附小剥离出的组织,留线2.0cm。以同法剥离其它痔核,各结扎点间必须保留1cm以上正常肛管粘膜[1]。如所剥扎痔核多,难以保留较多正常粘膜,则视分布情况剥至齿状线上0.3cm后结扎现面稍高于其它痔核结扎平面,使结所线顶端呈齿状以达到高低交错剥扎[1]。
, 百拇医药
1.3 术中注意事项:①内括约肌位置在齿线以下、括约肌间沟以上,颜色为珠白色,应分清解剖后切断1cm即可,并只能在一处切断;②侧切处不能超过截石位3点或9点,因超过后有会阴浅横肌,易损伤后疼前[2];③内括约肌切断深度以1cm为宜,浅则肛门松弛不满意,深易致肛门不完全失禁[3];④一次剥离结扎痔核可达3~6组,结扎噗间必须保留1cm以上的正常肛管粘膜;⑤术后每日坐浴2次后油纱换药;⑥术后5日开始扩肛,每周1次。
2 结果
132例术后轻度疼痛,术后36小时均缓解,排便通畅,无1例发生肛门狭窄、畸形和功能障碍。术后肛缘皮瓣轻度水肿对症11例,经中药祛毒洗剂坐浴5天后消肿;术后排尿困难22例,处理后缓解;出血1例,约800ml,系术后8天结扎线脱落,经抢救,缝扎止血痊愈。全部患者治愈,疗程12~21天,107例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痔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狭窄是主要并发症。采用高低交错剥扎术加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能有效的防止术后并发症。手术中损伤、局部疼痛刺激引起肛门内括约肌持续性痉挛,可导致疼痛加重,而内括约肌持续性痉挛使局部血液、淋巴回流障碍,引起肛缘水肿,水肿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加重肛门疼痛,疼痛刺激内括约肌持续性痉挛又加重了水肿的发生。术中侧位切断部分内括约肌能有效地解除其持续性痉挛,解除直肠颈高压,改善肛管直肠血液循环,解除了术后疼痛、肛缘水肿的后遗症。肛管口径变化是术后能否狭窄的关键问题,而口径变化与痔核切除数量有关。一次切除3个痔核后,直径由原来的3cm缩小为2.03cm,一般认为小于这个直径会发生肛门狭窄[4]。采用高低交错剥扎,使各结扎点间保留了1cm以上的正常肛管粘膜,防止术后狭窄。同时切断部分内括约肌后,两断端回缩后距离约1~2cm,则肛门直径可扩大0.32~0.64cm[5],扩大肛门口径,解除了肛门狭窄的问题。由于采用高低交错剥扎可同时切除3~6组痔核,扩大了手术范围和指征,一次性完成痔核多的手术,减轻了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内括约肌侧位切开术,切断肌肉完全,止血彻底,解除了内括约肌持续性痉挛、直肠颈高压,改善肛管直肠血液循环,扩大肛管,同时又不破坏肛门、肛管形态,解决了术后疼痛、肛缘水肿和肛门狭窄的后遗症,是治疗混合痔的很好方法。
, 百拇医药
4 参考文献
[1] 张东铭,等.大肠肛门局部解剖与手术学[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6:119
[2] 董顺芳,等.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18(11):26
[3] 李玉章,等.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18(9):10
[4] 刘希家,等.肛肠病的外科学治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0
[5] 陈邑岐,等.中国肛肠病杂志,1998,18(3):19
责编:杨自革
收稿:1999—04—16 倏回:1999—05—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