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49314
中西医结合治疗伤寒17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1999年第10期
     作者:耿宏伟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991023 中图分类号:R51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691(1999)10-0465-01

    1995~1998年,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伤寒病17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17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2~63岁,平均28岁。血培养10例有伤寒杆菌生长,其余7例依据血清肥达氏反应、血嗜酸粒细胞绝对数和临床表现而确诊。所有患者均呈稽留热,体温39.0~41.5 ℃,发热日期为5~15日。中医辨证:热重于湿10例,湿热并重5例,湿重于热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根据证型服中药,水煎服,每日1剂。热重于湿者选用白虎加苍术汤(《活人书》石膏、知母、甘草、苍术);湿热并重选用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连翘、薄菏、蔻仁);湿重于热者选藿朴夏苓汤(《医源》藿香、半夏、赤苓、杏仁、生薏仁、蔻仁、猪苓、泽泻、淡豆豉、厚朴)。

    1.2.2 西药: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0.2 g缓慢静滴(每瓶不少于1小 时),每日2次。

    1.2.3 用药时间:中西药合用,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①治愈: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血培养无伤寒杆菌生长;②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血培养转阴或仍为阳性;③复发:停药后1~3周内再次出现初发时症状与体征,血培养又见伤寒杆菌生长。

    2 结 果

    17例患者均治愈。用药后开始退热时间为16~30小时,2~4日体温退至正常;随着体温的下降,临床症状也渐好转。随访半年未见1例复发。

    3 讨 论

    伤寒属中医温病范畴,乃由湿热病邪引起的外感热病,湿邪与热邪相合,蕴蒸不化,胶着难解,故病程中中医辨证以热重于湿、湿热并重、湿重于热3型多见。本组17例患者辨证分型显示热重于湿为最常见证型,其次为湿热并重,再次为湿重于热。

    温病患者多见舌苔厚腻,而后常出现恶心呕吐、脘闷纳呆、腹胀等湿热困脾之证。我们在患者入院开始便运用清热化湿退腻苔的中药,效果良好。

    作者简介:耿宏伟(1954-),男(汉族),内蒙古人,副主任医师。

    (收稿日期:1999-08-2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