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52597
中西药合理使用的方法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9年第10期
     作者:倪 诚

    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针灸骨伤学院 北京 100102

    关键词:中西药;合理使用;原则;方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91007 摘 要:在提出中西药合理使用原则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先中后西、先西后中、替代用药、互补用药、内外结合用药、动静结合用药、梯级用药、治防结合用药等8种中西药合理使用方法;指出8法在具体应用时,必须“四因制宜”,做到治疗个体化。

    中西药合理使用方法的确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①中药治疗见效快、疗效好或用西药有禁忌症的,以中医药为主;②西药治疗见效快、疗效好的,以西医药为主;③中西药治疗都有效,可根据疗效优劣、副作用大小,或疗效巩固时间和程度、服用方便程度,灵活使用;④中西药治疗某些病症都缺乏整体性治疗效果时,可在疾病的某一阶段或某一方面有机结合,力求先在某一点增加疗效或减轻副作用或缩短病程。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根据病情的实际需要和药物性能,以及患者经济状况、个体差异、耐受程度等,审慎选用中西药物,或先后序贯使用,或联合使用(包括中西药复方制剂),从而增强药物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防止产生药理性和理化性配伍禁忌,避免给患者造成痛苦、危害以及经济负担。现将有关中西药合理使用的方法简介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先中后西

    即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一般在先用中药后效果不显或无效改用西药;另一种情况是使用西药存在禁忌症,或因全身状况较差,胃肠道等反应较重而无法耐受西药者,先用中药改善全身状况或控制胃肠道等反应,为以后使用西药创造条件。如由于膜增生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所致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明显水肿,消化道症状较突出,血中胆固醇明显增高,尿蛋白选择性差,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及贫血出现早。对此,必须先用香砂六君子汤或温胆汤类方药以和胃降逆,改善食欲,待全身情况好转,尿量增加,血中氮质滞留情况有所改善后,再用激素与细胞毒药物,若早用,反而使病情加重。

    2 先西后中

    即先用西药,后用中药。临床应用于3种情况:①先用西药后效果不显或无效时改用中药;②所用西药虽已有效,但因其毒、副作用被迫停用(如抗生素产生的细菌耐药性和二重感染,激素和抗肿瘤等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等损害),而改用中药治之;③某些病先用西药取效,后用中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 百拇医药
    3 替代用药

    已用的某药在获效后,为防止或减轻其不良反应,换用作用与之相似或起协调作用而且副作用较轻或没有副作用的药物代替之;有时亦可直接代替作为首选药物。一般是用中药代替西药,如中药雷公藤含有雷公藤总甙,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肿瘤等作用,无皮质类固醇激素副作用,停药后无反跳现象,病情复发后再用仍有效。如用于治疗红斑狼疮,与激素并用可减少激素用量,激素逐渐停用后可单用雷公藤。在不宜用激素的情况下,治疗红斑狼疮可首选雷公藤制剂。

    4 互补用药

    取长补短,分工合作,以双管式或多管式用药。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感染因素既有细菌,还有病毒等,内因中存在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现共认:①抗生素只能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则无效;②金银花、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等清热解毒中草药,不仅有抑菌、杀菌和抗病毒作用,而且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两者联用相得益彰。中西药合理使用治疗感染性高热亦显示出无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不产生耐药性,对细菌和病毒感染均有效,较少出现不良毒副反应等优势,所以疗效稳定,并发症少。
, http://www.100md.com
    5 内外结合用药

    内服药与外用药配合使用,反映了中西药综合治疗的优越性。近年来,随着中西药外治法尤其中药外治法研究和剂型改革的逐步深入,诸如胃肠道给药(如鼻饲法)、直肠给药(如直肠点滴中药煎剂治疗尿毒症、慢性结肠炎等病症)、血管内给药(中、西药注射剂静脉滴注或注射)、肌肉给药(如丹参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冠心病,当归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腰腿痛等)、皮肤粘膜给药(如蟾酥膏外贴治疗恶性肿瘤的疼痛,酸枣树皮煎剂治疗烧伤创面,以药用卫生纸治疗外阴瘙痒等)、局部给药(如消痔灵直接注射入痔核内)以及离子导入(如对出血热少尿患者应用肾区中草药超声透热疗法,具有扩张血管、利尿作用)、中药穴位注射(发挥中药和经络两方面的作用)等外治途径,结合内服药物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效果。

    6 动静结合用药

    所谓“动”与“静”这里专指用药性质的变化有无。“动”药即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不同性质的药物,体现用药的灵活性;“静”药则贯穿病证始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专职性。相对而言,中医辨证用药常随着病证各阶段的主要矛盾(即证)的变化而变化,多属于“动”药;西药(对症用药除外)常针对疾病局部或疾病的某些病因病理环节用药,一旦治疗原则和方案确立,所用药物的性质一般不轻易改变,即使换药,亦多在同一类性质的药物中调整,故多属于“静”药。临床上“动”、“静”药的联用多属这种情况。有例外者,如中医的专病专药、某一治法方药贯穿治疗始终亦属“静”药。例如临床大多数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伴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不同部位和层次的宏观显性血瘀证或微观潜隐性血瘀证,亦即血瘀往往成为多数疾病普遍存在的基本病理改变。因而目前临床各科常在辨证用药和使用西药的基础上,始终配合活血化瘀方药以调理气血,改善微循环障碍,从而提高了疗效。
, 百拇医药
    7 梯级用药

    根据病证轻重程度和药物疗效好坏,逐级调整中西药物。如治疗癌性疼痛的“中西医综合四步止痛梯级疗法”,[1]中医辨证为6个证型用药并作加减,外敷止痛药选用蟾酥膏或麝香止痛膏外敷痛点(区)。以中医药疗法为一梯级治疗;如果疼痛未完全缓解,加用非吗啡类止痛剂,一般分两步使用,先给予中、小剂量消炎痛(口服50mg/24h或栓剂塞肛<200mg/24h),为第二梯级治疗;如疼痛持续再加大消炎痛剂量(口服>75mg/24h,或塞肛>300mg/24h,和/或加用水杨酸止痛剂),为三梯级治疗;在应用上述方法后,疼痛仍难以缓解或缓解时间短暂,方给予吗啡类止痛剂,为四梯级治疗。该法具有副作用少、麻醉性止痛药物成瘾性小、疼痛缓解率高的优越性,似乎较WHO推荐的“三步止痛梯级疗法”更适合于我国的癌痛治疗。

    8 治防结合用药

    即治疗与预防用药相结合,体现了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发的“治未病”思想。如肾病综合征初期趋于成熟的治疗方案是:在应用皮质激素的同时,为防止或减轻其阳盛耗阴而转变为肾阴虚,佐以六味地黄丸类滋阴补肾方药。当激素减至维持量,为防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又需在滋阴补肾同时,合用或改用补肾助阳方药,可起到预防性治疗作用,有助于顺利完成激素疗程。
, http://www.100md.com
    上述中西药合理使用方法可一种或多种配合使用。在具体应用时,要“四因制宜”,即因病、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做到治疗个体化。临床上,多数情况下根据各阶段的病理改变,分阶段合理使用中西药(如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等病证的治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曾蒙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审阅,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刘鲁明,等.中西医综合四步止痛梯级疗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10):585.

    (收稿日期 1999—07—02 修回日期 1999—07—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