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1999年第11期
编号:10214304
失血性休克犬模型的改进
http://www.100md.com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11期
     作者:赵超英 郑成竹 闻兆章 马立业 毕建威 沈炎明 华积德

    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通外科,上海,200433

    关键词:休克;失血性;模型;动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991132 失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研究及抗休克药物的研制均涉及休克模型的制作。本实验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休克模型作了某些改进,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 20条健康杂种犬,体质量7~12 kg,尽量雌雄各半。饲料按杂种犬常规饮食配制,实验前晚禁食但给水。

    1.2 分组及方法 麻醉组(G1,n=5)于次日晨排大小便。固定于手术台后称质量,量体长,以硫喷妥钠25 mg/kg腹腔内注入,待犬麻醉后插导尿管,手术分离出股动脉及股静脉。动脉导管插入至腹主动脉,然后与CF-Ⅱ型心功能检诊仪[沪药器监(准)字97第221103号]的传感器连接。动脉导管作抽血及心功能监测,静脉导管作抽血及输液。犬肝素化(500 U/kg)。休息60 min后通过股动静脉混合失血造成休克,失血暂时贮存于无菌瓶中,以备休克期血压过低时输入。失血速度为2.0~2.5 ml/(kg.min),降至平均动脉压(MAP)为5.33~6.67 kPa (40~50 mmHg),维持此血压1 h,其间根据MAP的升高或降低,分别给予抽血或输血。非麻醉组(G2 ,n=15)在局麻下分离出股动静脉作插管,不给麻醉剂作腹腔或静脉麻醉,余操作及造成休克方式与G1相同。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表示,t检验判别两组间差异的显著性。

    2 结 果

    两组体质量分别为(9.75±1.05)及(10.00±1.29) kg。失血前两组的MAP分别为(15.84±0.91)及(16.81±0.99) kPa。总失血量G1为10.0~37.94 ml/kg;平均为(26.45±10.94) ml/kg ,G2为33.0~56.50 ml/kg,平均为(42.53±7.47)ml/kg。两组相比,相差非常显著(P<0.01)。G1有1条犬在置管后即显示出接近休克的低血压,少量失血即达休克水平。G1失血至休克水平的平均时间为(10.20±2.39) min,G2为(14.20±1.58)min,两组相比差别非常显著(P<0.01)。休克期MAP G1维持在5.47~6.67 kPa,平均为(5.81±0.51)kPa;G2维持在5.47~6.53 kPa,平均为(5.96±0.27) kPa。
, 百拇医药
    放血至休克的血压水平,G1失血量为10~25 ml/kg,平均为(20.60±5.59) ml/kg;G2为25~50 ml/kg,平均为(34.46±7.38) ml/kg,两组差别非常显著(P<0.01)。休克期1 h,根据MAP再失血或输血,每15 min为一时间段作统计。G1休克后60 min各时间段的失血量分别为0~2 ml/kg,平均为(0.90±0.89) ml/kg;-1.0~3.0 ml/kg(负值指输血,下同),平均为(1.30±1.72) ml/kg;0~4.0 ml/kg,平均为(2.10±1.58) ml/kg;-2~3.0 ml/kg,平均为(1.55±0.91) ml/kg。G2休克后60 min各时间段失血量分别为-2.5~5.0 ml/kg,平均为(1.23±2.33) ml/kg;0~5.78 ml/kg,平均为(3.18±1.56) ml/kg,与G1同时间段相比,差别显著(P<0.05);-1.5~5.56 ml/kg,平均为(2.48±1.83)ml/kg;-2.0~2.50 ml/kg,平均为(1.18±1.18)ml/kg。
, http://www.100md.com
    3 讨 论

    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制作有两种方法 ,即按一定的失血量或既定的低血压,但两者均有不足之处[1]。由于犬的血容量差别很大,如按失血量计,则因失血后机体的残余血量不同,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按既定的低血压作标准,又可分为低血压加持续时间和不加持续时间两种[2]。而失血动物又有麻醉和清醒两种状态。Velasco等[3]用戊巴比妥钠作静脉麻醉,犬失血至MAP为5.33 kPa,平均失血为(23.1±2.1) ml/kg,Wisner等[4]在麻醉下将鼠失血至MAP为 6 kPa,平均失血量仅为10 ml/kg左右,就失血量而言,这些模型不能认为已达重度休克[2]。实际上,这种情况是麻醉药物与失血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失血因素的单独作用,而有些动物对麻醉剂敏感性的不同,又会造成实验筛选的困难,如G1的1条犬在麻醉后,其血压已接近休克水平。
, 百拇医药
    因此,我们对失血性休克犬的模型作了适当的改进。第一,对犬进行驯养,达到实验过程中的配合,以便于在清醒状态下失血造成休克。此举更符合临床的实际情况,也使机体的应激反应不致减弱,又可消除对麻醉剂敏感性的个体差异。G2的结果已证明此方法是切实可行的。第二,将低血压与失血量结合考虑,使之既达到所设定的低血压范围,又达到足够的失血量,做到这二者的基本一致。在临床与动物实验上,失血量与低血压是呈一定关系的。在临床上少量失血即显示出明显低血压的情况恐不多见。在目前大部分失血性休克模型采用Wiggers改良法的情况下,设定低血压的范围也是比较合理的。本实验将休克的MAP定在5.33~6.67 kPa之间,如犬的失血量已足够,则MAP可适当提高,反之,MAP应适当降低,使之达到一定的失血量。第三,休克期限定为1 h。因为临床上休克后即获治疗的可能性不大;失血后机体有一应激过程,血压会因代偿而升高,将应激而致的容量增加再予抽除,使之达到重度休克程度。G2在休克期1 h内大部分犬的血压升高,再失血为1.5~13.33 ml/kg,平均为8.08±2.83 ml/kg,总失血量已到重度休克。小部分犬在休克期需输血,提示亦到重度休克。但如果休克期太长,容易造成“不可逆休克”[2],一旦到了这种程度,再作治疗,其结果就不太令人满意,也会影响治疗结果及药效的分析。休克过程的研究与休克治疗的研究是有区别的,而临床上较注意的是后者。本文G2用清醒犬造休克,正是由于G1的治疗结果差异太大(我们将在以后给予介绍),实际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G2实验结果提示休克期为1 h,既达到了重度休克,又不致于到了不可逆性休克。Onarheim等[5]也认为休克期以1 h较合适。第四,所有犬均导尿,以增加观察指标,也更符合临床救治休克之常规,亦能较全面反映病情之变化。
, 百拇医药
    经上述改进,我们在G2及以后犬的失血性休克研究中,全部采用清醒失血的方法,所有犬均进行导尿,将失血量、低血压范围及休克期限结合考虑。犬最低失血量为33.0 ml/kg,综合文献,此失血量亦是不少的[2]。值得临床医师更为注意的是在抗休克治疗中,能较准确地反映药物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 650.971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赵超英,男,1958年8月生,博士,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 Rocha-e-Silva M. Loureiro MI, Velasco IT, et al. Uncontrolled pressure-driven hemorrhage: a new concept i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hemorrhagic shock[J]. Eur Surg Res, 1990,22(2):309
, http://www.100md.com
    2 尤家,罗 涵. 休克动物实验模型复制. 见:潘世,罗正曜 主编. 休克[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491~496

    3 Velasco IT,Pontier V, Rocha-e-Silva M, et al. Hyperosmotic NaCl and severe hemorrhagic shock[J]. Am J Physiol, 1980, 239(5):H664

    4 Wisner DH. Battistella FD, Freshman SP, et 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s a measure of cerebral metabolism: effects of hypertonic saline resuscitation[J]. J Trauma, 1992, 32(3): 351

    5 Onarheim H, Missavage AE, Kramer GC, et al. Effectiveness of hypertonic saline-dextran 70 for initial fluid resuscitation of major burns[J]. J Trauma, 1990, 30(5):597

    (1999-06-11收稿,1999-09-28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