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1999年第11期
编号:10220011
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管置入方法改进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1999年第11期
     作者:华长春 孙克华 谭启富 潘云曦

    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10002)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1141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脑室端阻塞可导致分流术失败。1997年~1998年中,我们总结了52例分流手术的经验,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共52例患者,依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实验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62岁。其中梗阻性脑积水13例,交通性脑积水12例。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60岁。梗阻性脑积水15例,交通性脑积水12例。术前CT扫描均有脑室扩大,脑皮质变薄。两组手术所用分流管均选用美国PS-Medical分流导管。

, http://www.100md.com     方 法

    实验组手术方法:术前选择轴位CT扫描图像中显示室间孔的层面,在该层面沿侧脑室后角体部腔内作一条直线,A点相当于侧脑室腔内近室间孔位置:B点位于侧脑室枕角远点:C点为AB连线与颅骨的交点。术前测量A、C两点的距离和方向。在手术时,该直线即可作为分流管脑室端的导入方向,A点为分流管末端的置放位置,C点为手术时颅骨的钻孔位置,A点与C点的距离则为分流管脑室端的置放深度。对照组手术方法:颅骨钻孔部位选在右侧外耳孔后上方各4.0cm,穿刺侧脑室三角部,在有落空感时拔出针芯,见有脑脊液流出后再将导管送入3.0~5.0cm不等。

    结 果

    术后随访16个月,实验组25例CT扫描证实分流管脑室端均位于侧脑室腔室间孔附近,且导管方向与侧脑室腔纵轴平行,脑室腔变小,脑积水消失,未发生脑室端堵塞。对照组3例出现分流管脑室端堵塞,CT扫描证实其中2例分流管顶端已误刺入对侧脑组织内,1例回缩入同侧脑组织内,脑积水程度同手术前,须再次行分流手术。
, 百拇医药
    讨 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脑室端阻塞的常见原因有:脑组织碎片或血凝块阻塞分流管末端侧孔;分流管末端误入脑组织或被脑室内脉络丛包绕。其原因多由于反复穿刺或误穿破血管和分流管末端置放位置不当引起。通常的手术方法一般选择在外耳孔后上方穿刺侧脑室三角部,因穿刺深度和方向不易掌握,导管穿刺方向与侧脑室腔形成夹角,且该位置脉络丛较丰富,容易造成术中分流管误入脑组织或术后被脉络丛包裹而阻塞。本对照组出现2例这种情况。有时即使术后早期分流管通畅,但由于分流术后脑室腔变小,皮层增厚,而使分流管末端误入脑组织或被脉络丛包裹而致分流管阻塞,导致手术失败。本对照组出现1例,文献报道这种情况约占分流管脑室端阻塞原因的60%以上。侧脑室室间孔不论是在脑积水后脑室扩大和分流术后脑室变小时其位置均相对不变,且该位置为左右两侧侧脑室交通处,周围脉络丛组织少,故可作为分流管脑室端的最佳置放位置。有些单位采用穿刺侧脑室额角的方法,并把分流管及阀门埋置于耳屏前,该方法虽然路径短,损伤小,但笔者认为,分流管及阀门置放在耳屏后较好,置放在耳屏前不但影响美容,且易随着颞肌的咀嚼运动而给患者带来不适。如果额角置管同时把分流管及阀门置放在耳屏后则略显头皮下手术路径过长,须增加头皮下切口,操作不易。我们所采用的上述方法,近同于枕角穿刺但又作了必要的改进,术前对分流管脑室端的穿刺方向和深度都作了准确的定位,操作简单,损伤小,又可确保分流管通畅,因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