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北中医杂志》 > 1999年第11期
编号:10229522
临床应用配穴法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11期
     作者:傅雷

    单位:武汉市中医医院鄂城墩针灸门诊部(430013)

    关键词:

    湖北中医杂志991142 笔者以临床常用的穴位为例,谈谈两种配穴方法的临床应用体会:

    1 远近配穴法

    此法是将局部与远部穴位相配的一种取穴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本经的远近配合,二是异经的远近配合。如痉病项强,取足太阳经的天柱穴配束骨穴;肢体拘挛不伸者,取足少阳经的风池穴配悬钟穴(又名绝骨);痞块疝气者,取足厥阴经的期门、大敦穴;耳聋、耳鸣者,取手少阳经的耳门穴配足少阳经地五会;舌下肿痛者,取任脉廉泉穴配手厥阴经的中冲穴。

    例1:李某,男,63岁,1992年10月3日初诊。咳喘10余年,每逢冬春发病。此次发病已7天,咳喘尤甚,不能平卧。证属肺气受损,母病及子,累及于肾,致肺肾两虚。取局部俞穴,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太渊;补益肺气,配肾俞,太溪补肾纳气。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隔日1次,治疗10次,竞获痊愈。

    例2:邵某,男,45岁。5天前忽感头晕目眩,站立欲仆,前额微痛,时欲泛恶,脉弦,苔薄白。治取风池、合谷,加刺印堂、行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出针后即无欲仆之感,眩晕若失。翌日续取上穴施治,即告痊愈。

    2 上下配穴法

    此法临床应用广泛,如牙痛上肢取合谷,下肢取内庭;胃脘痛上肢取内关,下肢取足三里。除一般上、下肢穴位相配外,还有八脉交会配穴法,在治疗中也广泛应用。八脉交会穴是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通于奇经八脉的八个穴位,分为四对,上下配合,主治本经及相关奇经八脉的病症。

    配穴:心、胸、肝、胃疾患,取内关配公孙;咽喉、肺、肾疾患,取列缺配照海;目内眦、颈项、耳、肩、腰、背疾患,取后溪配中脉;目外眦、耳后、颊颈、胁肋部疾患,取外关配足临泣。总之,阴经两对相配穴主治五脏病变,阳经两对相配穴主治肢体及体表器官的病变。

    例1:宋某,男,42岁。弯腰提物时忽腰部剧挫伤,剧烈疼痛2天,由人用担架抬来就诊。刻下:腰部疼痛动则呻吟,不能转侧。证属督脉受损,气阻络道。先针人中,继取委中、合阳、申脉,泻法针后,即翻身自如,且能坐起。再取气海俞,针后拔罐,共奏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之效。

    还有一种上、下肢脏腑原穴配穴法。为五脏原穴与六腑原穴阴、阳,上、下相配的方法。其适应范围广,用于内脏有病而主要症状反映在体表器官的疾患。从部位上讲,内脏属阴,体表器官属阳,阴经经穴偏重治疗内脏疾患,阳经经穴主治偏重于体表器官疾患。故内脏有病主要反映在体表器官时,取阴经原穴,配以阳经原穴以增强疗效。其配穴原则为:少阴配少阳,太阴配太阳,厥阴配阳明,取上下肢相应,阴阳经同气相求之意。

    如肝肾不足所致头晕目眩或郁怒伤肝出现手足拘挛,其病位主要责之于肝,症状大都反映在头目及四肢,故取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配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即为“四关”治之。也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取穴方法。

    (收稿日期:1999-06-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