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1999年第11期
编号:10247455
改良手指延长器治疗Bennett骨折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1999年第11期
     作者:高延征 孙占芳

    单位:高延征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孙占芳 (河南省郑州市许昌县公疗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关键词:Bennett骨折;外固定;改良手指延长器

    现代康复991111

    [摘要] 目的:探讨Bennett骨折一种新的外固定方式。方法:采用侯春林设计的手指延长器,经过缩短改进,对31例Bennett骨折患者施术,进行牵引复位和固定。结果:所有病人均得到满意复位和可靠的固定,骨折愈合良好,功能恢复。结论:该术式简单易行,可多方向,不同力量牵引,能使骨折满意复位,且能达到的可靠原外固定,并不影响骨折愈合,是Bennett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 百拇医药
    [文章编号] 1007-5496(1999)11-1300-02

    Clinical analysis on modified finger extension apparatus for bennett fracture

    GAO Yan-zheng SUN Zhang-fang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People's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 new kind of external fixation for Bennet fracture.Methods:31 cases of Bennett fracture were traction reduced and fixed using modified finger extension apparatus designed by Hou Chunlin.Results:All the fractures were satisfacorily reduced and rigidly fixed,fracture healing was good,and all the patients rehabilitated well.Conclusion:The apparatus which can tract in different ways is simple to be carried out,and is an ideal method for Bennett fracture.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bennett fracture;external fixation;modified finger extension apparatus

    Bennett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即第1掌骨基底骨折合并第1腕掌关节脱位,此种骨折很不稳定,如不及时作妥善的复位固定,日后将严重影响拇指的对掌及外展活动,其治疗的主要困难是复位后不易固定。寻求一种稳定而可靠的固定方法,是治疗的关键。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自1993年以来,我们将侯春林设计的手指延长器进行改进作为掌骨骨折的外固定架,用于Bennett骨折治疗31例,作者经过对Bennett骨折的传统固定方法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总结了改良手指延长器在Bennett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1例,男22例,女9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43岁;粉碎性骨折8例,合并拇指软组织外伤者6例。其中开放性骨折3例;骨折时间最长13d,最短2h,平均18h。
, 百拇医药
    1.2 器械介绍 在侯春林设计的手指延长器的基础上将其两根螺旋套筒和4根有锁针器的螺杆均缩短二分之一,改良后的器械包括:4根有锁针器(孔)的螺杆;2根螺旋套筒;4枚锁针螺帽;3根直径为2mm、长度为15cm的骨圆针。

    1.3 操作要点 局麻下进行。先在第1掌骨远端1cm处,自拇指背侧向掌侧钻入0.2cm克氏针1枚,再在距腕横纹上3~4cm的桡骨远端,由掌侧向背侧钻入直径0.2cm的克氏针1枚。装上延长器,使第1掌骨外展,开始旋转延长器,使骨折端牵开。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并及时调整牵引方向,当复位满意且无分离移位时,可停止旋转牵引器,打入延长器近端的第2根克氏针,这样,骨折端即维持在此位置不易移位,第1掌骨也因第2根克氏针的固定作用保持外展位(如图)。

    图1 机械安装示意图

    1.4 术后处理 术后即开始进行2~4指的屈伸及握拳活动,以及拇指指间及掌指关节的屈伸活动,针道处可每日1~2次滴酒精,4~6周去掉延长器开始活动腕关节,尤其注意第1腕掌关节的活动。
, 百拇医药
    2 治疗结果

    本组随访20例。随访时间最长4a,最短3个月,依照孟永生等评定标准,20例中优17例,占85%;良2例,占10%;差1例,占5%,其中1例效果差者系骨折端严重碎裂,关节面结构完全破坏的开放性骨折。随访结果表明:该法效果良好。

    3 讨论

    3.1 骨折特点 Bennett骨折是第1掌腕关节骨折脱位,临床常见。其机理是第1掌骨受轴向暴力作用,基底部尺侧发生斜形骨折,骨折线通过腕掌关节,由于拇指腕掌关节是鞍状关节,尺侧骨折后失去骨性阻挡,加之拇长展肌及鱼际肌附着于外侧骨块,肌肉牵拉导致腕掌关节脱位或半脱位,骨折远端滑向桡侧、后侧与近侧,不稳定,严重影响拇指外展及对掌活动。

    3.2 牵引方法 由于上述移位特点,保持第1掌骨外展是复位的关键。本法将延长器远端克氏针穿到第1掌骨头部位克服了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的反向代偿作用,使第1腕掌关节可以按照复位所需的角度外展,使骨折及脱位很好地复位,并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
, 百拇医药
    3.3 牵引程度 延长器牵开的程度,以透视下骨折端纠正成角,并使腕掌关节脱位复位为度,固定器的螺丝应固定在此位置上。

    3.4 固定的时间 一般在4~6周去掉延长器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尤其注意第1腕掌关节的锻炼活动。

    3.5 针道“感染”问题 如同其他任何骨外穿针固定方法一样,改良手指延长器同样存在类似问题。既往有文献统计达1%~80%不等。本组有1例针道渗出,占3.22%,但未培养出细菌。作者认为针道红肿和渗出大多不是细菌感染引起,而是针—皮间的压迫、摩擦等刺激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只要钢针口每日滴酒精1~2次,完全可以预防感染。

    3.6 历史回顾与评价 Bennett骨折治疗的方法很多。1983年Evarts[1]提出采用闭合复位短臂石膏管型拇指外展30°外固定,如复位不成功可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但由于肌肉的持续牵拉作用,易使第1掌骨向桡侧及近侧移位,复位不成功者同样需要手术切开复位。1984年Gunther[2]提出闭合复位后拇指屈曲在对掌位,并提出最好的方法是经皮穿克氏针固定,但术后仍需石膏固定。Eaton[3]等主张直接作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或加压外固定,还可同时作韧带重建术。这种穿针的方法对有些骨折病人虽能达到基本牢固的固定,但有时尺侧三角形骨块很小,无论闭式穿针或切开穿针,此骨块都非常难以穿定。
, 百拇医药
    国内邵光湘1979年报道用弓形夹板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和Bennett骨折取得较好效果[4]。1984年朱运来进行改进,采用牵引弓形夹板治疗[5],但以上方法均难以维持复位后的位置,且压垫可产生压疮和溃疡。1992年,孟永生等采用悬吊牵引治疗第1掌骨基底骨折及Bennett骨折[6]取得理想效果,但此种方法需将手指悬吊在立柱上或对侧肩胸部,不利于病人的生活和活动。

    李雪等用“吕”字钢丝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7],其方法是于拇指腕掌关节桡背侧做“S”形切口将骨端钻孔后,穿入钢丝,成“吕”字形,分别以相反方向缠绕固定,术后拇指于外展对掌位石膏固定4周。1年后再次手术取钢丝,仍需切开。

    冯万文等报道采用单例微型外固定器治疗Bennett骨折3例[8],其方法是将两端的两根半螺纹针,分别钉在第1掌骨远端和大多角骨,骨折端抗旋转及加压作用是可以肯定的,但大多角骨直径小,穿针难度较大,技术要求较高。
, 百拇医药
    Bennett骨折是极不稳定的骨折,还有许多传统的方法,如:单根克氏针固定,不能维持其骨折端的稳定性,常需再辅以石膏等外固定,从而影响早期的功能锻炼和手指功能的恢复。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由于近端骨折块小,穿针后易造成披裂而出现难以弥补的后果。近年又有文献报道采用微型钢板固定,但近端三角形骨块很难钻入1~2枚螺钉,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高。诸多切开复位的方法都有破坏骨折部软组织及血运之弊,应慎重选择。

    我们根据侯春林手指延长器应用的原理[9],在其基础上对该器械进行加工改良,使其缩短1倍,用于Bennett骨折的持续牵引固定,该方法具有如下优点:第1,不需手术切开,不破坏骨折周围软组织,保留了周围良好的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更不需要二次手术切开取内固定;第2,可在不同方向旋转,任意调节牵引方向、牵引的长度和力度,不致过牵,直至达到理想的复位。第3,锁定以后,固定坚强、可靠,不易错位;第4,克服了石膏和弓形夹板固定不牢且易于产生压疮的缺点;第5,病人可带牵引器离床活动,有利于康复和愈合。随访结果表明:改良手指延长器作为掌骨的外固定架,是Bennett骨折一种较为理想并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高延征(1963-),男,河南人,骨科主任,学士。主要研究方向:手外伤的修复与重建。

    [参考文献]

    [1]Evarts CM.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base of the Musculas [J].keletal system,1983,1:98

    [2]Gunther SF.The Carpometacarpal joints[J].ortho podic Clinic North America,1984,15:259

    [3]Pobert W Bennett's fractures[J].Hancl Injuriey,1981,11:199

    [4]邵光湘.弓形夹板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J].山东医药,1979,27:3
, 百拇医药
    [5]朱运来.牵引式弓形夹板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1984,22:502.

    [6]孟永生.悬吊牵引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1992,12:300

    [7]李雪,肖永志,曹立新.“吕”字钢丝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2:107

    [8]冯万文,郝富香,郝良增,等.应用单侧微型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性掌骨骨折41例[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8,6:512

    [9]侯春林.手指延长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1989,11:629

    [收稿日期]1999-07-13[修回日期]1999-08-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