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例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诊治体会
作者:孙喜春 宫静波 付 波 曹礼成
单位:孙喜春 宫静波 付 波 曹礼成 黑龙江省医院骨科,150036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991144 创伤后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往往延误诊断,拖延治疗并不少见。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我院自1978年5月~1998年10月在收治的创伤病人中有26例病人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按照Sevitt[1]分类暴发型4例。年龄20~65岁,平均42岁,原发伤:股骨闭合性骨折12例,骨盆骨折6例,多发外伤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2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软组织碾压截肢后2例。从受伤到症状开始时间:24小时以内者6例,24~48小时12例,48~72小时8例。其主要症状和体征:高热24例(占92.3%),热度从38.4℃~40.1℃,平均39.7℃;血红蛋白下降26例(占100%),范围从4.5~7.0 g%,平均5.3 g%;呼吸道症状18例(占69.2%),其中有暴风雪样肺6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6例,占61.6%,心动过速26例(占100%),范围从90~160次/分,平均132次/分;皮肤出血点10例(占39.2%),有14例做了血气分析,平均56.6 mmHg(30.4~65 mmHg)。
, 百拇医药
2 结果
在本病确诊前后均采用疏通微循环,提高机体应激能力,高压氧等治疗。在在本病确诊前后均采用疏通微循环,提高机体应激能力,高压氧等治疗。在26例中20例痊愈(76.9%),6例死亡。
3 讨论
3.1 关于早期诊断问题,由于脂肪栓塞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一致,化验检查也各有差异,所以给本病的早期诊断增加了困难。目前大多数学者仍采用Gurd[2]或根据Gurd而修改的诊断标准,即将临床症状和体征定为诊断脂肪栓塞的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在本组病例中最早出现的是不明原因的高热和解释不清的血红蛋白下降。本组8例在症状早期即查动脉氧分压,均在65 mmHg以下。因此我们认为高热、血红蛋白下降和低血氧症对早期诊断脂肪栓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有明确的外伤史,特别是多发伤,下肢长骨和骨盆多发折患者,具有下列情况二者,就应认为是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开始。
, 百拇医药
①无其他原因解释的高热,体温超过39℃者;②不能解释的血红蛋白下降至6.0 g%以下或在24小时以内下降原来的1/3~1/2者;③除脑外伤以外的精神症状;④血气分析,PaO2<60 mmHg以下者;⑤有呼吸道症状者。至于皮肤出血,心率加快,血沉快,血小板减少等都可作为诊断脂肪栓塞的次要依据。
3.2 关于治疗问题: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综合性治疗,包括补液防止循环血量灌注不足,适量给予利尿剂防止肺水肿,注射葡萄糖减少是否分解,给予抗凝剂减少血小板聚集。根据本组病例治疗体会以下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①骨折端制动,因严格制动可减少局部出血,降低组织压力,减少游离脂肪自破裂的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因而骨折端严格制动,减少搬动次数是预防脂肪栓塞的重要措施。
②疏通微循环,外伤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变慢,血液淤滞,红细胞聚集,加之脂肪颗粒进入血液,这些都易造成肺、脑等重要器官的微循环栓塞。因此早期给予足够的液体,同时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疏通微循环。③提高机体应激能力,减少游离脂肪酸的形成。用类固醇激素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稳定溶酶体及毛细血管内膜,防止游离脂肪酸所致的肺部炎性渗出,减轻肺水肿,从而改善肺功能。本组病例用氢化可地松400~600 mg静滴,1日2次,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减轻。用高渗糖,或用抑肽酶,均有减少游离脂肪酸形成作用。④对症治疗,由于脂肪滴在肺毛细血管内聚积及血红蛋白减少,缺氧是脂肪栓塞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积极改善组织缺氧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措施。可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本组中有3例经过高压氧治疗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少量输新鲜血对改善贫血缺氧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创伤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止血药物的应用要特别慎重。
参考文献
[1]Sevitt S.The significance and classification of fat embolism.Lancet,1960,(2):825.
[2]Gurd AR,et al.Fat embolism:An aid to diagnosis.J bone joint surg,1970,525(4):732.
收稿:1998-12-10
修回:1999-03-21, 百拇医药
单位:孙喜春 宫静波 付 波 曹礼成 黑龙江省医院骨科,150036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991144 创伤后引起脂肪栓塞综合征是一种极其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往往延误诊断,拖延治疗并不少见。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治疗,降低死亡率。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我院自1978年5月~1998年10月在收治的创伤病人中有26例病人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按照Sevitt[1]分类暴发型4例。年龄20~65岁,平均42岁,原发伤:股骨闭合性骨折12例,骨盆骨折6例,多发外伤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2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软组织碾压截肢后2例。从受伤到症状开始时间:24小时以内者6例,24~48小时12例,48~72小时8例。其主要症状和体征:高热24例(占92.3%),热度从38.4℃~40.1℃,平均39.7℃;血红蛋白下降26例(占100%),范围从4.5~7.0 g%,平均5.3 g%;呼吸道症状18例(占69.2%),其中有暴风雪样肺6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6例,占61.6%,心动过速26例(占100%),范围从90~160次/分,平均132次/分;皮肤出血点10例(占39.2%),有14例做了血气分析,平均56.6 mmHg(30.4~65 mmHg)。
, 百拇医药
2 结果
在本病确诊前后均采用疏通微循环,提高机体应激能力,高压氧等治疗。在在本病确诊前后均采用疏通微循环,提高机体应激能力,高压氧等治疗。在26例中20例痊愈(76.9%),6例死亡。
3 讨论
3.1 关于早期诊断问题,由于脂肪栓塞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一致,化验检查也各有差异,所以给本病的早期诊断增加了困难。目前大多数学者仍采用Gurd[2]或根据Gurd而修改的诊断标准,即将临床症状和体征定为诊断脂肪栓塞的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在本组病例中最早出现的是不明原因的高热和解释不清的血红蛋白下降。本组8例在症状早期即查动脉氧分压,均在65 mmHg以下。因此我们认为高热、血红蛋白下降和低血氧症对早期诊断脂肪栓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有明确的外伤史,特别是多发伤,下肢长骨和骨盆多发折患者,具有下列情况二者,就应认为是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开始。
, 百拇医药
①无其他原因解释的高热,体温超过39℃者;②不能解释的血红蛋白下降至6.0 g%以下或在24小时以内下降原来的1/3~1/2者;③除脑外伤以外的精神症状;④血气分析,PaO2<60 mmHg以下者;⑤有呼吸道症状者。至于皮肤出血,心率加快,血沉快,血小板减少等都可作为诊断脂肪栓塞的次要依据。
3.2 关于治疗问题: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综合性治疗,包括补液防止循环血量灌注不足,适量给予利尿剂防止肺水肿,注射葡萄糖减少是否分解,给予抗凝剂减少血小板聚集。根据本组病例治疗体会以下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①骨折端制动,因严格制动可减少局部出血,降低组织压力,减少游离脂肪自破裂的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因而骨折端严格制动,减少搬动次数是预防脂肪栓塞的重要措施。
②疏通微循环,外伤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变慢,血液淤滞,红细胞聚集,加之脂肪颗粒进入血液,这些都易造成肺、脑等重要器官的微循环栓塞。因此早期给予足够的液体,同时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疏通微循环。③提高机体应激能力,减少游离脂肪酸的形成。用类固醇激素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稳定溶酶体及毛细血管内膜,防止游离脂肪酸所致的肺部炎性渗出,减轻肺水肿,从而改善肺功能。本组病例用氢化可地松400~600 mg静滴,1日2次,用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减轻。用高渗糖,或用抑肽酶,均有减少游离脂肪酸形成作用。④对症治疗,由于脂肪滴在肺毛细血管内聚积及血红蛋白减少,缺氧是脂肪栓塞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积极改善组织缺氧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措施。可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本组中有3例经过高压氧治疗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少量输新鲜血对改善贫血缺氧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创伤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止血药物的应用要特别慎重。
参考文献
[1]Sevitt S.The significance and classification of fat embolism.Lancet,1960,(2):825.
[2]Gurd AR,et al.Fat embolism:An aid to diagnosis.J bone joint surg,1970,525(4):732.
收稿:1998-12-10
修回:1999-03-2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