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痹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秀辰,吕仁和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700
关键词:消痹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91116 摘 要:目的 益气养阴、化痰消瘀的消痹宁对治疗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方法 通过30例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其临床症状及各项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临床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糖、血脂、微循环均有较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83.3%。讨论 消痹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的改善,可能与其对血糖、微循环、血脂等改善有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异发症,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经过长期临床观察,我们采用益气养阴、化痰消瘀的消痹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资料均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1993年1月至1994年2月的门诊及住院病历,男性14例,女性16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年龄56岁。糖尿病病程最长33年,最短1年,平均病程5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最长2年,最短1个月,平均病程4个月,均属于早期病例(分期按全国中医消渴病(糖尿病)分期原则),《中国医药学报》1993,3(81:54)
2 诊断标准
2.1 有明确的糖尿病史(糖尿病诊断按WHO诊断标准)
2.2 具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如手足麻木、疼痛、有蚁行感等,电生理检查异常。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者。
, http://www.100md.com
2.3 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3 病例排除标准
3.1 妊娠、哺乳期妇女
3.2 就诊时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酸碱代谢紊乱的患者。
3.3 有严重心、肝、肾、脑并发症或有其它严重的原发病。
3.4 不合作者
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全国中医消渴病(糖尿病)专业委员会拟定标准(《中国医药学报》1993,3(81:54)
显效:(1)BS<110mg/dl;(2)血脂正常;(3)体重向标准体重方向发展,并在标准体重±20%以内;(4)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
, http://www.100md.com
好转:(1)BS<130mg/dl;(2)TC<230mg/dl,TG<130mg/dl;(3)体重向标准方向发展,但>标准体重+20%或<标准体重-20%;(4)麻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
有效:(1)BS<150mg/dl;(2)TC<250mg/dl;TG<150mg/dl;(3)体重向标准方向有所发展;(4)麻木、疼痛症状有所减轻。
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
治疗及观察方法
1 治疗方法
1.1 基础治疗
(1)饮食控制。根据患者身高计算标准体重,根据活动量确定每日每公斤体重供热量,控制总热量,使体重向标准体重方向发展;(2)调畅情志。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3)适度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以活动后舒适、无疲乏感为度。
, 百拇医药
1.2 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或用少量胰岛素控制血糖
清痹宁(太子参、生地、丹参、赤芍、白芥子等药物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 观察方法
临床症状:症状基本消失,明显减轻,有所减轻,无变化或加重。
实验室指标
血糖:美国产亚培VP自动生化分析仪;已糖激酶法;糖基化血红蛋白;上海产2F-50自动分光光度计;层析微柱法;血脂:美国产(C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学法;微循环;徐州光学仪器厂生产WX-753型微循环测定仪;肌电图:丹麦肌电图机1500,针电极方法,以上项目除肌电图只在疗前做外,余均在疗前疗后各测1次。
, 百拇医药
3 疗程(8周)
结果分析
1 症状改善情况
表1 症状改善情况(n=30)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四肢麻疼
30(100)
25(83.3)
<0.05
腰膝酸疼
, 百拇医药 26(86.7)
21(80.8)
<0.05
疲乏无力
30(100)
25(83.3)
<0.05
气短懒言
23(76.7)
17(73.9)
<0.05
五心烦热
, http://www.100md.com 18(60.0)
13(72.2)
>0.05
口干咽燥
22(73.3)
19(86.4)
>0.05
注:(1)疗前例数()内表示占本组病例的百分率;
(2)疗后改善例数()内表示疗后较疗前改善率;
(3)采用卡方检验。
如表1所示,消痹宁对四肢麻疼、腰膝酸疼、疲乏无力、气短懒言均有显著意义,而对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则无明显改善作用。
, 百拇医药
2 临床检测指标
表2 临床检测指标变化(n=30)
治疗前
治疗后
P
血 糖
182.33±35.59
130.80±24.63
<0.05
糖化血红蛋白
10.95±3.43
8.04±3.18
, http://www.100md.com
<0.05
胆固醇
238.83±66.39
190.00±40.22
<0.05
甘油三脂
195.1±97.93
152.00±73.88
<0.05
微循环
3.87±1.23
3.12±1.15
, http://www.100md.com
<0.05
由表2可以看出,治疗后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微循环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有显著意义。
3 综合疗效评定
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本组病例显效6例,好转1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病率约为70~90%,虽然不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却是糖尿病最常见的致残因素,给糖尿病患者来极大痛苦。由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故亦缺乏相应的有效治疗手段。
我院通过大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例资料分析,认为本病的病机特点是:早期以气阴两虚、痰瘀互阻为主;中期肝肾阴虚、痰瘀阻络为主;晚期则以五脏亏虚、精亏髓乏、痰瘀阻络为主,其中早、中、晚三期的病机又是互相连续的,有程度之不同而非绝然分开。我们根据早期的病机特点,拟定益气养阴、化痰活血为治疗大法,组方消痹宁。经临床观察,消痹宁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降低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改善微循环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
, 百拇医药
探讨消痹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理,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消痹宁改善临床症状
能明显改善证属气阴两虚、痰瘀互阻型的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说明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法符合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2 消痹宁改善糖代谢
临床与实验研究均证明,代谢紊乱、慢性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亦有人认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来说,观察糖基化血红蛋白比观察血糖更有意义。因为糖蛋白的沉积可造成基底膜增厚使组织血流量减少,血红蛋白糖化后与氧的亲和力增高造成组织缺氧,消痹宁治疗后较治疗前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有显著下降,但其机理是增强了西药的降糖作用,抑或延长了西药的作用时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对血脂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有研究报道,血脂升高时,全血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IK)、血流粘度均有改变。同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基底膜增厚可导致组织缺氧,亦可使某些物质渗漏到血管周围从而导致神经病变的发生。而消痹宁具有化痰活血之功,从而可能起到降脂、软化血管、改善血管功能的作用,并使周围组织供血、供氧得到改善。
4 微循环的改善
本组病人微循环治疗前较治疗后有显著改善,可能与消痹宁具有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改善血流动力学有关。但具体机理尚待进一步探讨。
5 消痹宁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关系
在消痹宁的方药组成中,有些药物单体做动物实验具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但在组方中是否依然具有此类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作者简介:于秀辰(1964年-),女,1988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硕士学位,并留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专业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尤其擅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坏疽的治疗。
(收稿日期 1999-06-12 修回日期 1998-07-08), http://www.100md.com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700
关键词:消痹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91116 摘 要:目的 益气养阴、化痰消瘀的消痹宁对治疗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方法 通过30例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其临床症状及各项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临床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糖、血脂、微循环均有较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83.3%。讨论 消痹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的改善,可能与其对血糖、微循环、血脂等改善有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异发症,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经过长期临床观察,我们采用益气养阴、化痰消瘀的消痹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资料均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1993年1月至1994年2月的门诊及住院病历,男性14例,女性16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年龄56岁。糖尿病病程最长33年,最短1年,平均病程5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最长2年,最短1个月,平均病程4个月,均属于早期病例(分期按全国中医消渴病(糖尿病)分期原则),《中国医药学报》1993,3(81:54)
2 诊断标准
2.1 有明确的糖尿病史(糖尿病诊断按WHO诊断标准)
2.2 具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如手足麻木、疼痛、有蚁行感等,电生理检查异常。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者。
, http://www.100md.com
2.3 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3 病例排除标准
3.1 妊娠、哺乳期妇女
3.2 就诊时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酸碱代谢紊乱的患者。
3.3 有严重心、肝、肾、脑并发症或有其它严重的原发病。
3.4 不合作者
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全国中医消渴病(糖尿病)专业委员会拟定标准(《中国医药学报》1993,3(81:54)
显效:(1)BS<110mg/dl;(2)血脂正常;(3)体重向标准体重方向发展,并在标准体重±20%以内;(4)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
, http://www.100md.com
好转:(1)BS<130mg/dl;(2)TC<230mg/dl,TG<130mg/dl;(3)体重向标准方向发展,但>标准体重+20%或<标准体重-20%;(4)麻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
有效:(1)BS<150mg/dl;(2)TC<250mg/dl;TG<150mg/dl;(3)体重向标准方向有所发展;(4)麻木、疼痛症状有所减轻。
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
治疗及观察方法
1 治疗方法
1.1 基础治疗
(1)饮食控制。根据患者身高计算标准体重,根据活动量确定每日每公斤体重供热量,控制总热量,使体重向标准体重方向发展;(2)调畅情志。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3)适度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以活动后舒适、无疲乏感为度。
, 百拇医药
1.2 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或用少量胰岛素控制血糖
清痹宁(太子参、生地、丹参、赤芍、白芥子等药物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 观察方法
临床症状:症状基本消失,明显减轻,有所减轻,无变化或加重。
实验室指标
血糖:美国产亚培VP自动生化分析仪;已糖激酶法;糖基化血红蛋白;上海产2F-50自动分光光度计;层析微柱法;血脂:美国产(C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学法;微循环;徐州光学仪器厂生产WX-753型微循环测定仪;肌电图:丹麦肌电图机1500,针电极方法,以上项目除肌电图只在疗前做外,余均在疗前疗后各测1次。
, 百拇医药
3 疗程(8周)
结果分析
1 症状改善情况
表1 症状改善情况(n=30)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四肢麻疼
30(100)
25(83.3)
<0.05
腰膝酸疼
, 百拇医药 26(86.7)
21(80.8)
<0.05
疲乏无力
30(100)
25(83.3)
<0.05
气短懒言
23(76.7)
17(73.9)
<0.05
五心烦热
, http://www.100md.com 18(60.0)
13(72.2)
>0.05
口干咽燥
22(73.3)
19(86.4)
>0.05
注:(1)疗前例数()内表示占本组病例的百分率;
(2)疗后改善例数()内表示疗后较疗前改善率;
(3)采用卡方检验。
如表1所示,消痹宁对四肢麻疼、腰膝酸疼、疲乏无力、气短懒言均有显著意义,而对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则无明显改善作用。
, 百拇医药
2 临床检测指标
表2 临床检测指标变化(n=30)
治疗前
治疗后
P
血 糖
182.33±35.59
130.80±24.63
<0.05
糖化血红蛋白
10.95±3.43
8.04±3.18
, http://www.100md.com
<0.05
胆固醇
238.83±66.39
190.00±40.22
<0.05
甘油三脂
195.1±97.93
152.00±73.88
<0.05
微循环
3.87±1.23
3.12±1.15
, http://www.100md.com
<0.05
由表2可以看出,治疗后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微循环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且有显著意义。
3 综合疗效评定
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本组病例显效6例,好转1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其发病率约为70~90%,虽然不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却是糖尿病最常见的致残因素,给糖尿病患者来极大痛苦。由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故亦缺乏相应的有效治疗手段。
我院通过大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例资料分析,认为本病的病机特点是:早期以气阴两虚、痰瘀互阻为主;中期肝肾阴虚、痰瘀阻络为主;晚期则以五脏亏虚、精亏髓乏、痰瘀阻络为主,其中早、中、晚三期的病机又是互相连续的,有程度之不同而非绝然分开。我们根据早期的病机特点,拟定益气养阴、化痰活血为治疗大法,组方消痹宁。经临床观察,消痹宁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降低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改善微循环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
, 百拇医药
探讨消痹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理,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消痹宁改善临床症状
能明显改善证属气阴两虚、痰瘀互阻型的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说明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法符合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2 消痹宁改善糖代谢
临床与实验研究均证明,代谢紊乱、慢性高血糖是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亦有人认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来说,观察糖基化血红蛋白比观察血糖更有意义。因为糖蛋白的沉积可造成基底膜增厚使组织血流量减少,血红蛋白糖化后与氧的亲和力增高造成组织缺氧,消痹宁治疗后较治疗前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有显著下降,但其机理是增强了西药的降糖作用,抑或延长了西药的作用时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对血脂的影响
, http://www.100md.com
有研究报道,血脂升高时,全血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IK)、血流粘度均有改变。同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基底膜增厚可导致组织缺氧,亦可使某些物质渗漏到血管周围从而导致神经病变的发生。而消痹宁具有化痰活血之功,从而可能起到降脂、软化血管、改善血管功能的作用,并使周围组织供血、供氧得到改善。
4 微循环的改善
本组病人微循环治疗前较治疗后有显著改善,可能与消痹宁具有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改善血流动力学有关。但具体机理尚待进一步探讨。
5 消痹宁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关系
在消痹宁的方药组成中,有些药物单体做动物实验具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作用,但在组方中是否依然具有此类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作者简介:于秀辰(1964年-),女,1988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获硕士学位,并留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专业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尤其擅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坏疽的治疗。
(收稿日期 1999-06-12 修回日期 1998-07-0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