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07414
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在血液透析中的运用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1999年第12期
     作者:王有道 钱丽萍

    单位: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14002)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1226 我院自1989年~1998年共做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术96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96例,男68例,女28例。年龄16~72岁,平均59岁。尿毒症原因为:慢性肾炎71例,晚期泌尿系肿瘤8例,多囊肾6例,双肾结石伴肾积水4例,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肾病3例,狼疮性肾炎1例。实验室检查:尿量400~1600ml/日。Hb32~98g/L。BUN24.48~63.52mmol/L,Cr580~1834μmol/L。

    根据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部位,手术方法按常规步骤进行。本组动静脉内瘘均为自体血管吻合,其中前臂动静脉内瘘83例,上臂动静脉内瘘1例,踝部动静脉内瘘10例,股动脉大隐静脉内瘘2例。采用端端吻合73例,吻合口径3.5~5mm。端侧吻合22例,侧侧吻合1例,吻合口径4.5~6.5mm。
, 百拇医药
    结果

    本组96例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血流量达150~250ml/分,满足血液透析要求。一次内瘘手术维持血液透析时间为2个月~7年。有8例术后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并发内瘘栓塞,其中5例由局部血肿压迫引起,3例由心功能不全、低血压所致,均经再次血管吻合而使内瘘再通畅。目前15例已作肾移植,有25例死亡,其余病人仍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讨论

    一、病人和使用血管的选择

    尿毒症病人常有严重的贫血、心肺功能损害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且病程越长,损害和紊乱越严重。术后极易伤口出血、感染、低血压、血管栓塞等,使动静脉内瘘失败。我们的体会是患者血肌酐值越高,术后动静脉内瘘通畅维持时间就越短(除去死亡因素)。故要做动静脉内瘘的病人应选择在尿毒症早期为好。

    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与血管的质量密切相关。一般血管内径较粗、弹性较好、没有炎症的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就高。所以,应尽量选择这样的血管。术前避免手术血管的反复穿刺和注射高渗性药物,可防止血管炎发生,适当应用扩血管药,可改善血管条件。
, http://www.100md.com
    二、动静脉吻合方法和吻合口径的选择

    自体动静脉吻合的常用方法有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三种。端端吻合比较容易,但吻合口不能自由扩大。血管较细时,如吻合不当,可致吻合口狭窄。端侧吻合或侧侧吻合手术稍复杂,但吻合口径可自由扩大或缩小,适用于各种口径血管的对合。本组96例动静脉内瘘手术采用端端吻合73例,端侧吻合22例,侧侧吻合仅1例。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术后通畅率均为100%。我们认为只要血管选择得好,吻合口径>3.5mm,端端吻合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也大于175ml/分,可供血液透析长期使用。且病人未发生远侧肢体血失窃综合征。

    动静脉内瘘最理想的血管吻合口径为5~7mm,血管吻合口径的大小与血流量密切相关。吻合口径<3mm时,血流量常小于150ml/分,此时血液透析困难或透析效果较差。但吻合口径>7mm或当血流量>300~400ml/分时,会增加心脏负荷,最终导致心功能衰竭。本组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径为3.5~6.5mm,符合上述要求。

    三、动静脉内瘘阻塞的预防和治疗

    动静脉内瘘阻塞常与伤口包扎过紧、软组织肿胀、血管出血或组织渗血、伤口感染肿胀压迫等有关。故术后应适度包扎伤口,并抬高患肢30度,必要时采取减压引流。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心肺功能不全。当动静脉内瘘栓塞或血管炎性闭塞时,均可将病灶切除,再作近心侧血管游离后吻合术。本组8例术后并发内瘘栓塞均采用此法而获得动静脉内瘘再通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