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 星
单位:中山市人民医院眼科(528403)
关键词:多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
广东医学991222 【摘要】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多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有效方式。方法 术前及术中对视网膜裂孔完备而准确的定位,采用电凝封闭裂孔,排出视网膜下液及缓解玻璃体对视网膜牵引力等术式治疗多裂孔视网膜脱离17例。结果 1例术后第4天视网膜大裂孔裂开,视网膜再脱离,其余手术成功,随访3~31个月,无复发。结论 术前检查不遗漏裂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完全而准确的封闭裂孔,是多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的关键。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常见且特别危险的致盲病,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其治愈率已达90%以上[1,2]。我科自1995年以来手术治疗17例多裂孔视网膜脱离,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17眼,其中男11例,女6例;右眼7例,左眼10例。年龄16~63岁,平均39.2岁。患者在出现视力减退前有闪光和眼前黑影等前驱症状的13例,伴钝挫伤史2例。
1.2 术前检查 视力为HM:1只眼,FC:3只眼,0.02~0.09:8只眼,≥0.1:4只眼。正视眼10例,<-4.0 D 3只眼,-4.0 D~-8.0 D 3只眼,≥-9.0 D 2只眼。视网膜裂孔数目:2~3孔13只眼,4~5孔3只眼,6孔1只眼。7只眼的视网膜裂孔不在同一象限内,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2只眼。裂孔大小0.25~1.5 PD,无大于1个象限的巨大裂孔。
1.3 手术方法 把角膜缘360°的球结膜和筋膜囊剪开,分离出巩膜和4条直肌,根据病情需要剪断1条或2条直肌。在术前检查和估算的巩膜板层作标记缝线,再以弯有齿镊抓住线结将巩膜向眼球中央轻压,在直接检眼镜下确定视网膜裂孔在巩膜的相对位置。巩膜表面电凝封闭裂孔。巩膜外填压物采用带槽的车轮状硅胶,使用时按照视网膜裂孔的大小、形状、位置来决定硅胶的形态大小,硅胶平行角膜缘放置,以3~4对褥式缝线固定。在眼球赤道部4个不同象限各预置一对褥式缝线以固定环扎带;在视网膜隆起最明显处穿刺巩膜及色素膜排出视网膜下液;于角膜缘后4~4.5 mm,针尖对着眼球中央垂直眼球表面,进针1 cm后注入消毒空气约2~3 mL;拉紧环扎带两端,结扎固定环扎带预置缝线和填压物缝线,环扎带两端重叠5 mm缝线结扎固定,环扎后周长约61~63 mm。无须环扎和眼内注气的病例,则在排出视网膜下液后,即结扎巩膜外硅压缝线,使硅胶压陷于裂孔区巩膜。
, 百拇医药
2 结果
16例患者一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平复,裂孔封闭(直径缩小,颜色变淡)。经1~31个月随访观察,无复发(1例外地民工失访)。其中2例术后出现斜视(<15度)、复视,均于术后1个月内眼肌运动恢复正常,复视消除。仅1例伴钝挫伤史,视网膜脱离>3个象限,并有1个1.5 PD大马蹄形裂孔患者,于术后第4天原已封闭的大裂孔呈鱼嘴状裂开,视网膜再脱离,需转上级医院再次手术。
3 讨论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其目的在于封闭裂孔,使视网膜复位。在基层医院,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多缺乏双目间接检眼镜、玻璃机切割器等设备,以及眼后段手术技术,使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治疗的效果均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使术前及术中视网膜裂孔的准确定位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多裂孔所致的视网膜脱离,找不到或找不全所有裂孔,是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我们的体会是,术前进行反复、细致的检眼镜和三面镜检查,在检查时可以通过改变患者体位,或倾斜反射镜角度,来扩大对眼底的观察范围。对某些玻璃体混浊较重,视网膜隆起特别高或有皱褶妨碍检查,可先给患者双眼包扎,静卧3,4d后再检查,经此通常可改善眼底能见度,视网膜也会趋于平伏。术中再经缝线标记及巩膜推压法最终确定裂孔位于巩膜的相对位置。
, http://www.100md.com
在电凝封闭裂孔后,为了缓解玻璃体牵引力,促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本组病例均采用巩膜外硅胶填压并排出视网膜下液。对8例视网膜脱离范围较大(3个象限以上),特别是有不在同一象限的多发性裂孔(包括12例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患者,采用环扎加压注气术。环扎加压气液交换术,不仅可以治疗周边裂孔与变性,而且能有效缓解前部环形PVR对视网膜的牵引,有利于斑孔愈合,提高手术成功率[4]。
有文献报告视网膜脱离术后复视的主要原因是术后肌肉附近产生粘连,或巩膜外加压物使眼外肌平衡失调。本组2例术后发生斜视和复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多个裂孔范围较大,植放的加压物亦较大,并都加压在直肌下所致。
本组病例由于术前检查细致,手术方式选择适当,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其中16例视网膜脱离一次手术复位,占94%,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申尊茂,主编.眼科新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71
2 吴启崇.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2.159
3 樊 莹,张.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脱离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9,17(5):292, 百拇医药
单位:中山市人民医院眼科(528403)
关键词:多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
广东医学991222 【摘要】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多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有效方式。方法 术前及术中对视网膜裂孔完备而准确的定位,采用电凝封闭裂孔,排出视网膜下液及缓解玻璃体对视网膜牵引力等术式治疗多裂孔视网膜脱离17例。结果 1例术后第4天视网膜大裂孔裂开,视网膜再脱离,其余手术成功,随访3~31个月,无复发。结论 术前检查不遗漏裂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完全而准确的封闭裂孔,是多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的关键。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常见且特别危险的致盲病,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其治愈率已达90%以上[1,2]。我科自1995年以来手术治疗17例多裂孔视网膜脱离,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17眼,其中男11例,女6例;右眼7例,左眼10例。年龄16~63岁,平均39.2岁。患者在出现视力减退前有闪光和眼前黑影等前驱症状的13例,伴钝挫伤史2例。
1.2 术前检查 视力为HM:1只眼,FC:3只眼,0.02~0.09:8只眼,≥0.1:4只眼。正视眼10例,<-4.0 D 3只眼,-4.0 D~-8.0 D 3只眼,≥-9.0 D 2只眼。视网膜裂孔数目:2~3孔13只眼,4~5孔3只眼,6孔1只眼。7只眼的视网膜裂孔不在同一象限内,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2只眼。裂孔大小0.25~1.5 PD,无大于1个象限的巨大裂孔。
1.3 手术方法 把角膜缘360°的球结膜和筋膜囊剪开,分离出巩膜和4条直肌,根据病情需要剪断1条或2条直肌。在术前检查和估算的巩膜板层作标记缝线,再以弯有齿镊抓住线结将巩膜向眼球中央轻压,在直接检眼镜下确定视网膜裂孔在巩膜的相对位置。巩膜表面电凝封闭裂孔。巩膜外填压物采用带槽的车轮状硅胶,使用时按照视网膜裂孔的大小、形状、位置来决定硅胶的形态大小,硅胶平行角膜缘放置,以3~4对褥式缝线固定。在眼球赤道部4个不同象限各预置一对褥式缝线以固定环扎带;在视网膜隆起最明显处穿刺巩膜及色素膜排出视网膜下液;于角膜缘后4~4.5 mm,针尖对着眼球中央垂直眼球表面,进针1 cm后注入消毒空气约2~3 mL;拉紧环扎带两端,结扎固定环扎带预置缝线和填压物缝线,环扎带两端重叠5 mm缝线结扎固定,环扎后周长约61~63 mm。无须环扎和眼内注气的病例,则在排出视网膜下液后,即结扎巩膜外硅压缝线,使硅胶压陷于裂孔区巩膜。
, 百拇医药
2 结果
16例患者一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平复,裂孔封闭(直径缩小,颜色变淡)。经1~31个月随访观察,无复发(1例外地民工失访)。其中2例术后出现斜视(<15度)、复视,均于术后1个月内眼肌运动恢复正常,复视消除。仅1例伴钝挫伤史,视网膜脱离>3个象限,并有1个1.5 PD大马蹄形裂孔患者,于术后第4天原已封闭的大裂孔呈鱼嘴状裂开,视网膜再脱离,需转上级医院再次手术。
3 讨论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其目的在于封闭裂孔,使视网膜复位。在基层医院,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多缺乏双目间接检眼镜、玻璃机切割器等设备,以及眼后段手术技术,使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治疗的效果均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使术前及术中视网膜裂孔的准确定位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多裂孔所致的视网膜脱离,找不到或找不全所有裂孔,是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我们的体会是,术前进行反复、细致的检眼镜和三面镜检查,在检查时可以通过改变患者体位,或倾斜反射镜角度,来扩大对眼底的观察范围。对某些玻璃体混浊较重,视网膜隆起特别高或有皱褶妨碍检查,可先给患者双眼包扎,静卧3,4d后再检查,经此通常可改善眼底能见度,视网膜也会趋于平伏。术中再经缝线标记及巩膜推压法最终确定裂孔位于巩膜的相对位置。
, http://www.100md.com
在电凝封闭裂孔后,为了缓解玻璃体牵引力,促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本组病例均采用巩膜外硅胶填压并排出视网膜下液。对8例视网膜脱离范围较大(3个象限以上),特别是有不在同一象限的多发性裂孔(包括12例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患者,采用环扎加压注气术。环扎加压气液交换术,不仅可以治疗周边裂孔与变性,而且能有效缓解前部环形PVR对视网膜的牵引,有利于斑孔愈合,提高手术成功率[4]。
有文献报告视网膜脱离术后复视的主要原因是术后肌肉附近产生粘连,或巩膜外加压物使眼外肌平衡失调。本组2例术后发生斜视和复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多个裂孔范围较大,植放的加压物亦较大,并都加压在直肌下所致。
本组病例由于术前检查细致,手术方式选择适当,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其中16例视网膜脱离一次手术复位,占94%,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申尊茂,主编.眼科新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71
2 吴启崇.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2.159
3 樊 莹,张.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脱离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9,17(5):29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