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内镜微波治疗胃粘膜脱垂5例
作者:徐显林 郑宛如
单位:徐显林(深圳市盐田区梅沙医院(518083));郑宛如(惠阳市三和医院(516211))
关键词:
广东医学991253 胃粘膜脱垂(简称脱垂)发生主要原因是由于胃窦部粘膜下结缔组织异常松弛,每当炎症水肿、粘膜肌收缩时出现粗大皱襞呈“V”,“S”,“I”及槌状等形态,可持续存在或随蠕动变化而隐现,每当蠕动收缩时粗大皱襞向十二指肠延伸或止于幽门口引起堵塞。我们应用微波凝除法治疗持续存在的脱垂粘膜5例,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29~60岁,平均42岁,5例患者均为脱垂1条,伴有慢性胃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尿素酶试验(+)~(+++)]。5例均有程度不等上腹胀,尤在饭后明显,隐痛4例,嗳气、泛酸1例。5例应用微波凝除法治疗前均给雷尼替丁0.15 g,每日2次;阿莫西林0.5 g,每日4次;甲硝唑0.4 g,每日3次,疗程14 d。再给雷尼替丁0.15 g,每日2次,疗程14 d。症状无明显减轻,持续存在。
, 百拇医药
1.2 诊断依据 主要依靠X线钡剂造影,典型的X线表现为十二指肠球部基底处有凹面的充盈缺损,呈菜花样,蕈状或伞状[1]。脱垂到十二指肠球部的胃粘膜,在球部可形成蜂窝状或分叶状的充盈缺损。幽门管常较正常人为宽,可看到正常或较肥大的胃粘膜皱襞通过幽门到十二指肠球部。胃蠕动多增强。胃镜下见幽门前区粘膜成弯曲索状或短粗槌状,经充气展开胃窦壁后仍然持续存在,向球部延伸或堵于幽门口,直至检查结束该粘膜仍未从幽门管回复到胃窦部。常伴有慢性胃窦性的表现。5例均采用以上两种检查而确诊为脱垂。
1.3 治疗方法 采用Olympus GIF-XQ20胃镜及南京生产的METI-I型微波治疗仪(包括发射电极等)作为凝除器械。术前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其他按胃镜检查常规,术前0.5 h肌注安定及654-2各10 mg。胃镜下显露清楚后,采用“熨烙法”(平推),功率50~60W,时间4~5 s/次,共3~4次。
1.4 结果 5例脱垂均一次凝除,观察伤口呈白色,均无出血,患者无任何不适反应。术后均在1月左右复查胃镜及X线钡餐,可见被凝除局部皱襞消失,蠕动时再无粗皱襞向球部延伸及堵塞幽门口现象,有1例被凝除局部有浅溃疡形成,钡餐见球部基底无充盈缺损。临床症状消失3例,明显减轻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80%。
, 百拇医药
2 讨论
胃粘膜脱垂目前除采用体位疗法缓解上腹痛外尚无更多的办法治疗。实际脱垂胃粘膜一般滑脱到幽门管前后,引起临床症状的只是堵塞了幽门管的一小段粘膜皱襞。用微波凝除引起症状的小段粘膜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可避免剖腹之苦,达到缓解症状的作用。本组5例胃粘膜脱垂患者,经微波治疗后脱垂的粘膜被凝除掉,起到了“焊接”粘膜及粘膜下各层的作用,经随访未见复发,上腹胀、隐痛等症状消失。本组治疗观察例数较少,但作者认为,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而症状持续存在的病人,微波可试用于治疗胃粘膜脱垂症。
胃窦部粘膜血管比较丰富,术后要严密观察,以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消化道出血。本组有1例在术后第3天出现黑便,追问结果均因过早进硬性食物所致。因此术后要求:①观察5~7 d,特别嘱患者注意有否黑便,若有则及时复诊;②在7 d以内不宜进食硬性粗糙食物,以半流汁为宜;③均使用制酸药(H2受体拮抗剂至少1个月以上)、粘膜保护剂(思密达)及口服抗生素(阿莫西林)以促进伤面愈合。
参考文献
1 郑芝田,主编.胃肠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48~349, http://www.100md.com
单位:徐显林(深圳市盐田区梅沙医院(518083));郑宛如(惠阳市三和医院(516211))
关键词:
广东医学991253 胃粘膜脱垂(简称脱垂)发生主要原因是由于胃窦部粘膜下结缔组织异常松弛,每当炎症水肿、粘膜肌收缩时出现粗大皱襞呈“V”,“S”,“I”及槌状等形态,可持续存在或随蠕动变化而隐现,每当蠕动收缩时粗大皱襞向十二指肠延伸或止于幽门口引起堵塞。我们应用微波凝除法治疗持续存在的脱垂粘膜5例,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29~60岁,平均42岁,5例患者均为脱垂1条,伴有慢性胃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尿素酶试验(+)~(+++)]。5例均有程度不等上腹胀,尤在饭后明显,隐痛4例,嗳气、泛酸1例。5例应用微波凝除法治疗前均给雷尼替丁0.15 g,每日2次;阿莫西林0.5 g,每日4次;甲硝唑0.4 g,每日3次,疗程14 d。再给雷尼替丁0.15 g,每日2次,疗程14 d。症状无明显减轻,持续存在。
, 百拇医药
1.2 诊断依据 主要依靠X线钡剂造影,典型的X线表现为十二指肠球部基底处有凹面的充盈缺损,呈菜花样,蕈状或伞状[1]。脱垂到十二指肠球部的胃粘膜,在球部可形成蜂窝状或分叶状的充盈缺损。幽门管常较正常人为宽,可看到正常或较肥大的胃粘膜皱襞通过幽门到十二指肠球部。胃蠕动多增强。胃镜下见幽门前区粘膜成弯曲索状或短粗槌状,经充气展开胃窦壁后仍然持续存在,向球部延伸或堵于幽门口,直至检查结束该粘膜仍未从幽门管回复到胃窦部。常伴有慢性胃窦性的表现。5例均采用以上两种检查而确诊为脱垂。
1.3 治疗方法 采用Olympus GIF-XQ20胃镜及南京生产的METI-I型微波治疗仪(包括发射电极等)作为凝除器械。术前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其他按胃镜检查常规,术前0.5 h肌注安定及654-2各10 mg。胃镜下显露清楚后,采用“熨烙法”(平推),功率50~60W,时间4~5 s/次,共3~4次。
1.4 结果 5例脱垂均一次凝除,观察伤口呈白色,均无出血,患者无任何不适反应。术后均在1月左右复查胃镜及X线钡餐,可见被凝除局部皱襞消失,蠕动时再无粗皱襞向球部延伸及堵塞幽门口现象,有1例被凝除局部有浅溃疡形成,钡餐见球部基底无充盈缺损。临床症状消失3例,明显减轻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80%。
, 百拇医药
2 讨论
胃粘膜脱垂目前除采用体位疗法缓解上腹痛外尚无更多的办法治疗。实际脱垂胃粘膜一般滑脱到幽门管前后,引起临床症状的只是堵塞了幽门管的一小段粘膜皱襞。用微波凝除引起症状的小段粘膜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可避免剖腹之苦,达到缓解症状的作用。本组5例胃粘膜脱垂患者,经微波治疗后脱垂的粘膜被凝除掉,起到了“焊接”粘膜及粘膜下各层的作用,经随访未见复发,上腹胀、隐痛等症状消失。本组治疗观察例数较少,但作者认为,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而症状持续存在的病人,微波可试用于治疗胃粘膜脱垂症。
胃窦部粘膜血管比较丰富,术后要严密观察,以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消化道出血。本组有1例在术后第3天出现黑便,追问结果均因过早进硬性食物所致。因此术后要求:①观察5~7 d,特别嘱患者注意有否黑便,若有则及时复诊;②在7 d以内不宜进食硬性粗糙食物,以半流汁为宜;③均使用制酸药(H2受体拮抗剂至少1个月以上)、粘膜保护剂(思密达)及口服抗生素(阿莫西林)以促进伤面愈合。
参考文献
1 郑芝田,主编.胃肠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48~34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