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深部位清洁灌肠佐治小儿急性痢疾
作者:周建国 叶玲春 张秋丽 王洪波
单位: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宁夏 石嘴山 753200
关键词:小儿痢疾;清洁灌肠;深部位;治疗
宁夏医学杂志/991224 【摘要】 56例痢疾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反复深部位清洁灌肠,其退热时间,中毒症状,肉眼脓血便消失时间及便检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示深部位清洁灌肠治疗小儿疾疾可起到促进痢疾恢复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 B
我科自1996年夏秋季以来,共收治小儿急性痢疾114例,其中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多次进行深部位清洁灌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将114例患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8例,男28例,女30例;年龄4月~12岁,~1岁7例,~3岁24例,~7岁21例,>7岁6例,病程6h~4天。伴发热45例,高热惊厥11例,有中毒症状46例,有肉眼脓血便44例,伴脱水征34例;普通型50例,中毒型8例。治疗组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龄3月12岁,~1岁5例,~3岁22例,~7岁26例,>7岁3例。病程4h~4天。伴发热47例,高热惊厥9例,有中毒症状44例,有肉眼脓血便49例,伴有脱水征38例;普通型50例,中毒型6例。
1.2 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计数>15个/高倍镜视野,并伴有脓细胞及/或红细胞。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44例,占总数38.5%,均为福氏痢疾杆菌。Ⅱ型42例,Ⅰ型2例,对先锋必高度敏感。
1.3 方法: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液体疗法,对症支持治疗和先锋必控制感染。中毒型则需给予抗休克、降颅压、止惊等综合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反复深部位清洁灌肠辅助治疗。方法,小儿取侧卧位,常规置小儿肛管,深度为10~20cm,用0.45%温盐水,温度及压力与普通灌肠相同,每日3次。每次总量约1800~2500ml,将上述量分次注入,每次30~60ml不等,注入后1~2分钟将注入液抽出,再次灌入,如此反复直至抽出液完全清晰为止。然后将肠复康(活菌数>4亿/片)碾碎后用10~20mlN.S溶解后注入。剂量同口服,最后将肛管拔出,连用3~4天。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2),治疗组在退热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肉眼脓血便消失时间、粪便镜检转阴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经统计数处理,有显著差异。
表1 两组治疗后退热时间及中毒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
例数
≤24h
~48h
>48h
χ2
P
退热时间
治疗组
, http://www.100md.com
47
36
8
3
12.85
<0.01
对照组
45
25
15
5
中毒症状消失时间
治疗组
, http://www.100md.com
44
32
12
0
18.17
<0.01
对照组
46
14
26
6
表2 两组治疗后便检情况的比较
例数
, http://www.100md.com
≤2天
~4天
≥5天
χ2
P
肉眼脓血便消失时间
治疗组
49
13
30
6
14.08
<0.01
, http://www.100md.com
对照组
44
4
20
20
便检转阴时间
治疗组
56
6
28
22
7.50
<0.05
, 百拇医药 对照组
58
2
19
37
3 讨论
小儿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致,根据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分A、B、C、D4群47个血清型。国内流行菌目前仍以B群为主[1],与我们的培养结果相同。
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的数量,致病力和人体抵抗力。如细菌致病力强,少量细菌(100~200个)进入人体即可发病。其致病力则取决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吸附和侵袭力,即只有此侵袭力的菌株才能引起发病。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2]。痢疾杆菌侵入人体后,其菌体裂解所产生的内毒素可使肠粘膜发生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并伴大量炎性介质的产生。同时,可致肠粘膜通透性增高,促进各种毒素的吸收引起一系列毒血症症状,严重时发生内毒素休克,甚至DIC。A群、B群和D群中的一些血清型还可产生具有细胞毒素样作用的外毒素;作用于细胞代谢的某一环节,引起细胞代谢障碍以至死亡,从而加剧了机体的功能紊乱。
, 百拇医药
小儿痢疾肠道病变,如肠粘膜坏死、脱落、溃疡形成和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意识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等,主要由痢疾杆菌产生的内外毒素及局部炎症反应所形成的炎性介质如蛋白酶的激活,自由基、白细胞介素-1、内皮素等所致。内、外毒素和炎性介质的大量产生构成了感染性休克时的微循环障碍和细胞水平损害的基础。而肿瘤坏死因子又可增加内毒素的致病性,使休克加剧。早期,反复定时清洁灌肠,可起到直接清除内、外毒素和炎性介质的作用,减少肠壁对这些物质的吸收量,降低了血液中各种有害因子的浓度、削弱了这些有害因子对机体组织细胞和微循环功能的不利影响,从而有利于局部病变的恢复和全身中毒症状的缓解。
有资料表明,健康儿童肠道内需氧菌、厌氧菌数量之比为1:1000,而腹泻患儿两者之比为1:1,即腹泻时肠道厌氧菌数量下降了大约1000倍。由于肠道厌氧菌的大量减少,破坏了屏障与拮抗作用,从而有利于致病菌的侵袭与定植[3]。而抗生素的使用,不免会秧及肠道的正常菌群,尤其是在肠道占据99%以上的生理性厌氧菌[4]。除此之外,清洁灌肠也会将部分正常共生菌清除体外,从而加剧了肠道微生态的失衡。通过肠道直接补充肠复康,即可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持其所含芽胞杆菌的活力,又可直接迅速起到拮抗作用,抑制肠道内致病菌生长,参与“菌膜屏障”恢复,从而有利于减轻或纠正肠道微生态的失衡。
, 百拇医药
总之,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反复、定时,深部位清洁灌肠,并适宜地补充肠复康,佐治小儿急性菌痢,可起到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促进疾病恢复的作用。其方法简单,不需特殊设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开瑞.志贺氏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1996,13(4):4
[2]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6~107
[3]时常仁,洪文廉,李绍贤.医学微生物学[M].第二版.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5
[4]方鹤松.小儿腹泻病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4):201
(收稿:1999—03—18), 百拇医药
单位: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宁夏 石嘴山 753200
关键词:小儿痢疾;清洁灌肠;深部位;治疗
宁夏医学杂志/991224 【摘要】 56例痢疾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反复深部位清洁灌肠,其退热时间,中毒症状,肉眼脓血便消失时间及便检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示深部位清洁灌肠治疗小儿疾疾可起到促进痢疾恢复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 R725.7 【文献标识码】 B
我科自1996年夏秋季以来,共收治小儿急性痢疾114例,其中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多次进行深部位清洁灌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将114例患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8例,男28例,女30例;年龄4月~12岁,~1岁7例,~3岁24例,~7岁21例,>7岁6例,病程6h~4天。伴发热45例,高热惊厥11例,有中毒症状46例,有肉眼脓血便44例,伴脱水征34例;普通型50例,中毒型8例。治疗组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龄3月12岁,~1岁5例,~3岁22例,~7岁26例,>7岁3例。病程4h~4天。伴发热47例,高热惊厥9例,有中毒症状44例,有肉眼脓血便49例,伴有脱水征38例;普通型50例,中毒型6例。
1.2 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计数>15个/高倍镜视野,并伴有脓细胞及/或红细胞。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44例,占总数38.5%,均为福氏痢疾杆菌。Ⅱ型42例,Ⅰ型2例,对先锋必高度敏感。
1.3 方法: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液体疗法,对症支持治疗和先锋必控制感染。中毒型则需给予抗休克、降颅压、止惊等综合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反复深部位清洁灌肠辅助治疗。方法,小儿取侧卧位,常规置小儿肛管,深度为10~20cm,用0.45%温盐水,温度及压力与普通灌肠相同,每日3次。每次总量约1800~2500ml,将上述量分次注入,每次30~60ml不等,注入后1~2分钟将注入液抽出,再次灌入,如此反复直至抽出液完全清晰为止。然后将肠复康(活菌数>4亿/片)碾碎后用10~20mlN.S溶解后注入。剂量同口服,最后将肛管拔出,连用3~4天。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2),治疗组在退热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肉眼脓血便消失时间、粪便镜检转阴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经统计数处理,有显著差异。
表1 两组治疗后退热时间及中毒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
例数
≤24h
~48h
>48h
χ2
P
退热时间
治疗组
, http://www.100md.com
47
36
8
3
12.85
<0.01
对照组
45
25
15
5
中毒症状消失时间
治疗组
, http://www.100md.com
44
32
12
0
18.17
<0.01
对照组
46
14
26
6
表2 两组治疗后便检情况的比较
例数
, http://www.100md.com
≤2天
~4天
≥5天
χ2
P
肉眼脓血便消失时间
治疗组
49
13
30
6
14.08
<0.01
, http://www.100md.com
对照组
44
4
20
20
便检转阴时间
治疗组
56
6
28
22
7.50
<0.05
, 百拇医药 对照组
58
2
19
37
3 讨论
小儿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致,根据其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分A、B、C、D4群47个血清型。国内流行菌目前仍以B群为主[1],与我们的培养结果相同。
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的数量,致病力和人体抵抗力。如细菌致病力强,少量细菌(100~200个)进入人体即可发病。其致病力则取决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吸附和侵袭力,即只有此侵袭力的菌株才能引起发病。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2]。痢疾杆菌侵入人体后,其菌体裂解所产生的内毒素可使肠粘膜发生坏死,脱落形成溃疡,并伴大量炎性介质的产生。同时,可致肠粘膜通透性增高,促进各种毒素的吸收引起一系列毒血症症状,严重时发生内毒素休克,甚至DIC。A群、B群和D群中的一些血清型还可产生具有细胞毒素样作用的外毒素;作用于细胞代谢的某一环节,引起细胞代谢障碍以至死亡,从而加剧了机体的功能紊乱。
, 百拇医药
小儿痢疾肠道病变,如肠粘膜坏死、脱落、溃疡形成和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意识障碍,甚至中毒性休克等,主要由痢疾杆菌产生的内外毒素及局部炎症反应所形成的炎性介质如蛋白酶的激活,自由基、白细胞介素-1、内皮素等所致。内、外毒素和炎性介质的大量产生构成了感染性休克时的微循环障碍和细胞水平损害的基础。而肿瘤坏死因子又可增加内毒素的致病性,使休克加剧。早期,反复定时清洁灌肠,可起到直接清除内、外毒素和炎性介质的作用,减少肠壁对这些物质的吸收量,降低了血液中各种有害因子的浓度、削弱了这些有害因子对机体组织细胞和微循环功能的不利影响,从而有利于局部病变的恢复和全身中毒症状的缓解。
有资料表明,健康儿童肠道内需氧菌、厌氧菌数量之比为1:1000,而腹泻患儿两者之比为1:1,即腹泻时肠道厌氧菌数量下降了大约1000倍。由于肠道厌氧菌的大量减少,破坏了屏障与拮抗作用,从而有利于致病菌的侵袭与定植[3]。而抗生素的使用,不免会秧及肠道的正常菌群,尤其是在肠道占据99%以上的生理性厌氧菌[4]。除此之外,清洁灌肠也会将部分正常共生菌清除体外,从而加剧了肠道微生态的失衡。通过肠道直接补充肠复康,即可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持其所含芽胞杆菌的活力,又可直接迅速起到拮抗作用,抑制肠道内致病菌生长,参与“菌膜屏障”恢复,从而有利于减轻或纠正肠道微生态的失衡。
, 百拇医药
总之,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反复、定时,深部位清洁灌肠,并适宜地补充肠复康,佐治小儿急性菌痢,可起到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促进疾病恢复的作用。其方法简单,不需特殊设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开瑞.志贺氏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1996,13(4):4
[2]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06~107
[3]时常仁,洪文廉,李绍贤.医学微生物学[M].第二版.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5
[4]方鹤松.小儿腹泻病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4):201
(收稿:1999—03—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