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47532
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肢体及手康复训练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1999年第12期
     作者:王玺柱 贾继娥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太原030001

    关键词:

    现代康复/991283

    1996年~1999年,我们对住院的41例脑血管意外的偏瘫患者,应用现代康复医疗技术及传统的康复技术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偏瘫患者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38~74岁,平均57岁。病程≤3个月者20例,3~6个月者15例,6~12个月者3例,7年以上者3例。其中脑梗塞26例,脑出血13例,脑外伤2例,伴高血压17例,右侧偏瘫18例,左侧偏瘫23例,语言不清10例,肌力0~I级13例,Ⅱ级10例,Ⅲ级16例,肌力亢进2例。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急性期:根据评估,预定目标,预防继发的合并症。被动运动:范围为双侧的各个关节,尽可能在无痛的情况下完成关节的ROM活动,患肢活动幅度要逐步加大以防止颈屈曲、肩内收、肘屈曲、前臂旋前、腕掌屈、手指屈、髋屈曲、膝屈曲、踝跖屈等变形。

    恢复期:按运动发育顺序进行肌肉再教育训练,直至发现有关节分离运动出现时,继而按翻身—起坐—站—行顺序康复训练。先在床上训练,为站立和步行打基础。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级训练,髋、膝、肩、踝等关节抗痉挛训练以及双或单腿搭桥训练,然后坐立位转换到立位三级平衡训练,重点是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当患侧负重良好后,进行迈步训练及基本步行训练和实用步行训练,纠正患肢膝关节不屈曲而使小腿外摆拖地动作:双上肢扶床边或周围固定物,双脚摆放与肩同宽,下肢膝关节屈曲做下蹲和起立练习,继而膝关节交替屈曲,髋关节交替斜上顶做脚尖不离地的踏步练习。本着助力运动到抗阻运动的训练程序,促进瘫侧肌力恢复,力争达到躯干四肢肌力平衡和对称。上肢练习也是从被动—助动—主动—负重的顺序进行,手指由粗大功能到精细功能,尽量使生活走向自理。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根据Brunnstrom分级,经康复治疗后,从Ⅲ级以下恢复到Ⅳ级以上的上肢、手、下肢分别为76.7%(23/30)、55.5%(20/36),96%(24/25),从Ⅳ级、Ⅴ级恢复到Ⅴ、Ⅵ级者的上肢、手、下肢分别为45%(5/11),40%(2/5),68%(11/16),偏瘫功能恢复分级总改善率,上肢、手、下肢分别为68%、54%、76%。病后半年内接受康复治疗其功能恢复与治疗前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病后1年内或更长时间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非常显著,上肢和手功能恢复不明显,3 讨论

    我们对住院的脑血管意外的偏瘫患者康复医疗是综合用现代康复促通技术、理疗及传统康复技术有机地结合,发挥综合作用而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这组41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果体会到:心理治疗是整个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单纯依靠运动治疗是难以促通功能的恢复的。尽早地介入:急性期过后应尽早地进行评估,最好是在软瘫期就开始进行系统的现代康复医疗程序—运动发育规律训练,可提高其功能障碍的改善率。康复训练后,步行恢复好于手指功能恢复,虽然国内外资料指出发病3个月内手指功能没恢复,全部为废用手,但本组资料证明,经康复治疗手功能恢复Ⅲ级以下恢复到Ⅳ级55.5%(20/36),Ⅳ、Ⅴ级恢复到Ⅴ、Ⅵ级40%(2/5),总改善率54%,手功能恢复在发病半年乃至1年内仍有改善的希望。床上和床边训练要充分,不要过早地让患者下地练习步行,要站立在三级平衡训练达标,患肢能负重后再进行步行练习,将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否则异常步态将难以纠正。注意查找脑血管意外复发的危险因素,康复预防贯穿在整个康复医疗过程中。

    [收稿日期]1999-06-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