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15086
择时吸氧对冠心病疗效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1期
     作者:王叶丽

    单位:王叶丽(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重庆 400042)

    关键词:吸氧;冠心病;疗效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000138

    中图法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0-5404(2000)01-0059-01

    Effect of oxygen therapy at different times on coronary heart

    冠心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是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缺氧。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保证心脏的氧需求,减轻心肌损伤,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但是不同吸氧方式,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有何影响呢?本研究对这一方面进行探讨。
, 百拇医药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WHO标准确诊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1]120名。其中男80名,女40名,年龄42~65(56.7±3.5)岁。

    1.2 方法

    选择的患者药物治疗方案一致,均采用消心痛、恬尔心、美多心安治疗按住院顺序编号,分为:①高压氧疗组:每次2.5h,10d1次。②指定吸氧组:在每日三餐前、大便前、睡眠前给予低流量(2~3L/min)吸氧30min。③随意吸氧组: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随便低流量吸氧。④对照组(不吸氧组)。疗程为30d。以上各组心律失常(房早、室早、短阵心动过速等)发生的例数分别为48、48、47、45。

    1.3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处理
, 百拇医药
    观察每组30例患者中,心绞痛消失,心绞痛改善,心电图T波恢复正常,S-T段恢复正常,心律失常消失的例数。然后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不同吸氧方式对冠心病治疗效果观察,见表1。

    表1 不同吸氧方式对冠心病治疗效果观察 组别

    心绞痛消灭

    心绞痛改善

    T波恢复正常

    S-T恢复正常

    心律失常消失

    高压氧疗组
, http://www.100md.com
    16##*

    20##*

    9#

    18##*

    13##*

    指定吸氧组

    11#

    18##

    8#

    16#*

    11#
, http://www.100md.com
    随意吸氧组

    8

    17##

    4

    7

    5

    对照组

    3

    6

    2

    8

    4

    #: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随意吸氧组相比
, http://www.100md.com
    高压氧疗组在心绞痛消失,心绞痛改善、T波恢复正常、S-T段恢复正常、心律失常消失例数明显好于对照组。在心绞痛消失、S-T段恢复正常、心律失常消失例数明显好于随意吸氧组。

    指定吸氧组在心绞痛消失、心绞痛改善、T波恢复正常、S-T段恢复正常、心律失常消失例数明显好于对照组。在S-T段恢复正常例数明显好于随意吸氧组。

    随意吸氧组在心绞痛改善例数明显好于对照组。

    3 讨论

    进餐和排便可使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和耗氧。有研究表明,用力排便5~10min可使冠状动脉舒张期血流下降,造成致命性心律失常。睡眠期间因迷走神经兴奋、多梦等诸多因素,冠心病患者可出现心肌缺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2]。故进餐、排便、睡眠形成了冠心病人发生心脏事件的三个危险期。心脏是一个由肌肉构成的泵,它将血液压向全身各部位,它本身同样需要靠冠状血管供应血液和氧气,而且心肌对缺氧十分敏感,心肌乏氧几秒钟即发生心肌损伤[3],导致心脏事件。由此可见,对冠心病患者在进餐、排便和睡眠前实施30min吸氧可使冠心病患者血氧浓度在此三期保持高水平,以达到在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时发挥显著作用。应用高压氧治疗冠心病,能使患者在高压氧吸入后,血氧浓度较长时间内保持高水平状态,从而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本试验提示:指定吸氧组与高压氧疗组对冠心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均好于随意吸氧组和对照组,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而指定吸氧有使用方便、副作用小、费用少、病人易接受等诸多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王叶丽(1964.4),女,山西省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冠心病的临床护理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7篇。电话:(023)68757246

    参考文献

    [1]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部译.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WHO)[J].中华心血管杂志,1981,9(1):75.

    [2]沈琳丽.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89,24(2):79.

    [3]王济东,李洪珍.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管理中护士的作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145-147.

    收稿日期:1999-06-11

    修回日期:1999-11-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