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327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
http://www.100md.com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徐世荣 郭晓楠

    单位:徐世荣(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石家庄 050000);郭晓楠(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石家庄 050000)

    关键词: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00012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 多见于老年, 部分病例进展为急性白血病, 迄今尚无特殊治疗。 因此MDS的治疗已成为目前临床血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现就近年有关MDS药物治疗概况分述如下:

    分化诱导治疗

    MDS是造血干细胞增生异常克隆伴有分化成熟障碍, 分化诱导剂可使异常细胞分化成熟, 恢复造血功能。 常用的分化诱导剂有维甲酸类, 如全反式维甲酸(ATRA), 9-顺式维甲酸(9-RA), 13-顺式维甲酸(13-RA)等。 Chno等(1996)用ATRA(45 mg/m2.d, 4周)治疗23例MDS(2例难治性贫血), 21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转化中的RAEB(RAEB/RAEB-T), 仅3例部分缓解(PR)。 Grenberg等(1998)用13-RA(1~2 mg/kg.d, 2周)治疗18例MDS, 3例PR, 血红蛋白增加, 输血量减少, 与维生素E合用可以减少13-RA的副作用。 维生素D3及其衍生物, 如1,25(OH)2D3(又名罗钙全), 可调节细胞生长、 分化及免疫反应, 剂量一般为2 μg/d, 连用4~20周, 部分病例有效。 新合成的1,25(OH)2-16烯-23炔D3, 分化作用更强, 其疗效可能更好。 六亚甲双乙酰胺(Hexamethylene bisacetamide, HMBA)对白血病细胞株有诱导分化作用。 Ardreef等(1999对76例MDS用5% HMBA 500 ml(20~24 g/m2.d, 静脉滴注, 第1~10天)治疗。 结果3例完全缓解(CR), 6例PR, 副作用有血小板减少、 恶心、 呕吐、 粘膜炎、 共济失调等, 停药后可消失。 近年来亦有用分化诱导剂的联合应用, 如13-RA或ATRA与干扰素(IFN)、 罗钙全联用, 疗效提高。
, 百拇医药
    化疗药物

    高危MDS(RAEB, RAEB-T), 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均可应用化疗药物, 宜采用小剂量疗法, 选择适当病例联合化疗。

    小剂量化疗药物 以小剂量单一化疗药物为主, 如小剂量阿克拉霉素(LDACL), 小剂量足叶乙甙(LDVp16), 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 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LDH)和小剂量美法仑(Melphalan)(LDM)等具有分化诱导和细胞杀伤的双重作用。 Shibuya等(1994)用LDACL(3~14 mg/m2.d, 静脉滴注, 第1~10天)治疗15例MDS(RAEB/RAEB-T)和由MDS转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3例MDS和1例AML获CR, 1例MDS获PR。 Ogata等用Vp16(50 mg/d, 静脉滴注, 第1~6天)治疗4例MDS(RAEB-T)和7例由MDS转变的AML, 2例MDS PR, 1例AML CR。 一组5例高危MDS用LDH(1~2 mg/d, 静脉滴注, 第1~15天), 2例CR。 Omato等(1996)用LDM(2 mg/d, 4周)治疗16例高危低增生MDS, 9例CR, 其中1例已CR 14个月, 用药总量148±24 mg。 认为LDM疗效优于其他小剂量化疗药物。 曾报道12例高危MDS用小剂量联合化疗: LDAraC(12 mg/m2, 静脉滴注, q 12 h), LDH(1~2 mg/d, 静脉滴注), ATRA(60 mg/d)联用, 结果33.3% CR, 33.3% PR, 总有效率66.6%。
, 百拇医药
    5-杂氮胞苷(5-Azacytidi, 5-Aza) 是一种嘧啶类药物。 一组44例高危MDS用5-Aza(75 mg/d, 静脉滴注, 第1~7天)治疗。 21例有效, 11% CR, 中数CR时间1年, 35%血像改善。

    Cytarabine Ocfosfate(SPAC) 为Ara-C口服液, Yoshida等(1997)用SPAC(120~200 mg/d, 第1~14天)治疗43例高危MDS, 2例CR, 11例PR, 其疗效相当于LDAraC, 副作用有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

    Topotecan 为一种拓朴酶Ⅰ抑制剂。 一组30例MDS(14例RAEB、 16例RAEB-T)和30例CMML用Topotecan 5 mg/m2.d, 静脉滴注, 第1~5天, 间歇3~4周。 结果分别11/30例(37%)和8/30(27%)CR, 中数CR时间7个月, 中数生存时间9.3个月。 如与5-Aza, 蒽环类, Vp16联用可加强疗效。
, http://www.100md.com
    羟基脲(Hu) 一组55例CMML用Hu(0.5 g, 一日2次), 30例(55%)有效, 无效者改用Vp16有效。

    去甲氧柔红霉素(IDA) Johason等(1995)应用IDA口服液治疗5例RAEB-T, 3例CR, 2例PR。

    联合化疗 与AML相似。 Ruutu等(1996)用IDA(12 mg/m2.d, 静脉滴注, 第1~3天), AraC(200 mg/m2.d, 静脉滴注, 第1~7天), 治疗35例高危MDS, 结果20/35例(57%)CR. Economopules等(1996)用IDA(6 mg/m2.d, 静脉滴注, 第1~3天), AraC(200 mg/m2.d, 静脉滴注, 第1~5天), G-CSF(3 μg/kg.d, 皮下注射)治疗22例高危MDS, 12例(54.5%)CR, 6例PR。 Invernizzi等(1997)用IDA(10 mg/m2*d, 静脉滴注, 第1~3天), AraC(1 g/d, 静脉滴注, 第1, 3天)治疗25例高危MDS, 12例(48%)CR, 7例(28%)PR。 Majlaf-Cruz等(1999)口服TDR方案: 环磷酰胺(CTX)(200 mg/m2*d), 甲氨蝶呤(MTX)(20 mg, 一周2次), 6-巯基嘌呤(6-MP)(50 mg/m2*d)治疗18例RAEB, 结果40% PR, 77%骨髓原始细胞降至<5%, 中数生存时间23个月。 Munshi等(1997)用AraC(100 mg/d, 皮下注射, 第1天), 6-硫鸟嘌呤(6-TG)(80 mg/d, 第2~5天)治疗9例MDS(3例RAEB, 6例RAEB-T), 结果7例中数生存时间18个月, 外周血原始细胞减少, 血像改善。
, http://www.100md.com
    细胞因子治疗

    近年来研究证明, 细胞因子对MDS具有治疗作用, 用于治疗MDS的细胞因子有红细胞生成素(EPO),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白介素-3(IL-3)又称多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 血小板生成素(TPO)及干扰素(IFN)等。

    红细胞生成素 EPO有刺激红系造血, 对粒系、 巨核系无影响, EPO可改善贫血, 主要治疗低危MDS(RA, RAS), 也用于RAEB。 Stasi等(1997)用EPO(150~300 U/kg*d, 皮下注射, 一周3次)治疗41例MDS, 有效率32.7%, 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增加, 输血量减少。 EPO与G-CSF, GM-CSF或IL-3联用有协同作用, 疗效更好。 治疗前血清EPO水平≤200 U/L者有效率75%, >200 U/L者仅10%有效。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介素-3 G-CSF, GM-CSF, IL-3均有较强的刺激粒系增生, 并能诱导其分化成熟, 可使强烈化疗以后的粒细胞缺乏期缩短, 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一过性升高, 降低感染危险性, 其中以G-CSF作用最强(90%), GM-CSF次之(80%), IL-3为(50%)。 对红系和血小板作用以IL-3最强(30%), GM-CSF次之(<20%), G-CSF几无作用。 一组75例MDS用G-CSF(0.25~10 μg/kg.d), 皮下注射, 白细胞上升者90%, 血小板上升者5%, 原始细胞增加者4%, 红细胞不增加。 Rose等用GM-CSF(0.25~0.5 μg/kg.d)治疗16例MDS(ANC<0.5×109), 13例有效, 3例无效者分别递增至0.5 μg, 1 μg, 2 μg(kg.d)而显效。 Gancer等(1998)用IL-3(60 μg/m2, 第1~6周, 125 μg/m2, 第7~12周, 皮下注射, 每周3次治疗9例MDS(RA/RAS), 结果6/9例血小板增加, 2/9例白细胞升高, 3/9网织红细胞增加, 血红蛋白无改善。
, 百拇医药
    血小板生成素 TPO能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和分化双重作用及产生血小板。 Ferrajoli等(1998)研究发现TPO能刺激正常人和MDS患者骨髓CFU-GM, BFU-E增值, 且能增强G-CSF, GM-CSF, IL-3和干细胞(CSF)集落刺激活性。 动物实验证明TPO能促使血小板减少的小鼠, 血小板数恢复。 TPO对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临床将有应用前景, 但目前尚无临床报道。

    干扰素 IFN有抗增殖、 促分化和免疫调节作用。 Petti等(1996)用IFN-α-Ly(Lymphoblastoid alpha interferon)0.3~3MU(1MU=1,000,000U)/d), 皮下注射, 每周3次, 3个月为一疗程, 治疗17例MDS(5例RA, 5例RAEB, 6例RAEB-T, 5例CMML), 可评价14例, 6例PR, 2例转变为AML, 6例耐药。 6例PR者继续用药, 4例CR, 2例复发。

    免疫抑制剂治疗
, http://www.100md.com
    免疫抑制剂治疗MDS时间较短, 主要根据某些MDS, 有再障相似的免疫异常。 Okada等(1996)报道42例MDS(37例RA, 5例RAEB), 24例伴有免疫异常(包括抗核抗体, 抗-DNA抗体, 类风湿因子阳性等), 经临床试用免疫制剂取得较好疗效。

    环孢素A(CsA) Savchenbo等(1996)用CsA(10 mg/kg.d, 2~3周)治疗20例MDS患者, 用药1~1.5个月评价, 11例(55%)有效, 对低增生MDS疗效好。 曾报道(1998)用CsA(5~6 mg/kg*d)治疗17例MDS(其中9例低增生, 8例高增生, 6例有自身免疫异常)。 结果4例获三系血液学缓解, 13例(80%)贫血改善, 不依赖输血。 CsA有免疫抑制作用, 又可抑制细胞凋亡, 同时可逆转MDS耐药, 与小剂量化疗药物联用, 疗效更好。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Lowenthal等(1995)应用ATG治疗10例难治性低增生MDS患者曾用EPO、 雄激素及皮质激素治疗无效, 改用ATG(15 mg/kg*d), 8例有效, 起效时间40 d。 Mollderm等(1996)22例MDS(12例RA, 5例RAS, 5例RAEB)用ATG治疗, 3例CR, 4例PR。 上述结果均表明ATG治疗MDS的疗效较为肯定, 对低增生MDS效果好。
, http://www.100md.com
    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 Bisema(1997)用ATG或CsA, 或两者联用治疗2例低增生MDS, 临床症状改善, 血像恢复, 病态造血消失, 骨髓切片细胞面积增加。 Iwanaga等(1998), 1例低增生MDS用多种免疫抑制剂(甲基泼尼松龙、 ATG、 CsA)联用G-CSF, 5个月以后血像改善, 骨髓切片细胞面积从12%增至70%, 异常染色体消失。

    糖皮质激素 Motoji等(1996)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m-PSL)治疗5例RA(其中2例为低增生MDS), 3例获血液学明显改善。 Muller等(1997)用泼尼松龙(60 mg/d)治疗2例EPO无效的RA患者, 均获得血液学缓解。 Imai等(1996)用大剂量m-PSL(1000 mg/d, 静脉滴注, 第1~3天), 然后口服泼尼松龙联用G-CSF、 EPO, 5周后三系恢复, 骨髓造血改善, 原有异常核型(13q-)消失。

    关于免疫抑制剂治疗MDS患者和药物选择, 远期疗效及其治疗机制, 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探讨。
, http://www.100md.com
    其它治疗

    Amifostine(Ethyol, Aminothiol) 是一种营养剂为硫基磷酸化有机物, 对MDS前体细胞有营养作用, 有保护骨髓祖细胞和其它正常组织免受射线和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Ethyol有刺激髓系、 红系造血作用, 使白细胞、 血小板、 网织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增加。 List等(1997)按Ethyol剂量分4组, 100, 200, 400 mg/m2每周3次, 或750 mg/m2, 每周1次, 连用3周, 显效者接受第2疗程, 剂量不变, 共6疗程; 无效者加大剂量治疗18例MDS(7例RA, 5例RAS, 4例RAEB, 2例RAEB-T)。 结果显示: ① 83%有一系或多系反应, 粒细胞, 血小板增加, 输血量减少, 取得了较好疗效。 ② 细胞培养显示BFU-E, CFU-GM, CFU-GEMM均有增加。 ③ 剂量≤200 mg/m2无明显副作用, 患者能耐受, 但是Bowen等(1998)用Ethyol(300~400 mg/m2, 每周3次, 8周)治疗12例MDS(5例RA, 3例RAS, 3例RAEB, 1例CMML), 仅1例RA血红蛋白上升20 g/L, 并持续8个月, 另1例RA血小板升高至(17~21)×109/L, 其它无效。 因此Ethyol确实疗效有待积累更多病例。
, 百拇医药
    巳酮可可碱(Pentoxifilline, PF) 是甲基黄嘌呤(methylxanthine)的衍生物, Shetty等(1995)观察到MDS患者骨髓基质中TNFα含量增高, 可能是促使造血细胞凋亡因素, PF对TNFα具有抑制作用, 从而减少凋亡。 PF可与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合用, 有增强PF的效果。 目前临床正在试用, 将可作为治疗MDS的辅助药物。

    维生素K2 Yauchi等(1999)1例65岁的MDS伴有骨髓纤维化患者, 用维生素K2(90 mg/d, 6周)治疗, 使外周血原始细胞减少, 血小板增加, 以后减至45 mg/d, 维持10个月, 骨髓不受抑制, 认为维生素K2及其衍生物(MK-3,4,5)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

    雄激素(Adr) 达那唑(炔睾醇)对免疫介导血小板减少的MDS有效。 一组10例低危MDS用达那唑0.2, ATRA 20 mg, 一日3次, 结果4例有效, 另4例高危MDS无效。 Katayama等(1996)对1例45岁女性MDS患者, 开始用1-甲雄烯醇酮酯醋酸雄激素19周无效, 加G-CSF、 EPO, 血像恢复, 停用后贫血加重, 再用又有效, 说明Adr有加强细胞因子作用。

    (1999-11-26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