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药师》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34979
5%多塞平乳膏的制备及临床试验
http://www.100md.com 《中国药师》 2000年第1期
     作者:李行初 潘浪涛 魏必荣 李德如

    单位: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400011

    关键词:多塞平/乳膏;临床试验▲

    中国药师000133

    盐酸多塞平在美国和英国作为止痒剂外用于慢性湿疹瘙痒[1],为验证疗效和推广应用,进行了制剂研究和临床试验。报告如下:

    1 处方与制备方法

    1.1 处方 盐酸多塞平25g,氮酮2.5g,GD-912250g,单硬脂酸甘油酯12.5g,十六醇25g,凡士林25g,液状石蜡12.5g,甘油50g,布罗波尔0.25g,蒸馏水加至500g。

    1.2 制备方法 取盐酸多塞平、甘油、布罗波尔、蒸馏水加热溶解。GD-9122、氮酮、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六醇、凡士林、液状石蜡加热熔为油相。两相70℃混合,搅拌至冷凝即得。
, 百拇医药
    2 质量控制

    2.1 性状 本品为白色O/W乳膏。

    2.2 稳定性试验 取本品10g,以2500r.min-1,离心0.5h无任何变化。留样观察6个月无分层、霉变现象,含量亦基本无改变。

    2.3 鉴别 ①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97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②取本品适量,加热破坏,离心处理后,水溶液显氯化物反应。

    2.4 含量测定 取本品0.5g(相当于盐酸多塞平25mg)加1mol.L-1盐酸1ml,稍加热混匀,放置10min,移至10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10ml置50ml量瓶中,加0.01mol.L-1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按分光光度法在297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19H21NO的吸收系数E(1,1cm)为150计算即得[2]
, http://www.100md.com
    3 临床试验

    3.1 方法 将确诊为慢性湿疹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5多塞平乳膏,B组用空白基质。每日两次外擦,疗程2周,每周观察一次病情。全部病例不用任何口服药。

    3.2 观察指标 瘙痒及皮损评分标准:瘙痒剧烈,影响睡眠3分、能忍受2分、微痒1分、不痒0分。皮损:①红斑;鲜红为3分、红色为2分、微红1分、不红0分。②丘疹;密集多数3分、5~10个2分、小于5个1分、无为0分。

    3.3 不良反应评价 治疗及随访期间记录症状和体征,包括局部刺激反应和嗜睡等副作用。

    3.4 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改变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改变比较 组 别
, http://www.100md.com
    治疗前

    第一周

    第二周

    A

    2.23±0.35

    1.12±0.77

    0.82±0.57

    B

    2.34±0.39

    2.18±0.56

    2.11±0.88

    t=3.46,P<0.001,两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
, 百拇医药
    3.4.2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平均评分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皮损评分比较 病名

    治疗组(n=33)

    对照组(n=30)

    治疗前

    治疗后

    P

    治疗前

    治疗后

    P

    红斑

    2.44±0.93
, 百拇医药
    1.09±0.36

    <0.05

    2.28±0.76

    1.99±0.13

    >0.05

    丘疹

    3.13±0.22

    1.66±0.74

    <0.05

    3.35±0.33

    2.61±0.28

    >0.05
, http://www.100md.com
    两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

    3.4.3 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未见不良反应。

    4 讨论

    多塞平为三环抗抑郁药,是一种有效的组胺H1和H2受体拮抗剂并具有5-羟色胺和肾上腺素能调节作用[3],国外已有多塞平外用治疗异位性皮炎的报道[4]。通过试验我们认为5多塞平乳膏对瘙痒有显著疗效,对慢性湿疹的红斑和丘疹的改善也有较好作用。

    本试验结果证实了5多塞平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瘙痒见效快,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医院制备和质量控制较容易。

    参 考 文 献

    [1]Greaves MW. Skin Pharmacol, 1997, 10:225~229

    [2]中国药典(二部)95版. 1995. 618

    [3]陈新谦, 全有豫. 新编药物学. 第十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 189

    [4]Peer G et al. Lancet, 1996. 348; 1552~1554

    (19990622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