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3716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2000年第1期
     作者:覃肇源 余慕雪 付传杰刘汉嘉

    单位: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510080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诊断

    广东医学000122

    【摘要】 目的 加深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 ononucleosis, IM)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 分析1991年5月至1997年10月收治的64例IM的临床资料。结果IM临床表 现复杂,本组误诊率为45.3%,异形淋巴细胞≥0.1者34例(占53.1%),嗜异凝集反应(HA) 阳性46例(占71.9%),VCA-IgG阳性率39例(占60.9%),查11例患儿CD+3,CD+ 4,均较对照组低(P值均<0.01)。结论对持续高热、咽炎、皮 疹、淋巴结或肝脾肿大者,可考虑IM,但须行上述血液学及免疫学检查综合诊断。
, 百拇医药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是EB病毒(EB V )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异形淋 巴 细胞(异淋,Downey细胞)增多。本文总结1991年5月至1997年10月我院收治的IM患儿64例, 以加深对该病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年龄最小的4个月,最大的14岁,其中0~1岁3例,~3岁18 例,~7岁24例, ~14岁19例。男39例,女25例,男∶女=1.4∶1。

    1.2临床表现发热 58例,咽峡炎60例,淋巴结肿大55例,肝 肿大26例 ,脾肿大17例,纳差、腹泻20例,皮疹16例,黄疸4例,抽搐4例,合并支气管(肺)炎16例。

    1.3实验室检查
, 百拇医药
    1.3.1血常规白细胞(WBC)≥10×109/L 37例(占57.8%),WBC<4 ×109/L 9例。异淋≥0.1者34例(占53.1%),其中≥0.2者14例。贫血共32例,轻度 16例,中度14例 ,重度2例。

    1.3.2红细胞吸附试验(HA)结果阳性46例(占71.9%)。

    1.3.3EBV特异抗体测定54例行VCA-IgG,EA-IgA测定,前者阳性39例( 占60.9%),后者阳性5例(7.7%)。

    1.3.4血沉(ESR)共测59例,增快35例,最高者115 mm/h。

    1.3.5肝功能转氨酶(ALT,AST)升高31例。

    1.3.6C-反应蛋白(CRP)查40例,16例CRP≥8 200 ng/ml。
, http://www.100md.com
    1.3.7血培养检查28例,其中5例(17.8%)阳性:表皮葡萄球菌2例, 大肠埃希菌、L-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各1例。

    1.3.8免疫功能检查11例测CD+3,CD+4,CD+8,与 对照组比较见表1,14例测血IgG,IgA,IgM,与同年龄组正常值相比,IgG升高5例(占35 .7%),而IgM升高8例(占57.1%)。

    1.3.9骨髓检查14例行骨髓穿刺术,10例为增生性骨髓象,反应性组 织细胞增多症、未排除肿瘤、增生低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注意IM)各1例。

    1.4辅助检查胸片:检查52例,其中6例示支气管肺炎,12例示支气管 炎。心电图:检查10例,2例示室性早搏。
, 百拇医药
    1.5入院诊断(误诊病种)35例拟诊为IM,而29例误为其他疾病:发热 查因8例,肝、脾、淋巴结肿大查因5例,上呼吸道炎3例,淋巴结炎4例,化脓性扁桃体炎4 例,贫血查因2例,泌尿道感染1例,白细胞升高查因1例,败血症1例。

    1.6治疗均静滴三氮唑核苷(virazol),部分予抗生素治疗,辅以对症 、支持治疗。

    2结果

    治愈46例,好转18例。两组免疫功能比较见表1。

    表1 IM患儿与正常对照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s 组别

    例数

    CD+3
, 百拇医药
    CD+4

    CD+8

    IM组

    11

    0.44±0.16

    0.28±0.12

    0.22±0.10

    对照组

    20

    0.66±0.098

    0.44±0.08

, http://www.100md.com     0.31±0.07

    t值

    4.560

    4.422

    2.985

    P值

    <0.01

    <0.01

    <0.05

    3 讨论

    IM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没有特异性,易误诊为上感、化脓 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伤寒、白血病等,误诊率35.48%~71.1%[1,2],本 组为45.3%。为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误诊,凡发热时间长(≥5 d),持续高热,咽 炎,皮疹,颈淋巴结及(或)肝、脾肿大,抗生素治疗无效可考虑IM,可作血液学及免疫学有 关检查。
, 百拇医药
    Stenofors[3]等检查IM并发假膜性扁桃体炎,有大量细菌滋生,提示IM可并发细 菌感染。本组5例血培养阳性,考虑合并败血症,故IM持续高热时,有必要在血培养后使用 适当的抗生素以治疗败血症或支气管(肺)炎。

    查找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简称异淋)是早期诊断本病的关键,异淋在病初3 d出现,第1周末 渐增多,其比例可达0.1,第2~3周可高达0.1~0.35,异淋计数≥0.1可持续7周。拟 诊IM须定期、多次复查以增加阳性率,不能单靠一次异淋比数达不到0.1而放弃诊断。本组 异 淋≥0.1者34例,占53.1%,其中≥0.2者14例。新生儿或婴幼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可 有类 似IM的临床表现,故诊断须慎重[2],可作必要的病原学检查以排除CMV感染及肝 炎病毒、HIV感染。

    IM患者血中含的嗜异凝集素,为一特异的IgM抗体。病程早期(d 4~7)HA出现阳性,第2 ~ 3周达高峰,持续数周至数月呈阳性。若连续测定HA,凝集度有上升趋势,其诊断价值更大 。但个别患者2周即消失,且儿童HA阳性率与年龄成正比,5岁以下儿童HA凝集度较成人低, 2岁以下罕见阳性。婴幼儿HA(-),但临床及血液学符合IM,可考虑为无嗜异性的EBV感染, 与HA(+)者相比,其病情轻、病程短。单纯异淋增加,而凝集试验阴性者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
, 百拇医药
    HA(-)病例不能排除IM者,可作EBV特异性抗体测定,包括EB病毒核抗原(EBNA)、病毒衣壳抗 原(VCA)、膜抗原(MA)、早期抗原(EA)相关的抗体,临床常测VCA-IgG,IgA,IgM。VCA-IgM 最早出现,可存在2~3个月,继而出现VCA-IgG。VCA-IgM反映近期感染,急性期特异性高 ,恢复期消失。VCA-IgG滴度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可能因其免疫功能日趋完善,对病毒的抗 原产生较强的反应。本组病例VCA-IgG阳性率为60.9%,与余勤等[4]报道相似。 本组未作VCA-IgM测定,但14例在急性期曾测血清IgM,与同年龄组相比,8例升高(占57.1% )。VCA-IgM阴性不能排除感染,需参考其他抗体的水平。

    本组病例入院时有32例患儿示贫血(占50%),其中轻至中度贫血30例,另9例患儿WBC<4×10 9/L,估计与EBV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及疾病消耗有关。IM是否须早期做骨髓检查?我们认 为不应作为常规检查。本组14例行骨穿术,10例无异常,有2例考虑IM,仅1例增生低下,1 例 疑淋巴瘤(此2例均为重度贫血),故对重度贫血患儿,须排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 淋巴瘤等,可考虑行骨穿术。
, http://www.100md.com
    EBV可侵犯全身各系统,IM可有严重的并发症,如侵犯神经系统(脑炎、多发性神经炎),心 肌损害致心律失常、肝脏病变(严重的致暴发性肝脏衰竭)及自身免疫性溶血等。张雅鸥等 [5]追踪91例IM患儿,IM后继发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增加,IM组 CD+3,CD+4阳性细胞比例下降。本组亦测定了11例患儿的CD+3,CD+ 4,结果相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提示IM有细胞免疫功 能异常。故须对IM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防治恶性疾患。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E BV进行检测,对IM的早期诊断很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彭京洪,尹洪臣,钟 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1例误诊分析.实用儿科 临床杂志,1995,10(5):300
, 百拇医药
    2,王晓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3例临床分析.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95,14 (1):38

    3,Stenofors LE, Raisanen S. The membranous tonsilitis during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n nevertheless of bacteri origin. INF of Pediatr Otorhinolarngol, 1993, 26:149

    4,余 勤,伊藤斡生.EBV抗体检测对EB病毒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浙江医学,199 7,19(4):203

    5, 张雅鸥,罗春华,马 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 症及机体免疫状况的关系.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5,10(5):265

    (收稿日期:1999-04-0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