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38189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灶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0年第1期
     作者:张建忠

    单位:张建忠(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内科,新洲 4304000)

    关键词:

    咸宁医学院学报000127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0635(2000)01-0054-02

    近五年来,我科对诊断明确的41例病灶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对象

    1993年6月-1998年6月,收入心血管内科住院的70例病灶性心律失常患者(排除其它器质性或功能性等因素所致的心律失常),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1例,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20岁;对照组29例,男11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4±8.6岁。70例心律失常均因局部感染灶引起,尤以咽部感染多见,且EKG或长程心电监测均提示有室早、交界性早搏、房早等心律失常。

    1.2 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感染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处方如下:射干24g,山豆根24g,二花12g,蒲公英20g,马勃15g,黄芩15g,党参15g,麦冬12g,五味子12g,甘草6g,苦参12g。每日1付,水煎服,连服15~30付。以上两组均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

    1.3 疗效判断

    根据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订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进行评定。痊愈:临床症状消失,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早搏全部消失;好转:早搏减少50%以上,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无效:用药前后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1.5 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达92.7%,住院天数为 24.5±4.2,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s) 组 别

    例数

    有 效

    无 效

    住院天数

    n

    %

    n

    %

    治疗组

    41

    38

    92.7

    3

    7.3

    24.5±4.2

    对照组

    29

    9

    31.1*

    20

    68.9

    31.5±5.8

    两组比较*P<0.01,△P<0.052 讨 论

    西医认为,局部感染病灶可以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同时病灶产生的毒素也可以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心律失常,故西医采用抗感染、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等办法治疗病灶性心律失常取得一定疗效,本文有效率为31.1%。中医认为,心律失常属气血不畅,出现心前区胸闷、心悸、叹息、夜间失寐,舌胖苔少质偏红,应以调补气血养阴为主,故重用党参、苦参,有燥湿清热、调节律、抗心律失常作用;五味子宁心安神镇静;麦冬滋阴生脉。应用中药治疗,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虽见效较慢,但因其能改善机体一般症状,故可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日。

    (收稿:1999-09-1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