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脱落细胞普查的回顾与探讨
作者:高慧军
单位:高慧军(沈阳242医院 110034 沈阳市皇姑区乐山路3号)
关键词:
航空航天医药000232 子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50~60年代,其发病率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威协女性的生命健康。为此全国大规模地开展子宫颈癌的普查普治,使其发病率大大降低。我院从75年开始进行女职工阴道脱落细胞普查,以此达到对子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迄今25年间共进行十次普查,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沈飞公司在职30~55岁健康女职工,3600~3800人/次。
1975年参加体检3800人,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发现阴性5例,经手术、病理活检证实其中宫颈原位癌2例,宫颈腺癌1例,晚期低分化鳞癌2例。2例原位癌至今存活。
1979年参加体检3800人,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发现阳性1例,经手术、病理活检证实其为宫颈原位癌。存活20年,99年8月因患其它疾病而死亡。
1982年参加体检3700人,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发现阳性1例,经手术,病理活检证实为中度分化宫颈鳞癌。存活8年,因患其它疾病而死亡。
1985年参加体检3700人,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发现阳性1例,为腺癌脱落细胞,复查见宫颈光滑,经挤压、宫颈口向外流血性液体,刮取子宫内膜、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而手术。术后存活5年。
1988年参加体检3700人,未发现阳性。
1991年参加体检3600人,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发现阳性2例,一例经手术,病理活检证实为宫颈早期浸润性鳞癌,至今存活。另一例宫颈光滑,挤压宫颈口向外流黄色液体,刮取子宫内膜,病理诊断为早期子宫内膜腺癌而手术,至今存活。
93年、95年、97年、99年参加体检3600人,均未发现阳性。
年龄分布:阳性者10人中40~45岁2人,46~50岁2人,51~55岁6人。平均50岁。
1.2 方法:采集标本:妇科体检,刮取宫颈分泌物涂片。涂片经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HE法)后,行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脱落细胞检查发现癌细胞者(即阳性),再次复查,并同时行病变部位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经上述步骤,确诊癌变者,行子宫扩切术,术后行全面的病理学检查。
2 结果
细胞学诊断绝对不能象组织学那样明确,具体,但从细胞学观点来看,阴道脱落细胞学诊断可分为:Ⅰ型——宫颈早期鳞癌(包括宫颈原位癌),Ⅱ型——宫颈中晚期鳞癌,Ⅲ型——腺癌(包括子宫内膜腺癌)三种类型。
2.1 Ⅰ型细胞学特征:细胞多分散,胞体大,园形,细胞膜清楚,胞浆丰富,细胞核大较园,核染色质增多,分布不匀,细胞异型性小。(图1、图2)。
图1 原位癌
图2 早期浸润性鳞癌
2.2 Ⅱ型细胞学特征:细胞异型明显,大小不等,可呈圆形、梭形、蝌蚪形等。胞浆减少,胞核比例增大,可见裸核。细胞核形不规则,核染色质明显增多,胞核深染,有凸凹感。(图3、图4)。
图3 中期鳞癌
图4 晚期(低化)鳞癌
2.3 Ⅲ型细胞学特征:细胞大部分分散,少部分集聚成团,呈花瓣形(桑堪形),或三五成群。细胞大小相差悬殊,胞浆丰富并见有空泡,挤压胞核偏于一侧。细胞核染色质明显增多而深染,核边不整,核仁1~2个,大而清楚。(图5、图6)。
2.4 各型比例:Ⅰ型占40%,Ⅱ型占30%,Ⅲ型占30%,鳞癌(Ⅰ型、Ⅱ型之和)占70%,腺癌(Ⅲ型)占30%。
2.5 发病率比较(见附表)
将普查结果按年度分为两组,见表
年度
体验人数
阴性人数
阳性人数
发病率
75-85
15000
8
14992
53.33/10万
88-99
21700
2
21698
9.22/10万
x2值为4.78 P<0.05
3 讨论
3.1 在普查中发现宫颈癌大多为鳞癌。(如图1至图4)。它们相比较,恶性程度由小至大。细胞学也逐步发展有以下改变:细胞由大至小,异型性由小至大,胞浆由多至少或无,核染色质由浅至深。
图5 宫颈腺癌
图6 子宫内膜腺癌
3.2 普查中发现子宫颈癌发病率下降原因,一方面,通过普查,对宫颈炎等癌前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另一方面,可进行健康知识及保健知识的宣传,使女职工加深对宫颈癌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当然随着生活质量及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也有助于宫颈癌发病率的下降。
3.3 普查中发现的2例子宫内膜腺癌,首次涂片即诊断为腺癌。二次复查,见宫颈光滑,挤压宫颈有液体流出,刮取子宫内膜,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而手术。由此可见,阴道脱落细胞普查不但对宫颈癌有诊断意义,而且对子宫内膜癌同样意义重大。我们在历次普查中,受益最大的是3例原位癌,1例早期浸润鳞癌,1例早期子宫内膜腺癌。此5人自认为身体健康,正是因为开展普查工作,发现了他们患有早期癌,及时得到治疗,才使她们得以长期存活。
参 考 文 献
1,梁英锐主编.脱落细胞学检查.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7-117-00177
(2000年3月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