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肝胆胰外科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06727
异位胰腺七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施红旗 张启瑜 陈吉彩

    单位:施红旗 张启瑜 陈吉彩(浙江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325000)

    关键词:异位胰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肝胆胰外科杂志000219

    摘 要 目的: 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处理原则。临床资料: 7例异位胰腺患者,其中异位胰腺分布于十二指肠4例、空肠2 例、胃1例。临床表现为腹痛4例、黄疸3例、十二指肠梗阻1例、消化道出血1例;合并胆石 病3例、空肠憩室1例。7例术前均被漏、误诊,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 结论: 异位胰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易被漏、误诊,一经诊 断,不论有无症状,均以手术治疗为宜,以便明确诊断和防止发生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5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1954(2000)02-0096-02
, http://www.100md.com
    异位胰腺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由于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常有赖手术探查和病理检查确诊。我院外科于1992年8月至1999年3月共收治异位胰腺7例,均经病理确诊。现就其临床特点和诊治问题作一 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例,女 4 例。年龄 31 ~ 62岁,中位年龄 41岁。胰腺异位于十二指肠 4例,空肠 2例( 1例位 于空肠憩室内),胃 1例。病灶最小为1.5cmx1.0cmx1.0cm,最大为5.0cmx4.0cmx3.0cm。 7例中合并胆石病 3例,空肠憩室 1例。

    1.2 临床表现 (1) 症状:腹痛 4例,皮肤、巩膜黄染 3例 ,解黑便 1例,呕吐大量酸水1例。(2)体征:皮肤、巩膜黄染 3例,腹部压痛 3例, 胆囊肿大和肝肿大各 2例,胃型、胃蠕动波和振水音阳性1例,血压下降 1例。
, 百拇医药
    1.3 辅助检查 (1)血:血红蛋白降低 2例,红细胞压积降低 2例;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各 3例,分别为169.3~444.6μmol/L和141.9~39 8.4μmol/L(1mg/dl=17.1μmol/L)。(2)尿:淀粉酶升高 1例。(3)胃镜检查 2例,提示胃 息肉和幽门梗阻。(4)胃肠钡餐造影 1例,提示幽门梗阻。(5) B超检查 3例,提示胆石 病 2例,胆总管下端占位 1例。(6) CT检查 2例,提示胆石病和胆总管下端占位。(7) MRI检查 1例,提示胆总管下端占位。(8) DSA检查 1例,提示小肠血管瘤。

    1.4 术前诊断 本组7例术前均被漏、误诊。其中诊断为胆石病2例,胆石病伴壶腹部肿瘤 1例,壶腹部肿瘤 1例,胃肿瘤 1例,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梗阻1例,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 。

    1. 5 治疗结果 本组 7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Child式胰头十二 指肠切除术2例,胃大部切除术 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空肠 Roux-Y吻合术和空肠部分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 Oddi括约肌成形术和十二指肠乳头旁肿块切除术1例,小肠憩室切除术 1例。6例术后顺利康复, 1例十二指 肠乳头旁异位胰腺患者行 Child式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 7天并发残胃出血,再次行残胃 切开止血术。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文献报告异位胰腺尸检检出率国内为0.2%,国外为0.6%~14%,上腹部手术发现率为 0.2% [1]。异位胰腺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 部位及其它脏器,其中以十二指肠、胃和空肠最为多见,本组 7 例异位胰腺位于十二指肠 4例、空肠 2例,胃 1例。异位胰腺多为单发,呈淡黄色或淡红色,质地较韧,可呈分叶状,多位于消化道粘膜下层或肌层,直径一般在 0.53~cm[1,2],直径达4~5cm时可具有正常胰腺的各种结构 [1]。本组直径在1.5~5cm, 1例空肠憩室内异位胰腺有导管开口。

    有的异位胰腺可无任何症状。其临床表现一般与其所在部位、病灶大小、有无本身病变 以及有无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腹痛:本组4例有腹痛发作史,其中 2例可能与合并胆石症有关, 1例可能与异位胰腺炎症有关,另 1例可能与异位胰腺引起十二指肠梗阻有关。(2)梗阻症状:因异位胰腺所在部位不同,可产生不同的梗阻症状。本组胆道梗阻 2例,十二指肠梗阻 1例。(3)消化道出血症状:出血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异位胰腺分泌的胰酶被胃肠液和胆汁激活后作用于胃肠粘膜可形成溃疡和糜烂出血。②当异位胰腺并发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时也可发生出血。本组有 1例空肠憩室内异位胰腺并发消化道大出血(较为少见),可能与憩室内异位胰腺炎症坏死有关。(4)腹部肿块:一般直径大于 5cm者可扪及腹部肿块[2];当异位胰腺发生囊肿或癌 变时也可有腹部肿块。(5)合并疾病的表现:由于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有的患者仅在 合并疾病行手术治疗时偶然被发现,因此,异位胰腺合并其他疾病较为常见,而且有些患者 往往以合并疾病而就诊。本组合并胆石病 3例,空肠憩室 1例。(6)异位胰腺肿瘤的表现 :异位胰腺胰岛细胞瘤患者可有低血糖表现;有作者[3]报告异位胰腺可发生癌变 。
, 百拇医药
    异位胰腺术前诊断十分困难,本组 7例术前全部被漏、误诊。本组 1例有反复腹痛和 尿淀粉酶升高,可能与异位胰腺炎有关。胃肠钡餐造影在较大的异位胰腺伴有胰腺导管开口 患者可发现所谓的“中央导管征”或“脐样凹陷”[4],有诊断意义。内窥镜检查 有助于胃和十二指肠降部以上部位粘膜下或肌层异位胰腺的诊断,内窥镜下取材活检是确诊 本病的方法之一,但取材要求深达粘膜下或肌层,否则常可出现假阴性。内窥镜下如发现有 “脐样凹陷”,可经此处插管抽取液体作淀粉酶测定,其淀粉酶值常显著高于正常胃液淀粉 酶值[5]。本组2例曾行胃镜检查,但仍被误诊,可能与检查者对本病认识不足有 关。 B超和 CT对较大的异位胰腺有时可发现肿块,但不能确定性质,本组 B超检查 3例 ,CT检查 2例,但仅 1例发现肿块,可能是病灶较小难以发现之故。本组有 1例术前 D SA检查疑诊为“小肠血管瘤”。因此,手术探查和术中病理检查无疑仍是诊断本病的最重要 手段。

    由于异位胰腺可发生急、慢性炎症,继发出血、坏死,并发囊肿形成,甚至有发生癌变 的可能,因此,本病一经发现,不论有无症状,多主张手术治疗,因为手术本身既有诊断价 值,又可避免发生并发症。手术方式以局部切除为宜,除非已发生癌变,否则不应行扩大切 除术,以免增加手术并发症。术中应常规作快速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本组有2例误诊为壶腹部肿瘤而误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 1例术后并发残胃出血 而被迫行再次手术,教训深刻。另有 1例十二指肠乳头旁异位胰腺行局部切除术后治愈。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施红旗(1958-),男,浙江省金华市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已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篇。

    参考文献

    [1] 邹仲,柳祥庭,李修梧等.迷走胰腺4例报告[J].中华消化杂志,1982,2 (2):118-119.

    [2] 王宝田,张挽华,高子芬等.消化道迷走胰腺[J].中华外科杂志,1985, 23(10):613-614.

    [3] 侯永发.异位胰腺癌一例[J].实用外科杂志,1986 ;6(9):472.

    [4] DeBord JR, Majarakis JD, Nyhus LM. An unusual case of heterotopic pancreas of the stomach[J]. Am J Sury, 1981,141(2):269-273.

    [5] 李益农,陆星华主编.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07- 408.

    收稿日期:1999-09-2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