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07333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诊治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2000年第2期
     作者:王原 孙贤敏

    单位:王原(南京市大厂医院骨科 210035); 孙贤敏(南京市鼓楼医院骨科)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0226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是四肢急性创伤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可遗留残疾,甚至危及生命。我科1989年以来收治48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男37例,女11例。49个肢体,61个筋膜间室。部位:小腿及足踝部36例,累及小腿筋膜间室与踝管;大腿2例,累及股四头肌间室。臀部1例,累及臀中肌间室;前臂、腕掌8例,累及前臂及掌筋膜间室;上臂2例,累及臂内、外侧筋膜间室。病因:闭合性骨折28例,严重软组织辗挫伤9例,肢体外压迫3例,膝关节脱位2例,血管吻合术后3例,胫腓骨骨折术后、血友病肌内出血、毒蛇螯咬各1例。减压时间:6小时以内、平均4.8小时22例,6~12小时之间、平均8.2小时5例,12小时以上、平均19.7小时21例。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 均施行深筋膜切开减压术,部分兼行肌膜松解。关节部有韧带卡压,必须切断韧带,充分减压。

    结果 随访18个月,25例恢复肢体功能,23例有不同程度肢残。其中足、趾背伸无力9例,伏克曼肌挛缩5例,足下垂、仰趾并足外翻各3例,尖足畸形、腕下垂、膝下截肢各1例。神经损害表现:腓深神经8例,腓总神经、胫神经各3例,正中神经、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各2例,坐骨神经、腓肠神经、桡神经、尺神经各1例。三组肢体功能恢复率分别为95%、40%、9.5%。切开减压时间越早,致残率越低。

    讨 论

    解剖与病理 骨筋膜间室是由骨骼、深筋膜、肌间隔所构成的坚韧密闭隧道,容纳肌肉、神经、血管,伸缩范围有限。当外方压迫使筋膜间室容积变小,或创伤致组织肿胀、出血,皆可使筋膜间室内压升高。当组织内压超过毛细血管内压时,即可造成血循环障碍,压力升高至40~50 mmHg(1 mmHg=0.133 kPa),可使小动脉闭锁,进一步升高可造成血循环停滞;伤后低血压状态时,筋膜间室内压力稍有升高即能影响组织的血液灌注。文献报告,肢体缺血30分钟可出现神经功能异常,缺血8小时会导致神经功能永久丧失,缺血4~12小时可发生肌肉致密间质纤维化、广泛坏死等一系列不可逆转病变。
, 百拇医药
    诊断方法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常表现为肢体剧烈疼痛、苍白、肌肉瘫痪、感觉异常、脉搏消失五大症状,可伴有坏死毒素吸收后中毒症状,患肢皮肤形成张力性水泡。临床应根据肌皮神经的感觉异常、肌肉运动障碍与被动运动时肌腹牵拉痛等体征进行定位诊断。早期足背动脉搏动存在,晚期神经痛觉反应迟钝等并不能排除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持续生理盐水灌注法、裂隙导管法测定筋膜间室压力,有助于把握减压指征。我们采用神经刺激器直接刺激神经检查,观察肌肉有无收缩反应,亦便于区别肌肉缺血坏死与近侧的急性神经损伤。

    治疗原则 筋膜间室高压形成前,冷敷、利尿、点滴激素等治疗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并有可能逆转病理过程;而一旦筋膜间室高压形成,应立即进行手术减压。对有移位骨折应进行骨牵引或内固定;对血管损伤患者作血管修补后,如肢体缺血已超过6~8小时,应作预防性深筋膜切开减压。减压后,如肿胀轻微,肌肉尚无坏死,可立即缝合皮肤,否则可待Ⅱ期缝合;对进行性肌肉坏死肢体,应反复清除坏死组织,控制感染;对坏疽肢体,应截肢。

    经验教训 本组4例特殊病例值得探讨:例1为胫腓骨粉碎性骨折,胫后动脉破裂,草医误治,伤后42小时,肢体重度坏疽,最终截肢。例2胫骨闭合性骨折,整复后以管型石膏固定并抬高患肢,次日发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例3胫腓骨骨折术后发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例4为血友病患者误行臀肌注射,致臀肌大量出血、坐骨神经麻痹。我们认为:①对骨折怀疑合并血管损伤者,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探查修复。②肢体管型石膏固定后,必须对其血运作细致观察,对肢体痛觉过敏或迟钝应高度警惕。③筋膜间室高压形成后,抬高患肢是错误的,这将使肢体动脉压降低更加速小动脉关闭。④骨折内固定术后,应放置引流,术中应对相邻可疑高压的筋膜间室作减压。⑤对血凝系统缺陷患者,切开减压应审慎而果断,对术中、术后的出血必须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