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11408
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早期胆漏的防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2000年第2期
     作者:吴刚 温贤敏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611130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261 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早期胆漏是胆道外科的一种严重并发 症,一旦处理不当,常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我院1987年~1999年共行胆道探查、胆总管 “T”管引流术708例。术后发生早期胆漏12例,经采取有效的三项防治措施后,全部治愈, 无一例死亡。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21~72岁,其中11例原发 性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例壶腹部肿瘤伴急 性化脓性胆管炎,行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发现胆漏的时间为术后1~5天。

    1.2 胆漏的原因 本组12例经造影检查和再手术证实,胆漏的原因有:“T ”管完全脱落4例,“T”管短臂半脱落2例,胆总管切口缝合处闭合不全3例,“T”管在胆 总管内位置不当3例。

    1.3 处理方法及结果 本组中6例再行胆总管“T”管引流术,3例继续原腹 腔引流,3例在X线电视监视下行“T”管位置调整。经上述处理后,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

    2 讨 论

    2.1 早期胆漏的原因分析

    2.1.1 术后护理不当 术后对“T”管护理不当,病人翻身、起坐时固定在 床沿的引流管连同“T”管带出,造成“T”管完全或半脱落,形成胆漏。

    2.1.2 胆总管切口缝合时打结不紧或针距过宽造成缝合处闭合不全,形成 胆漏。

    2.1.3 “T”管位置放置不当 “T”管在胆总管中放置位置不当,横臂紧 贴于胆总管右侧壁,“T”管出总管处缝合部位溢胆汁。

    2.2 早期胆漏的防治措施

    2.2.1 依靠造影,明确胆漏的部位和原因 胆漏一经确认,应尽早在X光电 视监视下行“T”管逆行造影术,以明确“T”管的位置,胆漏的原因,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 据。

    2.2.2 根据原因,采取不同处理方法 若为“T”管脱落或缝合处渗胆形成 的胆漏,胆漏量每日少于200ml,无腹膜刺激征者,可加强腹腔引流,争取胆漏治愈。若胆 漏量>200ml/日以上者,应及时再手术,终止胆漏。因为早期胆漏常发生在胆道感染仍存的 基础上,胆漏将细菌带入腹腔,引起腹腔感染。腹腔感染和胆汁刺激使胆漏难以愈合,胆道 感染不易控制,最终导致感染性休克、全身衰竭而死亡。若为“T”管在总管中位置不当, 横臂紧贴于胆总管左侧壁,在电视监视下将“T”管适当向外拔出即可终止胆漏。

    2.2.3 重视“T”管的修剪及出口的缝合 我科常规将“T”管横臂长度保 留4cm左右(注意勿堵塞肝管开口),这样“T”管不易自总管内滑脱;在缝合“T”管自胆总 管的出口处时,常规夹闭“T”管,紧贴“T”管壁缝合,使出口处上下两针的针距缩短,以 便术后早期“T”管不慎脱落后,胆总管缝合可自行闭合。我们有2例病人在术后2天、5天不 慎使“T”管脱落后而未造成胆漏。■,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