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年脑梗塞62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玲
单位:柳州铁路中心医院内科 广西柳州市 545007
关键词:青壮年;脑梗塞
华夏医学000246 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50岁以下青壮年脑梗塞62例,占同期住院脑梗塞总数的6.7%,现就该组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 62例中男36例,女26例,男女之比1.38∶1。年龄12~50岁,其中<30岁5例,31~40岁17例,41~50岁40例,平均43.06岁。
1.2 起病方式 症状在24h内达到高峰者34例,72h内22例,超过72h6例。睡眠或休息中发病54例,情绪激动或极度疲劳后发病8例,2例病前曾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9例为首次发病。
, http://www.100md.com
1.3 病因 病因明确者46例(74.2%):高血压病22例,糖尿病10例,高血脂症6例,心脏病3例,头部外伤3例,脑动脉炎2例,其中男性患者中吸烟和饮酒所占比例分别为83.3%,52.8%;病因不明者16例(25.8%)。
1.4 症状和体征 意识障碍1例,头昏36例,头痛13例,呕吐8例。失语23例:其中完全性失语1例,不完全性失语22例。伴中枢性面瘫24例,偏身感觉障碍28例。肢体瘫痪:肌力0~Ⅱ级8例,Ⅲ级13例,Ⅳ级17例,Ⅴ级24例。
1.5 梗塞部位 全部患者均在发病后5h至13d行头颅CT检查,54例阳性。梗塞部位基底节22例,内囊15例,丘脑5例,脑干5例,外囊4例,枕叶3例,颞叶3例,顶叶2例,颞顶叶2例,额叶2例。同时发生2个或2个以上部位梗塞8例。
1.6 治疗和预后 根据发病时间分别予溶栓抗凝解聚及降血压、降血糖等治疗,并酌情用脱水剂。住院时间3~40d。疗效:治愈38例(61.3%),好转18例(29%),未愈5例(8.1%),死亡1例(1.6%)。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发病率 脑梗塞虽以老年人最常见,但青壮年亦不少见。本组62例,占同期脑梗塞患者的6.7%。与国内外文献报道青壮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简称ICVD)发病率占全部ICVD的2%~32%相符[1,2]。
2.2 病因 老年患者大多以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为主,青壮年也如此。本组高血压占35.5%,Snyder等指出动脉粥样硬化过早是青年人脑梗塞最主要原因[2~4],并强调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既是促发老年人血管变性的因素,也是青壮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可显著降低其发病率。本组糖尿病占16.1%,发病机制系糖尿病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糖尿病控制不良或无控制,血糖持续增高,常伴发高血脂、血液粘稠度高,加速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大、小、微血管病变,引起大脑深部小的腔隙性梗塞及皮层梗塞,其形成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5]。心脏病(如风心病)引起房颤,致使栓子脱落阻塞脑血管。精神应激因素引起血管舒缩功能改变,血液粘滞度变化,血流阻力增加或凝固性增加,在老年人脑梗塞中起着一定作用,在青年人也同样起作用。而另一方面,青壮年尚可有头颈部外伤、脑血管畸形、偏头痛、血栓性脉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因引起的脑梗塞。本组男性患者吸烟及饮酒比例高,是缺血中风的危险因素。吸烟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也可引起脑血管痉挛;而饮酒能促进血小板聚集,触发凝血反应和引起脑血管痉挛。
, 百拇医药
2.3 病变部位 梗塞部位以基底节最多见(35.5%),其中内囊24.2%。8例CT检查阴性,但临床均有肢体定位体征或偏身感觉障碍。因头颅CT扫描距为10mm,小于此范围的小梗塞灶有可能显示不出,故头颅CT阴性亦不能排除脑梗塞,尤其是腔隙性脑梗塞,有条件可行头颅MRI检查。
2.4 临床表现特点 意识障碍发生率极低,仅1例大面积脑梗塞表现为昏迷(1.6%),其余61例均清醒,同期住院脑梗塞昏迷发生率8.96%。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较轻,肌力Ⅱ级以下者8例(12.9%),完全性失语1例(1.6%),同期住院脑梗塞肌力Ⅱ级以下者及完全性失语所占比例分别为23.2%,7.13%。
2.5 预后 青壮年ICVD预后优于老年人,一般自动缓解率占75%[3],生理功能完全恢复或改善。本组病例总有效率高达90.3%,治愈比例高占61.3%,93.5%患者生活均可自理,仅3例肌力恢复在Ⅱ级以下,而同期住院脑梗塞治疗有效率为81.3%,治愈率35.5%。本组病死率低(1.6%),仅1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死亡,而同期脑梗塞病死率5.9%。提示及早治疗病因并对症处理,对防止病残,恢复生理机能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青壮年脑梗塞病因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临床表现症状较老年组轻,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李作汉,洪军,黎华,等.青年缺血性卒中—附226例临床分析和病因探讨.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6,19:146
2,Srinivasan K.Ischemic cerebrovasoular disease in young:two common causes in India.Stroke,1984,15:733
3,Grindal AB,Cohen RJ,Saul RF,et al. Cerebral infarction in young adults.Stroke,1978,9:39
4,Snyder BD,Ramirez-Lassepas M. Cerebral infarction in young adults. Stroke,1980,11:149
5,高旭光.无症状性脑梗塞.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2):743
(收稿 1999-11-01), http://www.100md.com
单位:柳州铁路中心医院内科 广西柳州市 545007
关键词:青壮年;脑梗塞
华夏医学000246 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50岁以下青壮年脑梗塞62例,占同期住院脑梗塞总数的6.7%,现就该组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 62例中男36例,女26例,男女之比1.38∶1。年龄12~50岁,其中<30岁5例,31~40岁17例,41~50岁40例,平均43.06岁。
1.2 起病方式 症状在24h内达到高峰者34例,72h内22例,超过72h6例。睡眠或休息中发病54例,情绪激动或极度疲劳后发病8例,2例病前曾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9例为首次发病。
, http://www.100md.com
1.3 病因 病因明确者46例(74.2%):高血压病22例,糖尿病10例,高血脂症6例,心脏病3例,头部外伤3例,脑动脉炎2例,其中男性患者中吸烟和饮酒所占比例分别为83.3%,52.8%;病因不明者16例(25.8%)。
1.4 症状和体征 意识障碍1例,头昏36例,头痛13例,呕吐8例。失语23例:其中完全性失语1例,不完全性失语22例。伴中枢性面瘫24例,偏身感觉障碍28例。肢体瘫痪:肌力0~Ⅱ级8例,Ⅲ级13例,Ⅳ级17例,Ⅴ级24例。
1.5 梗塞部位 全部患者均在发病后5h至13d行头颅CT检查,54例阳性。梗塞部位基底节22例,内囊15例,丘脑5例,脑干5例,外囊4例,枕叶3例,颞叶3例,顶叶2例,颞顶叶2例,额叶2例。同时发生2个或2个以上部位梗塞8例。
1.6 治疗和预后 根据发病时间分别予溶栓抗凝解聚及降血压、降血糖等治疗,并酌情用脱水剂。住院时间3~40d。疗效:治愈38例(61.3%),好转18例(29%),未愈5例(8.1%),死亡1例(1.6%)。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发病率 脑梗塞虽以老年人最常见,但青壮年亦不少见。本组62例,占同期脑梗塞患者的6.7%。与国内外文献报道青壮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简称ICVD)发病率占全部ICVD的2%~32%相符[1,2]。
2.2 病因 老年患者大多以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为主,青壮年也如此。本组高血压占35.5%,Snyder等指出动脉粥样硬化过早是青年人脑梗塞最主要原因[2~4],并强调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既是促发老年人血管变性的因素,也是青壮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可显著降低其发病率。本组糖尿病占16.1%,发病机制系糖尿病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糖尿病控制不良或无控制,血糖持续增高,常伴发高血脂、血液粘稠度高,加速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大、小、微血管病变,引起大脑深部小的腔隙性梗塞及皮层梗塞,其形成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5]。心脏病(如风心病)引起房颤,致使栓子脱落阻塞脑血管。精神应激因素引起血管舒缩功能改变,血液粘滞度变化,血流阻力增加或凝固性增加,在老年人脑梗塞中起着一定作用,在青年人也同样起作用。而另一方面,青壮年尚可有头颈部外伤、脑血管畸形、偏头痛、血栓性脉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因引起的脑梗塞。本组男性患者吸烟及饮酒比例高,是缺血中风的危险因素。吸烟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也可引起脑血管痉挛;而饮酒能促进血小板聚集,触发凝血反应和引起脑血管痉挛。
, 百拇医药
2.3 病变部位 梗塞部位以基底节最多见(35.5%),其中内囊24.2%。8例CT检查阴性,但临床均有肢体定位体征或偏身感觉障碍。因头颅CT扫描距为10mm,小于此范围的小梗塞灶有可能显示不出,故头颅CT阴性亦不能排除脑梗塞,尤其是腔隙性脑梗塞,有条件可行头颅MRI检查。
2.4 临床表现特点 意识障碍发生率极低,仅1例大面积脑梗塞表现为昏迷(1.6%),其余61例均清醒,同期住院脑梗塞昏迷发生率8.96%。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较轻,肌力Ⅱ级以下者8例(12.9%),完全性失语1例(1.6%),同期住院脑梗塞肌力Ⅱ级以下者及完全性失语所占比例分别为23.2%,7.13%。
2.5 预后 青壮年ICVD预后优于老年人,一般自动缓解率占75%[3],生理功能完全恢复或改善。本组病例总有效率高达90.3%,治愈比例高占61.3%,93.5%患者生活均可自理,仅3例肌力恢复在Ⅱ级以下,而同期住院脑梗塞治疗有效率为81.3%,治愈率35.5%。本组病死率低(1.6%),仅1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死亡,而同期脑梗塞病死率5.9%。提示及早治疗病因并对症处理,对防止病残,恢复生理机能有重要意义。
, 百拇医药
青壮年脑梗塞病因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临床表现症状较老年组轻,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李作汉,洪军,黎华,等.青年缺血性卒中—附226例临床分析和病因探讨.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6,19:146
2,Srinivasan K.Ischemic cerebrovasoular disease in young:two common causes in India.Stroke,1984,15:733
3,Grindal AB,Cohen RJ,Saul RF,et al. Cerebral infarction in young adults.Stroke,1978,9:39
4,Snyder BD,Ramirez-Lassepas M. Cerebral infarction in young adults. Stroke,1980,11:149
5,高旭光.无症状性脑梗塞.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2):743
(收稿 1999-11-0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