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夏医学》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12714
儿童股骨干骨折术后近期再手术2例
http://www.100md.com 《华夏医学》 2000年第2期
     作者:梁鸣

    单位:蒙山县人民医院 广西蒙山县 546700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儿童;再手术

    华夏医学000291 儿童股骨干骨折多为外伤引起,为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方法多根据骨折部位而定,绝大多数经治疗后均能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本文报告因外伤引起股骨干骨折经手术内固定治疗后再发骨折近期再手术2例,现报告如下:

    例1,刘弟,男,10岁,学生,因“左下肢外伤后左大腿肿痛,活动障碍1d”于1997年3月2日收住本科,经拍X光片后,临床确诊为“左股骨干中段闭合性螺旋形骨折”,入院后第2天即在硬外麻下施行左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发现骨折近端向内下方移位,骨折远端向外上方移位,两骨折端重叠3cm,局部充血水肿,软组织部分挫裂伤。术中复位容易,达到解剖复位,即用螺丝钉2枚加1.0mm钢丝3度环扎螺旋形骨折重叠处,直视下摇动固定之骨折断端,未见断端松动移位,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即给予分层关闭切口,术后用长腿石膏托实施外固定。住院10d,切口甲期愈合,拆线出院,出院后18d,石膏托松动,自行解除外固定之石膏托,并用中草药外洗治疗左大腿。术后25d患儿不持拐杖即下地活动,初时无任何感觉,30min后发现左大腿中段有轻微响声并有疼痛,尚可忍受,即抱送本院再诊,经拍X光片确诊为原骨折处再骨折,再次在硬外麻下施行手术治疗,术中取出原内固定物,复位后改用长6孔钢板加1.2mm钢丝环扎内固定。术后一般情况好,8个月后取内固定物,随访1年半,无不适反应,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
, 百拇医药
    例2,韦弟,男,8岁,因“右大腿跌伤后肿痛、活动困难4h”于1997年11月2日求治,经拍片后确诊“右股骨中上段闭合性斜形骨折”。即在氯胺酮分离麻醉下施行切开复位螺丝钉2枚加1.2mm钢丝2度环扎内固定,术中摇动骨折端,骨折处无松动,石膏托外固定。术后一般情况好,拍片证实为解剖复位,住院10d,切口甲期愈合。出院后15d肢体消肿石膏托松动,自行抬腿摆动,即解除外固定石膏托并用中草药外洗治疗,屈膝关节行功能锻炼,同时,不持拐杖下地练习步行。5d后发现右大腿向前成角畸形、压痛,到本院复诊后,经拍片发现骨折处再骨折并向前成角畸形,二次手术取出原内固定钢丝和螺钉并施行梅花针内固定术加钢丝环扎术,石膏托外固定术。术后恢复良好,如期出院,10个月后手术取梅花针,随访半年无异常,恢复正常生活。

    2 讨论

    2.1 本文报告2例均为儿童股骨干骨折近期再手术的病例,临床上较少见。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宜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首选方法为牵引治疗[1],骨牵引法的年龄可适用于8~12岁的患儿[2],经正规系统的保守治疗大多数病例均能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本组病例在没有施行保守治疗的情况下,即给予手术治疗,此乃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以及临床经验不足。
, 百拇医药
    2.2 由于大腿的肌肉丰厚,肌肉力量较大,故股骨干骨折后,骨折易移位且稳定性差,手术内固定方法选用不当是患儿再骨折近期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斜形和螺旋形骨折为不稳定骨折,手术复位钢丝、螺钉内固定仅能维持骨折的解剖对位,不能对抗外来应力的作用,故当稍受外力的作用时,极易发生再骨折现象。2例患儿经再次手术应用坚强的内固定物进行内固定,固定牢固,对早期功能锻炼无任何影响。

    2.3 过早的下地负重步行是造成术后再骨折的直接原因,当内固定物不足以承受外来应力的情况下,早期下地步行活动直接影响骨折固定的稳定性,轻微的外力作用即可造成骨折的成角畸形、再骨折。

    2.4 过早拆除外固定之石膏托、过早进行功能锻练是本组两例患儿再手术的间接原因,另外,外固定过松也是造成骨折的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下肢骨折手术后均应用石膏托外固定。术后肢体消肿后石膏托松动,应更换石膏托,否则骨折端易因肢体的重力作用而产生剪力作用,过早去除外固定和过早的功能锻练可导致骨折处再骨折。因此,在手术内固定有缺陷时,外固定的作用就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李世民,李德达.小儿骨折与脱位处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5.82

    2,天津医院骨科.临床骨科学(-)创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73.341

    (收稿 1999-08-0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