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15875
肢体动脉栓塞缺血时间和栓塞部位对预后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陈博艺 郭大乔 陈福真 符伟国

    单位:陈博艺(广东省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湛江 524037);郭大乔(上海医科 大学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上海 200032);陈福真(上海医科 大学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上海 200032);符伟国(上海医科 大学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上海 200032)

    关键词:肢体动脉栓塞;缺血;预后

    广东医学院学报000220 摘要 目的:探讨肢体动脉栓塞缺血时间和栓塞部位 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75例心源性肢体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 ,按缺血时间和栓塞部位两因素分组分 析。结果:发病24 h内手术者截肢率2.9%,死亡率20% ;24 h后手 术者截肢率52.2%,死亡率8.7%。下肢动脉栓塞、主动脉骑跨栓和上肢动脉栓塞三 组的截肢率分别为36.1%、9.8%、27.2%,死亡率分别为36.4%、 0%和11.1%。结论:24 h内手 术可明显降低截肢率。主动脉骑跨栓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肢体动脉栓塞者。
, http://www.100md.com
    文章编号:1005-4057 (2000) 02-0164-02

    1984年1月至1998年6月,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共收治心源 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75例。本文就缺血时间和栓塞部位对预后的影响作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39例,女36例,平均年龄63.6岁(2~98岁)。栓子均来自心脏, 其中合并各种心脏病伴房颤者70例,合并先心、瓣膜置换术后和二尖瓣扩张术后者 各1例。75例患者中6例先后发生2次急性动脉栓塞。发病至就诊时间最长9 0 d,最短1 h,平均4.85 d。

    1.2 治疗方法

    本组手术治疗72例,单纯药物治疗3例。一期手术包括:动脉切开Fogart y导管取栓术65例次,截肢术13例次。二期手术包括:再次取栓术5例次,截 肢术15例次,动脉旁路术4例次,筋膜切开减压术3例次。根据病情配合手术或 单纯予溶栓、抗凝、扩血管和祛聚等治疗。
, 百拇医药
    1.3 结果

    治疗后动脉搏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者为治愈,本组35例。治疗后动脉搏动 未能恢复,症状缓解为好转,本组5例。截肢24例。死亡11例。本组肢体存率、 截肢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3.3%、32.0%和14.7%。死亡原因包括:脑 血管意外4例,急性心梗和肺部感染各2例,急性心衰、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 衰竭各1例。缺血时间和栓塞部位对预后的影响见表1、2。

    表1 缺血时间对预后的影响 (%) 缺血时间

    n

    肢体保存

    截肢

    死亡

    <12 h
, 百拇医药
    27

    21(77.8)

    1(3.7)

    5(18.5)

    12 h~

    8

    6(75.0)

    0

    2(25.5 )

    24 h~

    14

    6(42.9)

    7(50.0)
, 百拇医药
    1(7.1)

    >72 h

    32

    12(37.5)

    17(53.1)

    3(9.4)

    本组中缺血时间<24 h者,截肢率仅为2.9%(1/35),而≥2 4 h者截肢率高达52.2%(24/4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2 栓塞部位对预后的影响 n(%) 部位

    n

    肢体保存

    截肢

    死亡
, 百拇医药
    下肢动脉

    61

    33(54.1)

    22(36.1)

    6(9.8)

    主动脉分叉

    11

    4(36.4)

    3(27.2)

    4(36.4)

    上肢动脉

    9

    8(88.9)
, 百拇医药
    0

    1(11.1)

    从表2可以发现主动脉跨栓与下肢动脉栓塞比较,截肢率差异无显著,而死亡率 增高(P<0.05)。

    2 讨论

    多数学者认为及时行取栓术以缩短肢体缺血时间是影响本病疗效最重要的因素。B rewster[1]报道发病案12 h内取栓者,截肢率和病死率为7%和1 9%,而12 h后手术者截肢率和死亡率达22%和31%(P<0.01),差异 有显著性。分析同时发现56.8%的患者在24 h后就诊;而其中70%的患者的缺血 时间超过72 h。这一情况多与非专科医生延误诊断有关。 因此普及对本病的认识,及早诊断和治疗对降低截肢率至关重要。当然, 临床上缺血时间并非是决定可否手术的唯一标准。我们的经验是:(1)在肢体尚未坏疽或 坏死局限于肢体末端者均应行取栓术。(2)术后常规予以溶栓和抗凝治疗1~2 周,以溶解动脉分支中的血栓和预防新鲜血栓形成。(3)取栓效果不佳而动脉流 出道条件尚可者,尽可能行动脉旁路术以挽救肢体。本组中,24 h内取栓者死 亡率为20%(7/35),而24 h后手术者为8.7%(4/46),这一 情况与近年报道中本病死亡率与缺血时间呈正相关的结果不一致[1~3]。经分 析,本组中死亡者均为老年患有,平均年龄73.4岁(61~82岁)。缺血时 间<24 h者死因多为脑血管意外、心梗和心衰等急性并发症,而且常与肢体动 脉栓塞同时或相继出现,易致发病早期死亡。而缺血时间≥24 h患者的死因以 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多见,往往与因坏疽肢体继发感染和大量毒素吸收有关。 因此,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除早期发现和治疗动脉栓塞外, 围手术期密切观察和处理全身病情,对降低死亡率是有益的。
, 百拇医药
    栓塞部位对本病的予后也有较大的影响。本组81例次动脉栓塞有75.3%(6 1/81)的栓子位于下肢动脉,截肢率和死亡率为36.1%和9.8%,与有 关报道相仿[1~3]。主动脉跨栓与下肢动脉栓塞比较截肢率差异无显著,而死 亡率增高(P<0.05)。可能与主动脉跨栓同时影响两下肢、盆腔和臀部血供, 术前心脏负荷显著增加,术后有效循环量骤减、酸性代谢产物和毒素吸收等因素有 关。我们治疗此类患者的体会是:围手术期常规予心电图、血压、血气及电解质监 测;取栓后缓慢渐次开放下肢血流以减缓血压波动。术后预防性应用碱性溶液和抗生 素等。国内外有关上肢动脉栓塞的报道较少。本组结果显示上肢动脉栓塞与下肢动 脉栓塞比较,死亡率无明显差别,而截肢率降低(P<0.05)。可能与上肢动 脉缺血症状易被早期发现和上肢有较丰富的侧支循环代偿等因素有关。

    作者简介:陈博艺,男,1964年1月出生,学士,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Brewster DC.Aterial thromboemb olism.In:Rutherford ed.Vascula Surgery.2 ed.Philadelphia:Saunders,1995.647

    [2]Aune S,Trippestad A.0perative mortality and longtermsurvival of patients on for acute lower limb ischaemia.Eur J Vasc Endovasc Surg,1998,15:143

    [3] Kuukasjarvi P,Lord PH,Madigan M,et al.Perioperation outcome of acute lower limb ischaemia on the basis of the nation vascular registy.Eur J Vasc Surg,1994,8:578

    收稿日期:2000-02-03;修订日期:2000-03-2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