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筋膜炎1例
作者:张艳玲 孟刚
单位:张艳玲(安徽医科大学附院病理科,合肥 230032);孟刚安(徽医科大学附院病理科,合肥 230032)
关键词:筋膜炎;外周血管疾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000238 中图分类号 R68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99(2000)02-0110-01
患者男,34岁,左下肢截肢术后残端痛1年。体检:肢体残端见灰红色结节状隆起,大小2 cm×2 cm。临床拟诊为“肢体残端神经瘤”,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病理检查 送检不规则组织,大小1.5 cm×1.0 cm×0.5 cm。镜下见病变呈单个结节全部突入血管腔内,在血管内生长,并沿血管延伸,病变基底部与血管相连,形成瘤栓样改变。病变组织内见活跃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样细胞,核肥胖淡染、可见小而明显的核仁,细胞排列疏松、无极向;间质明
显粘液样变性,并见有微囊形成。免疫组化染色:SMA(+)、FN(+)、vimentin(+)。病理诊断:血管内筋膜炎。
讨论 血管内筋膜炎是结节性筋膜炎(又称假肉瘤性筋膜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后者好发于皮下及筋膜,而发生于血管内较为罕见。它是一种以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的软组织瘤样病变,发生于血管者多见于中、小血管,包括动、静脉。青少年多见,病变沿血管延伸或在血管内生长,呈单个结节全部或部分突入血管腔内,病变基底部与血管相连,形成瘤栓样改变。有时为多结节、丛状或蛇形。含多核巨细胞、粘液样基质不明显,免疫组化Vim、SMA、MSA阳性。电镜下,增生的细胞主要为肌纤维母细胞。本型预后良好。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与外伤有一定关系。鉴别诊断主要与机化的血栓区别。
张艳玲 进修医师
收稿日期:1999-10-18, 百拇医药
单位:张艳玲(安徽医科大学附院病理科,合肥 230032);孟刚安(徽医科大学附院病理科,合肥 230032)
关键词:筋膜炎;外周血管疾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000238 中图分类号 R68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99(2000)02-0110-01
患者男,34岁,左下肢截肢术后残端痛1年。体检:肢体残端见灰红色结节状隆起,大小2 cm×2 cm。临床拟诊为“肢体残端神经瘤”,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病理检查 送检不规则组织,大小1.5 cm×1.0 cm×0.5 cm。镜下见病变呈单个结节全部突入血管腔内,在血管内生长,并沿血管延伸,病变基底部与血管相连,形成瘤栓样改变。病变组织内见活跃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样细胞,核肥胖淡染、可见小而明显的核仁,细胞排列疏松、无极向;间质明
显粘液样变性,并见有微囊形成。免疫组化染色:SMA(+)、FN(+)、vimentin(+)。病理诊断:血管内筋膜炎。
讨论 血管内筋膜炎是结节性筋膜炎(又称假肉瘤性筋膜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后者好发于皮下及筋膜,而发生于血管内较为罕见。它是一种以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的软组织瘤样病变,发生于血管者多见于中、小血管,包括动、静脉。青少年多见,病变沿血管延伸或在血管内生长,呈单个结节全部或部分突入血管腔内,病变基底部与血管相连,形成瘤栓样改变。有时为多结节、丛状或蛇形。含多核巨细胞、粘液样基质不明显,免疫组化Vim、SMA、MSA阳性。电镜下,增生的细胞主要为肌纤维母细胞。本型预后良好。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与外伤有一定关系。鉴别诊断主要与机化的血栓区别。
张艳玲 进修医师
收稿日期:1999-10-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