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样病变232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丹 肖建军 周秀仁
单位: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永州 425000
关键词:胆囊疾病;病理学;息肉;肿瘤;诊断,鉴别;治疗
湖南医学000240【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9421(2000)02-0137-01
由于B超的广泛应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发现愈来愈多,随之而来的胆囊切除亦不断增加。作者等对本院1984年1月至1999年1月经B超等诊断、手术及病理切片证实且资料完整的PLG 232例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2例中,男102例,女130例,年龄23~70岁。有临床症状者168例,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或消化不良或模糊症状;无临床症状64例。本组病例均为B超下发现,2例疑恶变。其中20例经口服胆囊造影,4例诊断为PLG;36例经CT检查,20例诊断为PLG。发现PLG距手术时间最短3 d,最长2年。
, http://www.100md.com
1.2 B超声像 所受检病例均显示胆囊病变向胆囊腔内突出隆起,具有强回声或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光团,与囊壁紧贴或有蒂与壁相连,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其中“丹凤眼”征1例,胆囊内“充盈型”1例,经病理检查均为胆囊腺癌。PLG合并胆囊结石,可见囊内强光团伴声影、随体位改变32例;合并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可见强光团伴声影6例。病变位于胆囊体部145例,底部61例,颈部26例。病变多发139例,单发93例。病变≤5 mm 91例,5~10 mm 114例,>10 mm 27例。
1.3 病理诊断 胆固醇息肉180例,炎性息肉16例,腺瘤样息肉14例,腺肌瘤12例,消化腺异位组织2例,腺瘤癌变2例,原发性腺癌6例。其中合并结石32例,合并慢性胆囊炎134例,另急性发作2例。
1.4 手术及预后 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快速切片38例。单纯胆囊切除224例为良性病变,其中加做胆总管探查取石置T管3例、置U管3例。恶性病变8例,其中剖腹探查活检2例,根治性胆囊切除5例(胆囊切除+胆囊床肝组织楔形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单纯胆囊切除1例。224例良性病变治愈,8例恶性病变中术后3月内死亡2例,1年内死亡3例,另3
, http://www.100md.com
例已存活5年以上,其中1例已存活15年,现仍健在。
2 讨论
2.1 诊断 B超具有对PLG检出灵敏度高、简便、经济、重复性好,并能动态观察PLG的大小、数量、基底、单发或多发、是否合并结石的情况,是早期发现PLG的首选有效检查。B超通过对PLG的胆囊壁及粘膜的细微变化的观察,可提高早期胆囊癌的发现率。其病灶大体病理表现为平坦型,而非带蒂形、无蒂形、表面隆起型;B超显像不明显,应引起注意。根据病变大小、部位、年龄可初步判别PLG的良恶性。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病变≥10 mm,年龄≥60岁应疑为恶性,位于胆囊颈部的单发病变≥10 mm者应高度怀疑。病变大小与其良恶性有显著差异(P<0.01),但病变<10 mm者也应警惕,本组1例病变8 mm×6 mm,切片确诊为原发性胆囊腺癌。因此,病变大小与其良恶性的关系并非绝对。
2.2 治疗 PLG的手术指征,多数学者的观点一致,认为年龄>50岁,病变直径>10 mm,单发病变、基底宽而无蒂、增大快,有症状者可考虑手术单纯胆囊切除[1]。由于胆囊癌的早期确诊率低,B超检查也有误诊[2],若要及时发现早期胆囊癌,可放宽对胆道良性疾病的手术指征[3]。作者认为在动态定期观察的基础上,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还可适当放宽。合并有胆囊结石及局部胆囊壁增厚者,应怀疑有癌变的可能,对疑有癌变的病例术中常规剖开切除的胆囊检查并快速切片以明确诊断,对年龄>40岁、有症状、单发、广基、胆囊颈部、6~8 mm者也应重视,处理同上;以提高早期胆囊癌的发现率,避免因误诊与漏诊而做第2次确定性手术。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 胡丹(1964~),男,湖南永州人,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主要从事肝胆外科和脑外科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杨汉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与手术指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1):19
[2] 黄志强.加强对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1):643
[3] 祝学光.胆囊癌的病理类型转移及预后[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9):520
【收稿日期】 1999-12-17, http://www.100md.com
单位: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永州 425000
关键词:胆囊疾病;病理学;息肉;肿瘤;诊断,鉴别;治疗
湖南医学000240【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9421(2000)02-0137-01
由于B超的广泛应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发现愈来愈多,随之而来的胆囊切除亦不断增加。作者等对本院1984年1月至1999年1月经B超等诊断、手术及病理切片证实且资料完整的PLG 232例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2例中,男102例,女130例,年龄23~70岁。有临床症状者168例,主要表现为上腹隐痛或消化不良或模糊症状;无临床症状64例。本组病例均为B超下发现,2例疑恶变。其中20例经口服胆囊造影,4例诊断为PLG;36例经CT检查,20例诊断为PLG。发现PLG距手术时间最短3 d,最长2年。
, http://www.100md.com
1.2 B超声像 所受检病例均显示胆囊病变向胆囊腔内突出隆起,具有强回声或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光团,与囊壁紧贴或有蒂与壁相连,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其中“丹凤眼”征1例,胆囊内“充盈型”1例,经病理检查均为胆囊腺癌。PLG合并胆囊结石,可见囊内强光团伴声影、随体位改变32例;合并胆总管肝内胆管结石可见强光团伴声影6例。病变位于胆囊体部145例,底部61例,颈部26例。病变多发139例,单发93例。病变≤5 mm 91例,5~10 mm 114例,>10 mm 27例。
1.3 病理诊断 胆固醇息肉180例,炎性息肉16例,腺瘤样息肉14例,腺肌瘤12例,消化腺异位组织2例,腺瘤癌变2例,原发性腺癌6例。其中合并结石32例,合并慢性胆囊炎134例,另急性发作2例。
1.4 手术及预后 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快速切片38例。单纯胆囊切除224例为良性病变,其中加做胆总管探查取石置T管3例、置U管3例。恶性病变8例,其中剖腹探查活检2例,根治性胆囊切除5例(胆囊切除+胆囊床肝组织楔形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单纯胆囊切除1例。224例良性病变治愈,8例恶性病变中术后3月内死亡2例,1年内死亡3例,另3
, http://www.100md.com
例已存活5年以上,其中1例已存活15年,现仍健在。
2 讨论
2.1 诊断 B超具有对PLG检出灵敏度高、简便、经济、重复性好,并能动态观察PLG的大小、数量、基底、单发或多发、是否合并结石的情况,是早期发现PLG的首选有效检查。B超通过对PLG的胆囊壁及粘膜的细微变化的观察,可提高早期胆囊癌的发现率。其病灶大体病理表现为平坦型,而非带蒂形、无蒂形、表面隆起型;B超显像不明显,应引起注意。根据病变大小、部位、年龄可初步判别PLG的良恶性。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病变≥10 mm,年龄≥60岁应疑为恶性,位于胆囊颈部的单发病变≥10 mm者应高度怀疑。病变大小与其良恶性有显著差异(P<0.01),但病变<10 mm者也应警惕,本组1例病变8 mm×6 mm,切片确诊为原发性胆囊腺癌。因此,病变大小与其良恶性的关系并非绝对。
2.2 治疗 PLG的手术指征,多数学者的观点一致,认为年龄>50岁,病变直径>10 mm,单发病变、基底宽而无蒂、增大快,有症状者可考虑手术单纯胆囊切除[1]。由于胆囊癌的早期确诊率低,B超检查也有误诊[2],若要及时发现早期胆囊癌,可放宽对胆道良性疾病的手术指征[3]。作者认为在动态定期观察的基础上,胆囊切除的手术指征还可适当放宽。合并有胆囊结石及局部胆囊壁增厚者,应怀疑有癌变的可能,对疑有癌变的病例术中常规剖开切除的胆囊检查并快速切片以明确诊断,对年龄>40岁、有症状、单发、广基、胆囊颈部、6~8 mm者也应重视,处理同上;以提高早期胆囊癌的发现率,避免因误诊与漏诊而做第2次确定性手术。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 胡丹(1964~),男,湖南永州人,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主要从事肝胆外科和脑外科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杨汉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与手术指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1):19
[2] 黄志强.加强对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1):643
[3] 祝学光.胆囊癌的病理类型转移及预后[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9):520
【收稿日期】 1999-12-1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