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切除术后即时单剂放疗与分剂放疗的疗效分析
作者:虞和君 胡莹 李华
单位:虞和君(杭州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整形外科 310016);胡莹(杭州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整形外科 310016);李华(杭州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整形外科 310016)
关键词:即时单剂放疗;即时分剂放疗;增殖性瘢痕;瘢痕疙瘩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000208 摘要 研究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切除术后即时单剂放疗与术后即时分剂放疗疗效的差异。回顾性研究了1995年1月至1997年1月间用术后即时分剂放疗治疗的29例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以及1997年1月至1998年10月间用术后即时单剂放疗治疗的24例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时单剂放疗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较术后即时分剂放疗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Therapeutic evaluation between immediate fractioal dose and single dose radiotherapy after ulectomy
, http://www.100md.com
Yu Hejun Hu Ying Li Hua.
(Departement of Plastic Surgery, Sir Kun Run Shaw Hospital, Hangzhou 310016)
Abstract In a retrospective study, the results of postoperative immediate fractional dose radiotherapy and single dose radiotherapy in hypertrophic and keloid scar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Jan 1995 to Oct 1998. No obvious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Yet the latter possess much advantages, such as short course and low cost.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postoperative immdiate single dose radiotherapy was a more satisfactory method for hypertrophic and keloid scar.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Postoperative immediate single dose radiotherapy, Postoperative immediate fractional dose radiotherapy, Hypertrophic, Keloid scar
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由于胶原合成的速度和数量大大超过降解,局部胶原纤维过度沉积所致。两者在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上略有不同。在电镜下瘢痕疙瘩内成肌纤维细胞的数量远高于增殖性瘢痕,且排列紧密。临床上瘢痕疙瘩更好发于头、颈和胸骨中线,呈粉红色或紫红色,软骨样硬度,瘢痕边缘明显突出于其界限外,痛、痒症状较增殖性瘢痕稍轻。目前治疗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方法主要有:局部压迫治疗、局部注射治疗、硅胶膜贴敷治疗,手术治疗等,但疗效均不尽人意。术后即时分剂放疗虽疗效显著,但住院周期长,费用高。为进一步探讨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我们于1997年1月起改用术后即时单剂放疗,疗效满意。通过对53例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术后即时单剂放疗和术后即时分剂放疗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即时单剂放疗更具有疗程短,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1995年1月至1997年1月收治29例增殖性瘢痕、瘢痕疙瘩患者,其中增殖性瘢痕18例,瘢痕疙瘩11例。年龄12~42岁,男性17例,女性12例。部位:前胸部14例,下腹部6例,上肢4例,下肢2例,臀部2例,耳垂1例(甲组)。1997年1月至1998年10月共收治24例增殖性瘢痕、瘢痕疙瘩患者,其中增殖性瘢痕14例,瘢痕疙瘩10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15~40岁。部位:前胸部11例,下腹部7例,上肢4例,下肢及背部各1例(乙组)。各组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29个月。
1.2 手术方法 甲组6例,乙组4例采用局部皮瓣转移,其余均采用直接切除缝合。
1.3 放疗方法 甲组术后24小时内接受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每次剂量200~300 CGY,隔日1次,共6~8次,总剂量1800~2400CGY。乙组术后24小时内接受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单剂800~1000CGY。
, 百拇医药
2 评定标准
①显效:术后半年局部瘢痕基本平、软、色变浅、无疼痛、瘙痒等不适;②有效:术后半年瘢痕厚度降低1/3~2/3,没有或仅有轻度疼痛;③无效:术后半年瘢痕厚度降低不足1/3,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3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能如期拆线,乙组除有1例术后短期出现轻度红斑外无其他并发症。甲组显效率为79.3%(23/29),有效率(包括显效,下同)96.6%(28/29)。乙组显效率79.2%(19/24),有效率为95.9%(23/24)。用χ2检验,显效率对比χ2=0.14(χ20.05=3.84),有效率对比χ2=0.34,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采用皮瓣转移的患者无1例出现明显的瘢痕增生。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由于愈合阶段纤维母细胞过度增生所致,其主要病理表现为瘢痕组织内胶原及基质成分的大量沉积。临床上治疗增殖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主要方法有:局部压迫治疗、局部注射治疗[1~2]、硅胶膜贴敷治疗[3~4]、手术治疗等,但疗效均不尽人意。
纤维母细胞对放射线敏感,术后即时放疗能抑制其增生,从而使胶原合成减少,同时放射线可抑制切口处毛细血管的增生,减少炎症介质的含量[5]。从放射生物学角度来看瘢痕组织系晚反应组织,大分割剂量所获效应比小分割者强。我们的研究表明大剂量单剂放疗与小剂量分剂治疗无显著性差异。由于单剂放疗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皮肤张力是造成瘢痕过度增生不可忽视的因素。临床上由于担心导致更大范围的瘢痕增生,常采用单纯的手术切除缝合而忽视局部皮瓣转移在降低皮肤张力中的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局部皮瓣转移加即时放疗是一种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技术及分子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对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各种细胞因子[6],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蛋白[7]、胶原酶[8]在胶原的过度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及各种生物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望于不久的将来,瘢痕过度增殖这个古老而棘手的课题得以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谈 笑. 确炎舒松A局部注射加冷冻治疗瘢痕疙瘩. 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1995, 1: 29.
2.Krusche T, Worret WI.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keloids in vivo during treatment with intralesion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Arch Dermatol Res, 1995, 287(3-4): 289.
, 百拇医药
3.梁昭华, 李世荣, 杨建林, 等. 硅胶膜防治增生性瘢痕464例临床总结. 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1995, 1: 27.
4.Ahlering PA. Topical silastic gel sheeting for treating and controlling hypertrophic and keloid scars: case study. Dermatol Nurs, 1995, 7(5): 295.
5.Ollstein RN, Siegel HW, Gillooley JF, et al. Treatment of keloids by combined surgical excision and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X-ray therapy. Ann Plast Surg, 1981, 7(4): 281.
6.王文革, 钱云良, 商庆新. 细胞因子与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7, 3: 128.
7.谷元廷, 年时林. 增生性瘢痕中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的分布.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7, 10: 268.
8.管正玉, 程洪伟, 孙广慈, 等. 人体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胶原酶活性的检测.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7, 5: 112.
(收稿:1999-03-18), http://www.100md.com
单位:虞和君(杭州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整形外科 310016);胡莹(杭州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整形外科 310016);李华(杭州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整形外科 310016)
关键词:即时单剂放疗;即时分剂放疗;增殖性瘢痕;瘢痕疙瘩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000208 摘要 研究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切除术后即时单剂放疗与术后即时分剂放疗疗效的差异。回顾性研究了1995年1月至1997年1月间用术后即时分剂放疗治疗的29例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以及1997年1月至1998年10月间用术后即时单剂放疗治疗的24例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时单剂放疗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较术后即时分剂放疗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Therapeutic evaluation between immediate fractioal dose and single dose radiotherapy after ulectomy
, http://www.100md.com
Yu Hejun Hu Ying Li Hua.
(Departement of Plastic Surgery, Sir Kun Run Shaw Hospital, Hangzhou 310016)
Abstract In a retrospective study, the results of postoperative immediate fractional dose radiotherapy and single dose radiotherapy in hypertrophic and keloid scar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Jan 1995 to Oct 1998. No obvious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Yet the latter possess much advantages, such as short course and low cost.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postoperative immdiate single dose radiotherapy was a more satisfactory method for hypertrophic and keloid scar.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Postoperative immediate single dose radiotherapy, Postoperative immediate fractional dose radiotherapy, Hypertrophic, Keloid scar
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由于胶原合成的速度和数量大大超过降解,局部胶原纤维过度沉积所致。两者在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上略有不同。在电镜下瘢痕疙瘩内成肌纤维细胞的数量远高于增殖性瘢痕,且排列紧密。临床上瘢痕疙瘩更好发于头、颈和胸骨中线,呈粉红色或紫红色,软骨样硬度,瘢痕边缘明显突出于其界限外,痛、痒症状较增殖性瘢痕稍轻。目前治疗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方法主要有:局部压迫治疗、局部注射治疗、硅胶膜贴敷治疗,手术治疗等,但疗效均不尽人意。术后即时分剂放疗虽疗效显著,但住院周期长,费用高。为进一步探讨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我们于1997年1月起改用术后即时单剂放疗,疗效满意。通过对53例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术后即时单剂放疗和术后即时分剂放疗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即时单剂放疗更具有疗程短,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1995年1月至1997年1月收治29例增殖性瘢痕、瘢痕疙瘩患者,其中增殖性瘢痕18例,瘢痕疙瘩11例。年龄12~42岁,男性17例,女性12例。部位:前胸部14例,下腹部6例,上肢4例,下肢2例,臀部2例,耳垂1例(甲组)。1997年1月至1998年10月共收治24例增殖性瘢痕、瘢痕疙瘩患者,其中增殖性瘢痕14例,瘢痕疙瘩10例。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15~40岁。部位:前胸部11例,下腹部7例,上肢4例,下肢及背部各1例(乙组)。各组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29个月。
1.2 手术方法 甲组6例,乙组4例采用局部皮瓣转移,其余均采用直接切除缝合。
1.3 放疗方法 甲组术后24小时内接受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每次剂量200~300 CGY,隔日1次,共6~8次,总剂量1800~2400CGY。乙组术后24小时内接受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单剂800~1000CGY。
, 百拇医药
2 评定标准
①显效:术后半年局部瘢痕基本平、软、色变浅、无疼痛、瘙痒等不适;②有效:术后半年瘢痕厚度降低1/3~2/3,没有或仅有轻度疼痛;③无效:术后半年瘢痕厚度降低不足1/3,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3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能如期拆线,乙组除有1例术后短期出现轻度红斑外无其他并发症。甲组显效率为79.3%(23/29),有效率(包括显效,下同)96.6%(28/29)。乙组显效率79.2%(19/24),有效率为95.9%(23/24)。用χ2检验,显效率对比χ2=0.14(χ20.05=3.84),有效率对比χ2=0.34,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采用皮瓣转移的患者无1例出现明显的瘢痕增生。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由于愈合阶段纤维母细胞过度增生所致,其主要病理表现为瘢痕组织内胶原及基质成分的大量沉积。临床上治疗增殖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主要方法有:局部压迫治疗、局部注射治疗[1~2]、硅胶膜贴敷治疗[3~4]、手术治疗等,但疗效均不尽人意。
纤维母细胞对放射线敏感,术后即时放疗能抑制其增生,从而使胶原合成减少,同时放射线可抑制切口处毛细血管的增生,减少炎症介质的含量[5]。从放射生物学角度来看瘢痕组织系晚反应组织,大分割剂量所获效应比小分割者强。我们的研究表明大剂量单剂放疗与小剂量分剂治疗无显著性差异。由于单剂放疗具有疗效好、疗程短、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皮肤张力是造成瘢痕过度增生不可忽视的因素。临床上由于担心导致更大范围的瘢痕增生,常采用单纯的手术切除缝合而忽视局部皮瓣转移在降低皮肤张力中的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局部皮瓣转移加即时放疗是一种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技术及分子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对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各种细胞因子[6],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蛋白[7]、胶原酶[8]在胶原的过度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及各种生物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望于不久的将来,瘢痕过度增殖这个古老而棘手的课题得以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谈 笑. 确炎舒松A局部注射加冷冻治疗瘢痕疙瘩. 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1995, 1: 29.
2.Krusche T, Worret WI.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keloids in vivo during treatment with intralesion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Arch Dermatol Res, 1995, 287(3-4): 289.
, 百拇医药
3.梁昭华, 李世荣, 杨建林, 等. 硅胶膜防治增生性瘢痕464例临床总结. 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1995, 1: 27.
4.Ahlering PA. Topical silastic gel sheeting for treating and controlling hypertrophic and keloid scars: case study. Dermatol Nurs, 1995, 7(5): 295.
5.Ollstein RN, Siegel HW, Gillooley JF, et al. Treatment of keloids by combined surgical excision and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X-ray therapy. Ann Plast Surg, 1981, 7(4): 281.
6.王文革, 钱云良, 商庆新. 细胞因子与瘢痕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7, 3: 128.
7.谷元廷, 年时林. 增生性瘢痕中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的分布.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7, 10: 268.
8.管正玉, 程洪伟, 孙广慈, 等. 人体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胶原酶活性的检测.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7, 5: 112.
(收稿:1999-03-1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