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静脉安置永久起搏器术并发症及防治
作者:曹奋强
单位:杭州铁路中心医院内科,浙江 杭州 310009
关键词:起搏器,人工;并发症;防治
心脏杂志000236中图分类号:R318.1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5-3271(2000)02-0153-01
1 临床资料
我院1988-07~1999-04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例40例43次(二次手术3例次),男30例,女10例;年龄30~84岁,平均65.4岁。冠心病33例,心肌炎、特发性传导系障碍及肥厚性心肌病各1例,原因不明4例。起搏器安置指征:病窦21例,其中慢-快综合征13例;Ⅱ°~Ⅲ°A-VB 12例,窦性静止4例,S-AB 2例。肥厚性心肌病安置DDD起搏器1例。安置术径路:头静脉20例,锁骨下静脉19例,颈外静脉1例。起搏器品牌:PINNACLE 7例,Medtronic 9例;CPI 18例;Siemens 3例;Intermedics 3例。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与手术有关并发症 术中严重心律失常1例。经胸外拳击,静注利多卡因(达450 mg)、肾上腺素及电击除颤(300 J)后心脏恢复自主心律。局部渗血4例,囊袋血肿1例。其中1例经手指直接压迫起搏器处30 min止血。其余4例未经特殊处理,渗血好转。固定电极的螺丝未拧紧1例。穿刺静脉血栓形成1例。该患者系更换起搏器者,经扩血管及阿司匹林、肝素、尿激酶、腹蛇抗栓酶以及后期口服华法令等治疗共3个月,动脉痉挛及静脉栓塞情况均消失,肢体功能及皮肤色泽均正常,不影响起搏。
2.2 与脉冲发生器和电极有关并发症 起搏器故障1例,当日晚上发现无起搏信号,次日更换了起搏器。过度感知1例,调低感知。埋藏处局部肌肉跳动1例,半月后自愈。电极微脱位1例,第12天再次手术,调整电极位置后起搏良好。
3 讨论
本组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1997年全国统计数据1.5%[1],也高于中山医科大学报道的20.7%[2]。这可能与我院安置起搏器数量较少及统计年限有关。早期手术者因电极和起搏器质量及操作经验不足均是导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原因。
, 百拇医药
囊袋感染是安置起搏器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内报道发生率为8.1%(2.7%~14.3%)[3];国外报道0.4%~6%[4]。我院连续40例43次手术无感染,体会是消毒、对手术时间较长者,囊袋用庆大霉素冲洗后再置入起搏器,术前1 d至术后3 ~5 d静滴抗生素,术后早期活动对预防感染也极为重要。
囊袋出血也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多采用沙袋或弹性绷带压迫,出现渗血甚至血肿时,多无需特殊处理。术中操作细致,止血彻底对于预防其发生则至关重要[5]。
术后发生严重的静脉血栓并不多见,但无症状者静脉造影结果发现发生率为9%,更有报道达79%[4],治疗上则与其它原因产生的血栓处理一致。
起搏器故障及固定电极的螺丝未拧紧均于术后才发现,其原因与术中患者自主心率超过起搏频率而主观地认为起搏器工作良好。碰到类似情况应于关闭切口前作磁铁试验或提高起搏频率以证实起搏器工作良好,以免不必要的失误和二次手术。
, 百拇医药
总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但只要术前准备充分,熟悉起搏器系统的性能,操作熟练细致,大部分并发症是可以避免发生或及时处理的。
参考文献:
[1] 王方正,华 伟. 全国心脏起搏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临床应用调查[J]. 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1998,12(4):175.
[2] 张敏州,朱纯石. 安置415例永久起搏器的并发症分析[J]. 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1998,12(4):193.
[3] 起搏与心脏杂志编辑部.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836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 起搏与心脏,1998,2(2):100.
[4] 王方正,王瑞志. 心脏起搏并发症[A]. 见:陈 新,孙瑞龙,王方正. 临床心电生理学和心脏起搏[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08.
[5] 侯子山,邵明凤,徐同龙,等. 沙袋压迫对防止起搏术后囊袋出血的实际疗效观察[J]. 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1999,13(1):7.
[6] 孙建昌,唐惠英,刘 春,等. 永久性心脏起搏手术并发症的预防[J]。 实用内科杂志,1993,13(2):93.
收稿 1999-07-12, 百拇医药
单位:杭州铁路中心医院内科,浙江 杭州 310009
关键词:起搏器,人工;并发症;防治
心脏杂志000236中图分类号:R318.1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5-3271(2000)02-0153-01
1 临床资料
我院1988-07~1999-04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例40例43次(二次手术3例次),男30例,女10例;年龄30~84岁,平均65.4岁。冠心病33例,心肌炎、特发性传导系障碍及肥厚性心肌病各1例,原因不明4例。起搏器安置指征:病窦21例,其中慢-快综合征13例;Ⅱ°~Ⅲ°A-VB 12例,窦性静止4例,S-AB 2例。肥厚性心肌病安置DDD起搏器1例。安置术径路:头静脉20例,锁骨下静脉19例,颈外静脉1例。起搏器品牌:PINNACLE 7例,Medtronic 9例;CPI 18例;Siemens 3例;Intermedics 3例。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与手术有关并发症 术中严重心律失常1例。经胸外拳击,静注利多卡因(达450 mg)、肾上腺素及电击除颤(300 J)后心脏恢复自主心律。局部渗血4例,囊袋血肿1例。其中1例经手指直接压迫起搏器处30 min止血。其余4例未经特殊处理,渗血好转。固定电极的螺丝未拧紧1例。穿刺静脉血栓形成1例。该患者系更换起搏器者,经扩血管及阿司匹林、肝素、尿激酶、腹蛇抗栓酶以及后期口服华法令等治疗共3个月,动脉痉挛及静脉栓塞情况均消失,肢体功能及皮肤色泽均正常,不影响起搏。
2.2 与脉冲发生器和电极有关并发症 起搏器故障1例,当日晚上发现无起搏信号,次日更换了起搏器。过度感知1例,调低感知。埋藏处局部肌肉跳动1例,半月后自愈。电极微脱位1例,第12天再次手术,调整电极位置后起搏良好。
3 讨论
本组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1997年全国统计数据1.5%[1],也高于中山医科大学报道的20.7%[2]。这可能与我院安置起搏器数量较少及统计年限有关。早期手术者因电极和起搏器质量及操作经验不足均是导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原因。
, 百拇医药
囊袋感染是安置起搏器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内报道发生率为8.1%(2.7%~14.3%)[3];国外报道0.4%~6%[4]。我院连续40例43次手术无感染,体会是消毒、对手术时间较长者,囊袋用庆大霉素冲洗后再置入起搏器,术前1 d至术后3 ~5 d静滴抗生素,术后早期活动对预防感染也极为重要。
囊袋出血也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多采用沙袋或弹性绷带压迫,出现渗血甚至血肿时,多无需特殊处理。术中操作细致,止血彻底对于预防其发生则至关重要[5]。
术后发生严重的静脉血栓并不多见,但无症状者静脉造影结果发现发生率为9%,更有报道达79%[4],治疗上则与其它原因产生的血栓处理一致。
起搏器故障及固定电极的螺丝未拧紧均于术后才发现,其原因与术中患者自主心率超过起搏频率而主观地认为起搏器工作良好。碰到类似情况应于关闭切口前作磁铁试验或提高起搏频率以证实起搏器工作良好,以免不必要的失误和二次手术。
, 百拇医药
总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但只要术前准备充分,熟悉起搏器系统的性能,操作熟练细致,大部分并发症是可以避免发生或及时处理的。
参考文献:
[1] 王方正,华 伟. 全国心脏起搏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临床应用调查[J]. 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1998,12(4):175.
[2] 张敏州,朱纯石. 安置415例永久起搏器的并发症分析[J]. 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1998,12(4):193.
[3] 起搏与心脏杂志编辑部. 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836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 起搏与心脏,1998,2(2):100.
[4] 王方正,王瑞志. 心脏起搏并发症[A]. 见:陈 新,孙瑞龙,王方正. 临床心电生理学和心脏起搏[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08.
[5] 侯子山,邵明凤,徐同龙,等. 沙袋压迫对防止起搏术后囊袋出血的实际疗效观察[J]. 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1999,13(1):7.
[6] 孙建昌,唐惠英,刘 春,等. 永久性心脏起搏手术并发症的预防[J]。 实用内科杂志,1993,13(2):93.
收稿 1999-07-1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