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我国的呼吸病学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作者:何权瀛
单位:何权瀛(100044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000203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主要的呼吸病是肺结核。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90年代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肺结核的患病率、病死率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其后期合并症——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癌患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肺癌上升的更明显[1,2]。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并无大的改观,相反,出现或检出一些新的致病微生物,如嗜肺军团菌、卡氏肺孢子虫、衣原体、卡他莫兰汉氏菌等,细菌耐药日渐突出和严重。弥漫性间质性肺病患病率明显升高,职业性肺病的患病率又有所抬头。尽管近10年来呼吸病的医疗科研中引进了许多先进技术,如高分辨率CT、MRI、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但是必须承认,即使如此,至今我们对于许多呼吸病的发病机制仍旧知之不多,或者若明若暗,更令人不安的是我们对于许多已经能够确诊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八五期间由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完成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人口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总死亡率为137.56/10万,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22.77%,在各种疾病中居于首位,高于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中毒和心脏病,这其中还不包括肺结核(列为传染病)和肺癌(列为恶性肿瘤)。因此,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
, 百拇医药
绝大部分呼吸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的环境因素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目前对于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严重损害社会劳动力的各种呼吸疾病,几乎都与环境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引起的。从发病学角度来说,呼吸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决定了呼吸病的特点。呼吸系统是一个对外开放系统,时时刻刻与外界环境(主要是大气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4 h之内一个健康成人要呼出(或吸入)大约10 m×10 m×10 m空气。同时各级呼吸道粘膜下含有各种感受器,可以很快地对外界各种刺激作出反应。成人肺泡总面积约100 m×100 m,而肺泡毛细血管膜厚度仅0.6 μm,肺血流量又很大,从右心搏出的血液全部需要通过肺脏滤过,这种无时无刻、连续不断进行的气体交换决定了肺脏会不断地遭受到外界的各种有害因素损害,同时还会通过肺脏影响到全身其余脏器。
正常情况下呼吸系统具有一整套健全的防御免疫系统,包括上呼吸道屏障作用,气道粘膜上的粘液-纤毛系统的运输清除功能、局部体液和细胞免疫等,这些则构成了抵御外界有害因子的坚固防线。然而随着现代化工业的急剧发展,居住城市化,大气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大气污染日趋严重(颗粒物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空洞、温室效应、酸雨频仍,同时现代人的各种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吸毒更增加了呼吸系统的负担,无数新兴的产业和职业不可避免地增加职业性肺损害的机会[3,4]。此外,居室中小环境的变化,如室内装修、厨房烹调油烟等都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体肺脏构成巨大威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肺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承受更多的负担、面临更大危害的威胁。
, 百拇医药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这主要表现为对环境污染治理不利,控烟效果不显著,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反差,以吸烟问题为例,1996年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人群中吸烟率高达37.62%,比1984年上升了3.74%。我国现有烟民3亿多,占全世界总吸烟人数的25%还要多。而不吸烟者中,71.23%在家中、35.52%的人在公共场所、28.04%的人在工作场所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更令人吃惊的是我国30岁以下青年人吸烟率呈上升势头,与1984年相比,人群中开始吸烟的年龄提早了3岁,在3亿多烟民中未成年者竟有500万。另一方面,199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吸烟者中只有16.8%的人打算戒烟,9.4%的人正在戒烟,11.8%的人曾经戒过烟,但因缺乏有效的帮助和支持而失败,只有3.5%的人成功戒烟2年以上。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反常现象,除了一些主观因素外,最主要的是人们对于大气污染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引起呼吸病的特点认识不足。与某些急性损伤(如外伤、中毒)相比,各种环境因素引起肺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百拇医药
1.隐蔽性:上述各种有害因素(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苯并芘、焦油等)对于呼吸系统的损害常常是十分隐蔽的,不易被察觉,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2.渐进性与累积性:虽然上述危害十分隐蔽,但是这种损害几乎是无时不刻地、持续不断地进行,日积月累。
3.不可逆性:人体肺脏遭受的各种损害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将引起质变,最后引起肺气肿、肺心病、肺癌、肺间质纤维化等常常是不可逆的,那时再去治疗则晚矣。
正因为这样人们对于上述不良现象(如吸烟、大气污染)才会熟视无睹,漠然置之,容忍其存在,甚至会干出饮鸩止渴的蠢事。
可以预见,如果现在还不抓紧治理环境,搞好控烟工作,那么各种呼吸病的患病率、病死率就不会有更大的改观,我们将会为此而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去除致病因子,这一点对于防治呼吸病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说,21世纪呼吸病防治的改观和突破需要临床医学与环境医学、预防医学密切结合。从医学模式上讲,需要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尽快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从单一的个体转变为群体医学,从原有的消极治疗转变为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这才是医学的最高目标。
, 百拇医药
在医学发展过程中向微观深入,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以求逐渐阐明生命现象和疾病的本质,同时也需要向宏观拓展,以掌握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整体规律,两者缺一不可[3,5]。研究疾病是如何发生的,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使病人尽快康复,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即使在现代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现代医学所能达到的水平仍旧十分有限,与人民对于医学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有时甚至处于一种无奈的境地,因而下大力气研究如何使人们少得病即是现代医学的更高水准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穆魁津,纪树国,李熙康,等.我国近二十年来呼吸系疾病方面的主要成就.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79,2:129.
[2]罗慰慈.回顾与展望.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89,12:257.
[3]王汝宽.医学科技领域发展研究的战略思考.医学研究通讯,1993,22:1.
[4]吴阶平.瞻望未来迎接21世纪医学发展.医学与哲学,1994,1:1.
[5]巴德年.医学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我们的发展战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6,18:321.
收稿日期:1999-08-31, 百拇医药
单位:何权瀛(100044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000203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主要的呼吸病是肺结核。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90年代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肺结核的患病率、病死率显著下降,另一方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其后期合并症——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癌患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肺癌上升的更明显[1,2]。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并无大的改观,相反,出现或检出一些新的致病微生物,如嗜肺军团菌、卡氏肺孢子虫、衣原体、卡他莫兰汉氏菌等,细菌耐药日渐突出和严重。弥漫性间质性肺病患病率明显升高,职业性肺病的患病率又有所抬头。尽管近10年来呼吸病的医疗科研中引进了许多先进技术,如高分辨率CT、MRI、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但是必须承认,即使如此,至今我们对于许多呼吸病的发病机制仍旧知之不多,或者若明若暗,更令人不安的是我们对于许多已经能够确诊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八五期间由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完成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人口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总死亡率为137.56/10万,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22.77%,在各种疾病中居于首位,高于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中毒和心脏病,这其中还不包括肺结核(列为传染病)和肺癌(列为恶性肿瘤)。因此,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
, 百拇医药
绝大部分呼吸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的环境因素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目前对于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严重损害社会劳动力的各种呼吸疾病,几乎都与环境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引起的。从发病学角度来说,呼吸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决定了呼吸病的特点。呼吸系统是一个对外开放系统,时时刻刻与外界环境(主要是大气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4 h之内一个健康成人要呼出(或吸入)大约10 m×10 m×10 m空气。同时各级呼吸道粘膜下含有各种感受器,可以很快地对外界各种刺激作出反应。成人肺泡总面积约100 m×100 m,而肺泡毛细血管膜厚度仅0.6 μm,肺血流量又很大,从右心搏出的血液全部需要通过肺脏滤过,这种无时无刻、连续不断进行的气体交换决定了肺脏会不断地遭受到外界的各种有害因素损害,同时还会通过肺脏影响到全身其余脏器。
正常情况下呼吸系统具有一整套健全的防御免疫系统,包括上呼吸道屏障作用,气道粘膜上的粘液-纤毛系统的运输清除功能、局部体液和细胞免疫等,这些则构成了抵御外界有害因子的坚固防线。然而随着现代化工业的急剧发展,居住城市化,大气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大气污染日趋严重(颗粒物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空洞、温室效应、酸雨频仍,同时现代人的各种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吸毒更增加了呼吸系统的负担,无数新兴的产业和职业不可避免地增加职业性肺损害的机会[3,4]。此外,居室中小环境的变化,如室内装修、厨房烹调油烟等都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体肺脏构成巨大威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肺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承受更多的负担、面临更大危害的威胁。
, 百拇医药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这主要表现为对环境污染治理不利,控烟效果不显著,两者之间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反差,以吸烟问题为例,1996年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人群中吸烟率高达37.62%,比1984年上升了3.74%。我国现有烟民3亿多,占全世界总吸烟人数的25%还要多。而不吸烟者中,71.23%在家中、35.52%的人在公共场所、28.04%的人在工作场所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更令人吃惊的是我国30岁以下青年人吸烟率呈上升势头,与1984年相比,人群中开始吸烟的年龄提早了3岁,在3亿多烟民中未成年者竟有500万。另一方面,199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吸烟者中只有16.8%的人打算戒烟,9.4%的人正在戒烟,11.8%的人曾经戒过烟,但因缺乏有效的帮助和支持而失败,只有3.5%的人成功戒烟2年以上。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反常现象,除了一些主观因素外,最主要的是人们对于大气污染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引起呼吸病的特点认识不足。与某些急性损伤(如外伤、中毒)相比,各种环境因素引起肺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百拇医药
1.隐蔽性:上述各种有害因素(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苯并芘、焦油等)对于呼吸系统的损害常常是十分隐蔽的,不易被察觉,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2.渐进性与累积性:虽然上述危害十分隐蔽,但是这种损害几乎是无时不刻地、持续不断地进行,日积月累。
3.不可逆性:人体肺脏遭受的各种损害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将引起质变,最后引起肺气肿、肺心病、肺癌、肺间质纤维化等常常是不可逆的,那时再去治疗则晚矣。
正因为这样人们对于上述不良现象(如吸烟、大气污染)才会熟视无睹,漠然置之,容忍其存在,甚至会干出饮鸩止渴的蠢事。
可以预见,如果现在还不抓紧治理环境,搞好控烟工作,那么各种呼吸病的患病率、病死率就不会有更大的改观,我们将会为此而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去除致病因子,这一点对于防治呼吸病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说,21世纪呼吸病防治的改观和突破需要临床医学与环境医学、预防医学密切结合。从医学模式上讲,需要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尽快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从单一的个体转变为群体医学,从原有的消极治疗转变为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这才是医学的最高目标。
, 百拇医药
在医学发展过程中向微观深入,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以求逐渐阐明生命现象和疾病的本质,同时也需要向宏观拓展,以掌握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整体规律,两者缺一不可[3,5]。研究疾病是如何发生的,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使病人尽快康复,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即使在现代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现代医学所能达到的水平仍旧十分有限,与人民对于医学的期望值相差甚远,有时甚至处于一种无奈的境地,因而下大力气研究如何使人们少得病即是现代医学的更高水准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穆魁津,纪树国,李熙康,等.我国近二十年来呼吸系疾病方面的主要成就.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79,2:129.
[2]罗慰慈.回顾与展望.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89,12:257.
[3]王汝宽.医学科技领域发展研究的战略思考.医学研究通讯,1993,22:1.
[4]吴阶平.瞻望未来迎接21世纪医学发展.医学与哲学,1994,1:1.
[5]巴德年.医学科技的发展趋势和我们的发展战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96,18:321.
收稿日期:1999-08-3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