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作者:曾祥武
单位:曾祥武(浙江省武义县第二人民医院 武义 321203)
关键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0229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尚未明了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西医对此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笔者应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3例,女23例;年龄16~65岁,病程3个月~9年。诊断标准依据1986年成都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右下腹或脐周疼痛不适,大便粘液,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大便常规正常,钡灌肠造影无异常,排除器质性病变。
2 治疗方法
疏肝健脾,化湿祛浊,方由痛泻要方加味而成:柴胡10g,赤白芍各20g,炒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枳壳10g,防风15g,甘草10g。嗳气恶心加半夏、厚朴;肢倦乏力加党参、黄芪;腹冷痛、便溏,遇冷加剧加吴茱黄、乌药;大便溏粘不爽、口苦舌红加木香、黄连;畏寒肢冷、五更泄泻加附子、肉桂、补骨脂。每日1剂,早晚各1次,1周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4个疗程。服药期间,嘱患者忌食生、冷、硬及油腻肥厚腥辣之品。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基本正常,性状时软时糊;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性状呈糊状,有少量粘液;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大便次数及性状无改善。
3.2 疗效分析 近期治愈22例,占61%。显效9例,占25%。好转4例,占11%。无效1例,占3%。总有效率97%。
4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肠道无结构上缺陷的功能性疾病,其发病与神经调节紊乱,精神情志异常密切相关。临床观察本组病例因情志不调诱发或病情加重占84%左右。西药治疗主要以解痉止痛或促进胃肠蠕动,调节神经如镇静、抗焦虑、抗忧郁等为主,效果不佳。而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具有其独到之处。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属“泄泻”、“便秘”、“腹痛”范畴。其发病多由情志不调、饮食不节等复合因素所致,病在脾胃,涉及肝肾。诚如唐容川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难免。脾主运化,输布水谷;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调脾旺则气机通畅,运化有健,水谷得以化生气血,湿浊难出。反之肝郁气滞,横逆乘牌,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混杂而下成泄泻。气机壅滞而腹痛。若气机不畅饮食停滞或肝阴不足,津枯液燥也可发为便秘。脾虚日久,穷必及肾,肾阳不足而不能温养脾,故腹痛、肠鸣即泄泻。治宜疏肝健脾、化湿祛浊,痛泻要方中柴胡、枳壳疏肝理气;当归、芍药养血柔肝,两者配伍,一疏一柔,使肝气条达,肝阴得以滋润,气血得以调和;白术、茯苓、甘草健脾补虚,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诸药合用,随证加减,共奏良效。
收稿日期:1999-06-30, http://www.100md.com
单位:曾祥武(浙江省武义县第二人民医院 武义 321203)
关键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0229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尚未明了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西医对此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笔者应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3例,女23例;年龄16~65岁,病程3个月~9年。诊断标准依据1986年成都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右下腹或脐周疼痛不适,大便粘液,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大便常规正常,钡灌肠造影无异常,排除器质性病变。
2 治疗方法
疏肝健脾,化湿祛浊,方由痛泻要方加味而成:柴胡10g,赤白芍各20g,炒白术15g,茯苓15g,陈皮10g,枳壳10g,防风15g,甘草10g。嗳气恶心加半夏、厚朴;肢倦乏力加党参、黄芪;腹冷痛、便溏,遇冷加剧加吴茱黄、乌药;大便溏粘不爽、口苦舌红加木香、黄连;畏寒肢冷、五更泄泻加附子、肉桂、补骨脂。每日1剂,早晚各1次,1周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4个疗程。服药期间,嘱患者忌食生、冷、硬及油腻肥厚腥辣之品。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基本正常,性状时软时糊;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性状呈糊状,有少量粘液;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大便次数及性状无改善。
3.2 疗效分析 近期治愈22例,占61%。显效9例,占25%。好转4例,占11%。无效1例,占3%。总有效率97%。
4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是常见的肠道无结构上缺陷的功能性疾病,其发病与神经调节紊乱,精神情志异常密切相关。临床观察本组病例因情志不调诱发或病情加重占84%左右。西药治疗主要以解痉止痛或促进胃肠蠕动,调节神经如镇静、抗焦虑、抗忧郁等为主,效果不佳。而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具有其独到之处。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属“泄泻”、“便秘”、“腹痛”范畴。其发病多由情志不调、饮食不节等复合因素所致,病在脾胃,涉及肝肾。诚如唐容川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难免。脾主运化,输布水谷;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调脾旺则气机通畅,运化有健,水谷得以化生气血,湿浊难出。反之肝郁气滞,横逆乘牌,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混杂而下成泄泻。气机壅滞而腹痛。若气机不畅饮食停滞或肝阴不足,津枯液燥也可发为便秘。脾虚日久,穷必及肾,肾阳不足而不能温养脾,故腹痛、肠鸣即泄泻。治宜疏肝健脾、化湿祛浊,痛泻要方中柴胡、枳壳疏肝理气;当归、芍药养血柔肝,两者配伍,一疏一柔,使肝气条达,肝阴得以滋润,气血得以调和;白术、茯苓、甘草健脾补虚,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诸药合用,随证加减,共奏良效。
收稿日期:1999-06-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