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按手法整复半个肱骨小头骨折11例
作者:唐志宁
单位:唐志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医院 510030)
关键词:
中华创伤杂志000229 半个肱骨小头骨折也称Hahn-steinthal骨折,骨折块本身即为肱骨小头前半和相当部分滑车,分离的骨折块向上移位或伴有旋转移位,闭合手法整复较困难。笔者于1988年开始采用双拇指推挤按压手法整复该型损伤11例,9例获得成功。现总结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6例;年龄14~47岁,平均25.5岁。交通伤2例,摔伤9例。11例均为新鲜闭合性损伤。右侧5例,左侧6例。受伤至就诊时间3 h~15 d,平均3.5 d。11例中合并桡骨头骨折1例,合并肱骨外髁骨折1例;漏诊2例;7例伤后曾在院外经手法整复不成功。症状与体征:肘部外侧肿痛,肘屈伸功能障碍,被动屈伸局部疼痛加剧,肘窝压痛明显,前臂纵向叩击肱骨小头部位疼痛。X线片示:骨折发生在肱骨小头基底部,骨折线在冠状面上,骨折块向上移位或伴旋转移位。
, 百拇医药
2.治疗:患者仰卧位,患肢外展45°,前臂旋后,屈肘30°(以肘伸直为0°)。1名助手固定上臂,另1名助手握持腕部,术者背向患者。双手合抱肱骨远端,两拇指置于肘窝前上方,触摸到骨折块后将两拇指置于其上缘,嘱助手行拔伸牵引,加大肱桡关节间隙,在维持牵引下,术者两拇指同时用力向前向下推挤按压骨折块,在垂直压力作用下肘关节被动屈曲约呈45°。术者双手仍合抱肘部,当肘关节在牵引下回复近伸直位时,术者两拇指重复再向前下方推挤按压3~5次(图1)。常可听到骨折块回纳响声,屈肘检查无障碍,压痛不明显则提示骨折块已复位。屈肘100°~110°,前臂旋后,后侧夹板作超肘关节固定4~6周。
图1 半个肱骨小头骨折,两拇指推挤按压手法复位示意图
3.结果:本组11例均采用该手法整复,9例获整复成功,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超过10 d复位失败,手法复位总成功率为82%。随访1~3年,疗效评定参考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科诊断疗效标准[1],结果治愈9例,未愈2例,9例均获骨性愈合,未见发生关节不稳和肘外翻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 百拇医药
讨 论
肱骨小头骨折为肘部少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肘部骨折0.5%~1.0%,闭合手法整复较困难。有学者主张整复时在伸肘位行手法牵引,于肘部前上方用手指将骨折块向下推挤回原位,屈肘90°固 定[2]。亦有主张在肘内翻位行手法整复。Kleiger的手法是:前臂旋后,肘伸直及内翻,再向下推挤骨折块,屈肘90°,前臂旋前位制动。国内学者主张在轻度屈肘位(肘在30° 伸直位),将骨折块向下向后用力推按,使之复位,屈肘100°,夹板固定。治疗方法虽异,疗效都较好。笔者于1998年采用近伸肘位,双拇指推挤按压手法整复11例半个肱骨小头骨折,9例获得成功。其手法轻巧,简易可行,疗效满意。该手法特点是:采用对抗牵引,加大肱桡关节间隙,在维持牵引下,两拇指直接将骨折块压入骨折床。在垂直重复推挤按压过程中,肘关节被动屈伸,利用关节腔负压,以及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协助复位,比采用单纯的推按手法整复骨折块较易获得复位。复位手法应轻巧,用力均匀、连贯,挤压力量不宜过重。对1周内的半个肱骨小头骨折,不论骨折块向上分离移位或伴旋转移位,均可整复成功。屈肘100°~110°,前臂旋后位,由相应的桡骨小头浅凹形关节面对骨折块前突呈球形关节软骨面产生顶压作用,骨折块即不易移位。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科症状诊断疗效标准.第1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社. 1997.112
[3]陈中伟,主编.创伤骨科与断肢再植.第1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94-96.
收稿日期:1999-01-01, 百拇医药
单位:唐志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医院 510030)
关键词:
中华创伤杂志000229 半个肱骨小头骨折也称Hahn-steinthal骨折,骨折块本身即为肱骨小头前半和相当部分滑车,分离的骨折块向上移位或伴有旋转移位,闭合手法整复较困难。笔者于1988年开始采用双拇指推挤按压手法整复该型损伤11例,9例获得成功。现总结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6例;年龄14~47岁,平均25.5岁。交通伤2例,摔伤9例。11例均为新鲜闭合性损伤。右侧5例,左侧6例。受伤至就诊时间3 h~15 d,平均3.5 d。11例中合并桡骨头骨折1例,合并肱骨外髁骨折1例;漏诊2例;7例伤后曾在院外经手法整复不成功。症状与体征:肘部外侧肿痛,肘屈伸功能障碍,被动屈伸局部疼痛加剧,肘窝压痛明显,前臂纵向叩击肱骨小头部位疼痛。X线片示:骨折发生在肱骨小头基底部,骨折线在冠状面上,骨折块向上移位或伴旋转移位。
, 百拇医药
2.治疗:患者仰卧位,患肢外展45°,前臂旋后,屈肘30°(以肘伸直为0°)。1名助手固定上臂,另1名助手握持腕部,术者背向患者。双手合抱肱骨远端,两拇指置于肘窝前上方,触摸到骨折块后将两拇指置于其上缘,嘱助手行拔伸牵引,加大肱桡关节间隙,在维持牵引下,术者两拇指同时用力向前向下推挤按压骨折块,在垂直压力作用下肘关节被动屈曲约呈45°。术者双手仍合抱肘部,当肘关节在牵引下回复近伸直位时,术者两拇指重复再向前下方推挤按压3~5次(图1)。常可听到骨折块回纳响声,屈肘检查无障碍,压痛不明显则提示骨折块已复位。屈肘100°~110°,前臂旋后,后侧夹板作超肘关节固定4~6周。
图1 半个肱骨小头骨折,两拇指推挤按压手法复位示意图
3.结果:本组11例均采用该手法整复,9例获整复成功,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超过10 d复位失败,手法复位总成功率为82%。随访1~3年,疗效评定参考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科诊断疗效标准[1],结果治愈9例,未愈2例,9例均获骨性愈合,未见发生关节不稳和肘外翻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 百拇医药
讨 论
肱骨小头骨折为肘部少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肘部骨折0.5%~1.0%,闭合手法整复较困难。有学者主张整复时在伸肘位行手法牵引,于肘部前上方用手指将骨折块向下推挤回原位,屈肘90°固 定[2]。亦有主张在肘内翻位行手法整复。Kleiger的手法是:前臂旋后,肘伸直及内翻,再向下推挤骨折块,屈肘90°,前臂旋前位制动。国内学者主张在轻度屈肘位(肘在30° 伸直位),将骨折块向下向后用力推按,使之复位,屈肘100°,夹板固定。治疗方法虽异,疗效都较好。笔者于1998年采用近伸肘位,双拇指推挤按压手法整复11例半个肱骨小头骨折,9例获得成功。其手法轻巧,简易可行,疗效满意。该手法特点是:采用对抗牵引,加大肱桡关节间隙,在维持牵引下,两拇指直接将骨折块压入骨折床。在垂直重复推挤按压过程中,肘关节被动屈伸,利用关节腔负压,以及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协助复位,比采用单纯的推按手法整复骨折块较易获得复位。复位手法应轻巧,用力均匀、连贯,挤压力量不宜过重。对1周内的半个肱骨小头骨折,不论骨折块向上分离移位或伴旋转移位,均可整复成功。屈肘100°~110°,前臂旋后位,由相应的桡骨小头浅凹形关节面对骨折块前突呈球形关节软骨面产生顶压作用,骨折块即不易移位。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科症状诊断疗效标准.第1版. 北京: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社. 1997.112
[3]陈中伟,主编.创伤骨科与断肢再植.第1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94-96.
收稿日期:1999-01-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