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温里剂 > 温经散寒 > 当归四逆汤 > 黄芪桂枝五物汤
编号:10230279
黄芪及其制剂不良反应
http://www.100md.com 《时珍国医国药》 2000年第2期
     作者:陈少萍

    单位:陈少萍(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广西 南宁 530003)

    关键词:

    时珍国医国药000292 黄芪,味甘微温,无毒,入肺、脾二经,《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生用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炙用补中益气,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补气药。关于黄芪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多有报道,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1 不良反应

    1.1 失眠:陈氏[1]报道黄芪致失眠2例。患者,女,心悸怔忡半年有余,方用归脾汤加减,其中炙黄芪30 g,服后彻夜不眠。原方去黄芪,继服3剂,嗣后心悸已除,睡眠转佳。患者,女,盗汗,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其中炙黄芪30 g,进药3剂后盗汗减轻,但整夜不眠。原方去黄芪,再进3剂,服后盗汗已除,睡眠改善。
, http://www.100md.com
    1.2 低毒性感染:周氏[2]报道,患者,男,风湿史3 a,因左手掌酸痛,于左上肢外穴处注射黄芪注射液1 ml。次日,左上肢肿痛,左手指不能合拢,左肩活动受限。后用“三黄汤”“蕲艾鹅不食草”煎水交替外洗,半年后,症状有所改善。现左手指及拇指合拢欠佳,左上肢比右上肢约缩小1.5 cm,X线检查示:左肱骨低毒性感染。

    1.3 黄疸:尹氏[3]报道3例药剂人员在加工鲜黄芪过程中,目、身、尿相继发黄,周身微有乏力,无发热,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诊为药物性黄疸。经脱离现场及肝泰乐,维生素C等对症治疗,12 d后恢复正常。杨氏[4]报道,某心肌炎患者以10%葡萄糖注射液400 ml,黄芪注射液5~6支/d静注,同时每日还口服汤药黄芪30 g,连续用药10 d后出现黄疸。立即停用黄芪,查肝功能,转氨酶正常,麝香酚浓度正常,黄疸指数23(高于正常范围)。停药1周后黄疸消失,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再次用黄芪,3 d后又出现黄疸,停药1周后黄疸消失。
, http://www.100md.com
    1.4 肢痛:史氏[5]报道,患者,男,因脑血栓拟当归四逆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其中黄芪30 g。15剂后大见好转,惟左手足仍感软弱,略肿胀。继用上方加黄芪至100 g,服药30 min后四肢剧烈疼痛,伴有震颤及全身热气走窜感。遂减黄芪为50 g,继服1剂,无上述症状。第3剂仍原量服用,又出现肢痛震颤。

    1.5 过敏性休克:劳氏[6]报道,一耳鸣患者肌注黄芪注射液4 ml,约40 min后感到鼻内瘙痒,打喷嚏,继而全身皮肤出现融合成大片的红色风团,伴胸闷,恶心,神志不清,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经抗休克、抗过敏治疗,1 h后好转。

    1.6 过敏:李氏[7]报道,某心肌炎女患者,以10%葡萄糖500 ml,黄芪注射液2支(4 ml)静注,1次/d。2 d后,滴注部位左侧肘关节以下皮肤出现弥漫性荨麻疹样皮疹,继而全身瘙痒,伴口干面红,心悸胸闷。患者无药物过敏史。即停止静点,予抗过敏治疗,2 d后皮疹消失。杨氏[8]报道,一患者3 a来长期持续尿常规PRO(++),服中药7剂后诸恙显减,后随证加黄芪30 g,服药30 min后,患者全身出风疹样皮疹,以颈、胸部为基,奇痒难忍。停药观察,1 d后皮疹全消。后将原方去黄芪续服,未再出现过敏症状。魏氏[9]报道,一慢性肾炎患者,药用党参30 g,黄芪30 g,白术15 g,干姜9 g,附子3 g,陈皮9 g,茯苓30 g,车前子20 g。服3剂后即周身瘙痒,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并相继在四肢、躯干部出现散在性风团、红色丘疹。改服强的松、息斯敏、双氢克尿噻等药后,诸症消失。后用黄芪做斑贴实验,结果为阳性。
, http://www.100md.com
    1.7 高血压:王氏[10]报道大剂量黄芪致高血压5例,患者均无高血压病史。服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其中黄芪用量最大60 g,最小30 g,服药最多20剂,最少6剂。病人血压升高同时,程度不同地出现头痛、眩晕、烦躁、胸闷等症。有3例病人继续服用去黄芪的原中药方,1例头痛等症状消失,血压逐渐恢复正常,2例症状基本消失,收缩压正常,舒张压在临界水平;另2例病人停服中药后经对症处理,头痛等症消失,血压恢复正常。

    2 讨论

    黄芪作为补气要药,补而不滞,温而不燥,甘而不壅,备受古今医家推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双向调节作用,机体方面承受力对药物反应有一定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病人不适补药,蛮补增病。有关黄芪的禁忌证,《本草经疏》指出:“胸膈气闷,肠胃有积滞者勿用;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甚,下焦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者忌之”。黄芪的常用剂量为9~30 g,若剂量过大,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应引起注意。张氏[11]认为,某些病例可能与制剂有关,如注射剂纯度不够,还存在一些潜在性的抗原杂质,或者在制剂中加入添加剂等。临床医师应更好地掌握药物的性能、用量、适应症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药证相符,配伍得当,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合理。■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陈少萍(1974-),女(汉族),广西人,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药师,学士学位.

    参考文献:

    [1]陈颖异,陈成立.服用黄芪引起失眠2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16(3)∶44~45

    [2]周芝松.黄芪注射液穴注致低毒性感染1例[J].广东医学,1995,16(2)∶138~139

    [3]尹淑良,庄家骊,高慧生.整理加工鲜黄芪引起黄疸3例报道[J].内蒙古中医药,1995,14(4)∶39

    [4]杨香爱,刘翠芬,甄荣丽.应用黄芪治疗心肌炎出现黄疸1例[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1)∶91~92

    [5]史学茂.大剂量黄芪引起剧烈肢痛[J].陕西中医,1991,12(4)∶182
, 百拇医药
    [6]劳力民,邱家全.肌注黄芪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J].临床皮肤科杂志,1988,17(2)∶108

    [7]李玉梅.黄芪注射液致过敏1例报告[J].新中医,1997,29(5)∶56

    [8]杨润兰.黄芪致过敏1例报告[J].新中医,1997,29(5)∶57

    [9]魏 峰.崔云刚,张德峰,等.服黄芪复方煎剂出现过敏反应1例[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4)∶250~251

    [10]王清华,张家驹.大剂量黄芪致高血压5例分析[J].山东中医杂志,1996,15(8)∶351

    [11]张秋菊.某些中草药过敏及毒性反应的机理[J].中草药,1991,22(5)∶233

    收稿日期:1999-08-03

    修订日期:1999-09-2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