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大腿化脓性筋膜炎合并急性化脓性膝关节炎16例临床报道熊侃
作者:
单位:熊侃(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 湖北 武汉 430200)
关键词:化脓性骨关节炎;筋膜炎;治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000221 中图分类法:R686.3;R68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205(200 0)02-0040-02
自1996年至1998年治疗儿童大腿化脓性筋膜炎合并急性化脓性膝关节 炎16例,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6例,所有病例初诊即属化脓性筋膜炎合并急性化脓性膝关节感染,其中男性13例 ,女性3例,年龄6~13岁,右侧11例,左侧5例,均为单侧发病,病史最短5天,最长12天, 有近期呼吸道感染史者11例,大腿软组织挫伤史3例,大腿开放性损伤2例。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2.1 穿刺抽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物试验。
2.2 手术治疗
2.2.1 大腿筋膜切开引流:脓肿范围大者,如自髋关节外后方至大腿内下侧者,可作上外 、下内对侧纵切口,彻底搔刮清除坏死组织,仔细探查相邻筋膜是否感染,最后大量盐水冲 洗。
2.2.2 膝关节前内、外侧切开引流:在髌骨内、外缘作平行纵行切口,进入关节腔内,清 除脓液及坏死组织,用刮匙将髌上囊,绳肌腱滑液囊,腓肠肌内侧头滑液囊及半月板周围 隐窝内的病组织彻底清除,大量盐水冲洗。
2.2.3 在闭式冲洗引流前,将感染的筋膜间隙与膝关节囊及滑囊之间的通道缝合,使之分 隔成二个独立的腔室,避免因串通的导致交互式感染,我们称为合病分隔治疗。
, 百拇医药
2.3 术后作下肢石膏托外固定于膝关节功能位。
2.4 药物治疗,术后大剂量联合抗感染,一般将抗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及厌氧菌三类药物联合使用,药敏报告结果后, 选最为敏感药物作静脉滴注,并作为闭式冲洗引流药物,5天后引流液仍混浊者,作二次细 菌培养加药敏试验,重新选择敏感药物。
2.5 在闭式引流液澄明后一天,先关闭引流一天,再次引流如果液体澄明则 拔除引流管,外敷金黄散并加压包扎,以黄连膏合药物纱条收口。
2.6 切口及引流口愈合后开始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辅助轻柔关节屈伸活动,关节僵 硬、甚者给予中药物熏洗,并持续口服抗生素10天。
2.7 对贫血患儿给予少量多次输血,并给免疫增强药物。
3 治疗结果
, http://www.100md.com
16例平均住院时间35天,随防6月,13例治愈合(切口、引流口愈合,膝关节功能正常 ),3例好转(切口、引流口愈合,膝关节僵硬时间长)。
4 讨论
4.1 本组16例,其中11例有近期呼吸道感染史,3例有软组织挫伤史,2例清 创不彻底导致,说明儿童该病多源于血源性感染,由于关节感染属严重致残性疾病,所以早 期诊断极为重要,临床观察主要是,患儿是否烦燥,持续发热、哭啼,不愿意活动,关节被 动活动是否疼痛等,必要时早期穿刺镜检确诊。
4.2 本组病例中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感染12例,特异性 细菌感染4例,其中有3例在闭式冲洗引流后的第二次细菌培养中检出耐药致病菌,这说明 抗 生素应用使细菌菌株发生变迁,一些对抗生素敏感的病菌被抑制或杀灭,而原来致病力较弱 的非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逐渐上升为主要致病菌,发生继发感染呈交叉感染。这也提示我们 在明确致病菌前药物选择要广谱、联合,致病菌明确后则要敏感、联合用药,临床疗效充分 反映了这一点。
, http://www.100md.com
4.3 膝关节反复交叉感染会导致脓液对关节软骨面甚至骨的侵蚀,最 终关节病废。我们在术中将感染的筋膜间隙与膝关节史之间的通道缝合关闭,使之成为二个 独立腔隙,使得膝关节避免反复感染,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少数筋膜间隙因坏死组织流注 可出现新的局部性脓肿,本组病例中有一例在术后出现小腿内上方筋膜间隙感染,而第2次切排,新脓肿出现后未侵蚀膝关节。
4.4 免疫机制下降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增强患儿免疫能力对增强药 物疗效缩短病程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加强高蛋白饮食的摄入,对贫血者少量多次输新鲜血, 辅助使用免疫增强药物,本组病例中3例因资金不足未进行该项治疗,病程长达2个月,而 且关节活动受限程度较高。
4.5 中药外治:金黄散外敷有利于局部肿胀消退,黄连膏对于引流口的愈合亦有 明显的促进作用。这说明中药有广谱抗炎作用。中药外洗方法有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的作用 ,更是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4.6 外固定 本组病例石膏外固定时间均以拔出引流管后3天为准,时间 短则影响到引流通畅,时间长则会加重膝关节僵硬程度。
作者简介:熊侃(1964-),男(汉族),武汉市人,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 赵炬才,张铁良.骨与关节感染外科学.北京: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1991 ,64
[2] 过邦辅,蔡体栋,编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320
收稿日期:1999-07-15, 百拇医药
单位:熊侃(武汉市江夏区中医院 湖北 武汉 430200)
关键词:化脓性骨关节炎;筋膜炎;治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000221 中图分类法:R686.3;R68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205(200 0)02-0040-02
自1996年至1998年治疗儿童大腿化脓性筋膜炎合并急性化脓性膝关节 炎16例,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6例,所有病例初诊即属化脓性筋膜炎合并急性化脓性膝关节感染,其中男性13例 ,女性3例,年龄6~13岁,右侧11例,左侧5例,均为单侧发病,病史最短5天,最长12天, 有近期呼吸道感染史者11例,大腿软组织挫伤史3例,大腿开放性损伤2例。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2.1 穿刺抽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物试验。
2.2 手术治疗
2.2.1 大腿筋膜切开引流:脓肿范围大者,如自髋关节外后方至大腿内下侧者,可作上外 、下内对侧纵切口,彻底搔刮清除坏死组织,仔细探查相邻筋膜是否感染,最后大量盐水冲 洗。
2.2.2 膝关节前内、外侧切开引流:在髌骨内、外缘作平行纵行切口,进入关节腔内,清 除脓液及坏死组织,用刮匙将髌上囊,绳肌腱滑液囊,腓肠肌内侧头滑液囊及半月板周围 隐窝内的病组织彻底清除,大量盐水冲洗。
2.2.3 在闭式冲洗引流前,将感染的筋膜间隙与膝关节囊及滑囊之间的通道缝合,使之分 隔成二个独立的腔室,避免因串通的导致交互式感染,我们称为合病分隔治疗。
, 百拇医药
2.3 术后作下肢石膏托外固定于膝关节功能位。
2.4 药物治疗,术后大剂量联合抗感染,一般将抗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及厌氧菌三类药物联合使用,药敏报告结果后, 选最为敏感药物作静脉滴注,并作为闭式冲洗引流药物,5天后引流液仍混浊者,作二次细 菌培养加药敏试验,重新选择敏感药物。
2.5 在闭式引流液澄明后一天,先关闭引流一天,再次引流如果液体澄明则 拔除引流管,外敷金黄散并加压包扎,以黄连膏合药物纱条收口。
2.6 切口及引流口愈合后开始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辅助轻柔关节屈伸活动,关节僵 硬、甚者给予中药物熏洗,并持续口服抗生素10天。
2.7 对贫血患儿给予少量多次输血,并给免疫增强药物。
3 治疗结果
, http://www.100md.com
16例平均住院时间35天,随防6月,13例治愈合(切口、引流口愈合,膝关节功能正常 ),3例好转(切口、引流口愈合,膝关节僵硬时间长)。
4 讨论
4.1 本组16例,其中11例有近期呼吸道感染史,3例有软组织挫伤史,2例清 创不彻底导致,说明儿童该病多源于血源性感染,由于关节感染属严重致残性疾病,所以早 期诊断极为重要,临床观察主要是,患儿是否烦燥,持续发热、哭啼,不愿意活动,关节被 动活动是否疼痛等,必要时早期穿刺镜检确诊。
4.2 本组病例中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感染12例,特异性 细菌感染4例,其中有3例在闭式冲洗引流后的第二次细菌培养中检出耐药致病菌,这说明 抗 生素应用使细菌菌株发生变迁,一些对抗生素敏感的病菌被抑制或杀灭,而原来致病力较弱 的非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逐渐上升为主要致病菌,发生继发感染呈交叉感染。这也提示我们 在明确致病菌前药物选择要广谱、联合,致病菌明确后则要敏感、联合用药,临床疗效充分 反映了这一点。
, http://www.100md.com
4.3 膝关节反复交叉感染会导致脓液对关节软骨面甚至骨的侵蚀,最 终关节病废。我们在术中将感染的筋膜间隙与膝关节史之间的通道缝合关闭,使之成为二个 独立腔隙,使得膝关节避免反复感染,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少数筋膜间隙因坏死组织流注 可出现新的局部性脓肿,本组病例中有一例在术后出现小腿内上方筋膜间隙感染,而第2次切排,新脓肿出现后未侵蚀膝关节。
4.4 免疫机制下降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增强患儿免疫能力对增强药 物疗效缩短病程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加强高蛋白饮食的摄入,对贫血者少量多次输新鲜血, 辅助使用免疫增强药物,本组病例中3例因资金不足未进行该项治疗,病程长达2个月,而 且关节活动受限程度较高。
4.5 中药外治:金黄散外敷有利于局部肿胀消退,黄连膏对于引流口的愈合亦有 明显的促进作用。这说明中药有广谱抗炎作用。中药外洗方法有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的作用 ,更是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4.6 外固定 本组病例石膏外固定时间均以拔出引流管后3天为准,时间 短则影响到引流通畅,时间长则会加重膝关节僵硬程度。
作者简介:熊侃(1964-),男(汉族),武汉市人,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 赵炬才,张铁良.骨与关节感染外科学.北京: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1991 ,64
[2] 过邦辅,蔡体栋,编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320
收稿日期:1999-07-1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