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颤动与QTc离散度的关系
作者:张寄銮
单位:张寄銮(武汉市第二医院内科(武汉,430014))
关键词: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000224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室颤动与QTc离散度(QTcd)的增加有关,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1987~1997年间资料完整、在24 h收住我院CCU病房,并且在发病后1周内明确发生心室颤动的AMI患者25例为室颤组:随机抽取同期发病而在1周内未发生心室颤动者150例为非室颤组。AMI的诊断依据为典型的心电图,血清AST、CPK、CPK-MB、LDH增高。入选病例均无电解质紊乱及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室颤组中,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5岁;非室颤组中,男103例,女47例,平均年龄67.5岁。两组175例患者AMI发生的部位,前壁50例,广泛前壁70例,下壁及正后壁55例。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入院即刻首次检查标准12导联心电图,均在48 h内完成。除T波不清或Tu分界不清的导联外,每例患者测量导联数不少于6个,同一导联测量3个QT间期,计算QTc均值,最长的QTc与最短的QTc之差即为QTcd。
2 结果
室颤组与非室颤组、前壁与下壁AMI患者的QTcmax,QTcmin及QTcd值见表1、表2。AMI患者QTcd值与心室颤动的关系见表3。
表1 室颤组与非室颤组的QTcmax、QTcmin及QTcd值的比较 ms,±s 组别
QTcmax
QTcmin
, 百拇医药
QTcd
室颤组
476.6±31.2
403.3±15.7
73.1±17.61)
非室颤组
432.5±23.2
402.6±10.5
29.9±13.3
与非室颤组比较1)P<0.05
表2 前壁与下壁AMI的QTcmax、QTcmin及QTcd值比较 ms,±s AMI部位
, 百拇医药
例数
QTcmax
QTcmin
QTcd
前壁(含广泛前壁)
120
435.6±40.0
405.4±31.5
30.2±5.5
下壁(含正后壁)
55
438.2±41.3
, 百拇医药
408.3±33.3
29.9±6.3
P值
>0.05
>0.05
>0.05
表3 AMI QTcd值与心室颤动的关系 例数(%) 组别
例数
QTcd值/ms
>100
40~100
<40
, 百拇医药
室颤组
25
22(88.0)
2(8.0)
1(4.0)
非室颤组
150
0
8(5.3)
142(94.7)
3 讨论
AMI早期常有QTc延长,且易发生猝死,因此一般认为AMI与QTc有关,但结果不尽相同。近年来人们认为,单一测定QTc间期并不能反映心肌复极离散,而QTcd才能真正反映心肌复极离散度。本资料室颤组中,QTcd>100 ms者发生心室颤动占88.0%;而QTcd<40 ms者仅1例(4%)发生心室颤动。在非室颤组中,无一例QTcd>100 ms,但QTcd<40 ms却有142例(94.7%)。这说明QTcd值越大,发生心室颤动的可能性越大,尤其QTcd>100 ms,几乎均要发生心室颤动,与向红报道(1993年)一致。QTmax存在于梗死或缺血区导联,QTmin存在于非缺血区导联,两部分心肌复极越不一致,则QTcd测值越大,越容易发生心室颤动,而与其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无关系。本组资料亦表明,急性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之间QTcd无显著性差异。
收稿日期:1999-04-29
修稿日期:1999-11-10, 百拇医药
单位:张寄銮(武汉市第二医院内科(武汉,430014))
关键词: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000224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室颤动与QTc离散度(QTcd)的增加有关,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1987~1997年间资料完整、在24 h收住我院CCU病房,并且在发病后1周内明确发生心室颤动的AMI患者25例为室颤组:随机抽取同期发病而在1周内未发生心室颤动者150例为非室颤组。AMI的诊断依据为典型的心电图,血清AST、CPK、CPK-MB、LDH增高。入选病例均无电解质紊乱及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室颤组中,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5岁;非室颤组中,男103例,女47例,平均年龄67.5岁。两组175例患者AMI发生的部位,前壁50例,广泛前壁70例,下壁及正后壁55例。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入院即刻首次检查标准12导联心电图,均在48 h内完成。除T波不清或Tu分界不清的导联外,每例患者测量导联数不少于6个,同一导联测量3个QT间期,计算QTc均值,最长的QTc与最短的QTc之差即为QTcd。
2 结果
室颤组与非室颤组、前壁与下壁AMI患者的QTcmax,QTcmin及QTcd值见表1、表2。AMI患者QTcd值与心室颤动的关系见表3。
表1 室颤组与非室颤组的QTcmax、QTcmin及QTcd值的比较 ms,±s 组别
QTcmax
QTcmin
, 百拇医药
QTcd
室颤组
476.6±31.2
403.3±15.7
73.1±17.61)
非室颤组
432.5±23.2
402.6±10.5
29.9±13.3
与非室颤组比较1)P<0.05
表2 前壁与下壁AMI的QTcmax、QTcmin及QTcd值比较 ms,±s AMI部位
, 百拇医药
例数
QTcmax
QTcmin
QTcd
前壁(含广泛前壁)
120
435.6±40.0
405.4±31.5
30.2±5.5
下壁(含正后壁)
55
438.2±41.3
, 百拇医药
408.3±33.3
29.9±6.3
P值
>0.05
>0.05
>0.05
表3 AMI QTcd值与心室颤动的关系 例数(%) 组别
例数
QTcd值/ms
>100
40~100
<40
, 百拇医药
室颤组
25
22(88.0)
2(8.0)
1(4.0)
非室颤组
150
0
8(5.3)
142(94.7)
3 讨论
AMI早期常有QTc延长,且易发生猝死,因此一般认为AMI与QTc有关,但结果不尽相同。近年来人们认为,单一测定QTc间期并不能反映心肌复极离散,而QTcd才能真正反映心肌复极离散度。本资料室颤组中,QTcd>100 ms者发生心室颤动占88.0%;而QTcd<40 ms者仅1例(4%)发生心室颤动。在非室颤组中,无一例QTcd>100 ms,但QTcd<40 ms却有142例(94.7%)。这说明QTcd值越大,发生心室颤动的可能性越大,尤其QTcd>100 ms,几乎均要发生心室颤动,与向红报道(1993年)一致。QTmax存在于梗死或缺血区导联,QTmin存在于非缺血区导联,两部分心肌复极越不一致,则QTcd测值越大,越容易发生心室颤动,而与其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无关系。本组资料亦表明,急性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之间QTcd无显著性差异。
收稿日期:1999-04-29
修稿日期:1999-11-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