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洛西林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158例分析
作者:卢朝升
单位:卢朝升(温州医学院育英儿童医院传染科,浙江温州 3250000)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美洛西林
现代诊断与治疗000229 分类号:R51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00)02-0116-01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我国小儿常见肠道传染病。中毒型痢疾已明显减少,但普通型痢疾临床上仍很常见,且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常用抗生素的作用减弱。我院于1997年6月~1999年6月应用美洛西林治疗急性菌痢1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85例,女73例;年龄5月~14岁。~2岁31例;2~5岁88例;5~14岁39例;临床特点有急性发热、粘胨及(或)脓血便,大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HP,伴有少许红细胞。
, 百拇医药
1.2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158例均为大便细菌培养阳性,其中福氏痢疾杆菌156例(98.7%);宋内氏菌2例(1.3%)。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显示氯霉素、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敏感率分别为:3.2%、85.3%、89.8%、92.5%。
1.3 治疗方法 美洛西林治疗组158例,非美洛西林治疗组(对照组)126例。两组在年龄、入院前腹泻时间、发热时间、临床分型及入院后其他处理措施上无显著差异(P>0.05)。美洛西林由山东天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剂量100mg/(kg*d),分两次静滴,1疗程3~5天。对照组氟哌酸、丁胺卡那、头孢哌酮按常规剂量用药。
1.4 疗效判断 根据卫生部1993年《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抗菌药物疗效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四级评定,痊愈和显效合称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
2 结果
, 百拇医药
美洛西林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腹泻天数比氟哌酸及丁胺卡那霉素组明显缩短(P<0.01)。稍短于头孢哌酮组,但无显著差异。美洛西林有效率与氟哌酸及丁胺卡那霉素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优于头孢哌酮,但无显著差异(见附表)。
附表 急性菌痢4组病程和疗效比较
n
平均退热
时间(天)
平均腹泻
时间(天)
有效
[n(%)]
无效
, 百拇医药
[n(%)]
美洛西林组
158
3.22
3.50
156(98.5)
2(1.5)
丁胺卡那组
42
4.05
5.07
30(71.4)
12(28.6)
, http://www.100md.com
氟哌酸组
44
4.51
5.24
32(72.7)
12(27.3)
头孢哌酮组
40
3.47
4.03
35(87.5)
5(12.5)
副作用:美洛西林治疗期间除两例出现皮疹外,未发现有其他副作用。因菌痢本身有胃肠道症状,因此胃肠道之副作用不易判断,但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呕吐、腹泻加重表现。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美洛西林为新近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多种G-杆菌如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对G+菌亦有抗菌活性。其作用机理与氨苄青霉素类似。文献报道临床用于G-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神经系统感染效果极佳,其疗效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当[1]。但其治疗肠道感染资料不多。本组158例急性菌痢应用美洛西林治疗,有效率达98.5%,明显优于氟哌酸及丁胺卡那霉素组,优于头孢哌酮组。美洛西林治疗期间未观察到肝功能和血液系统损害。
近年来,菌痢耐药菌株日渐增多,而且多重耐药菌株占很大比例[2]。本组培养结果显示对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药敏感率仅为6.2%、3.2%、4.5%。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虽相对敏感,但其敏感率已远不如从前。目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已逐渐形成,且其在儿科应用还存在争议[3]。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具有耳、肾毒性,因此在儿科应用也有一定限制。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广谱且价格昂贵的缺点。因此开拓新药来治疗小儿菌痢是很有必要的。美洛西林具有高效、价格适中、安全、副作用少的优点,是治疗菌痢非常有前途的药物之一。
, 百拇医药
龙宝光教授 审
参考文献:
[1]Konaplan CA,Arelert G,Schacht P.美洛西林在欧洲临床应用的经验的研究[J].抗微生物药和化疗杂志,1982,9(增刊A):267-272.
[2]卢朝升,张桂莲.580例痢疾杆菌菌群药敏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8 ,28(3):241-242.
[3]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关于喹诺酮类药物在儿童的应用(专家笔谈)[J].中华儿科杂志,1996,34(5):358.
收稿日期:1999-08-27, 百拇医药
单位:卢朝升(温州医学院育英儿童医院传染科,浙江温州 3250000)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美洛西林
现代诊断与治疗000229 分类号:R51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00)02-0116-01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我国小儿常见肠道传染病。中毒型痢疾已明显减少,但普通型痢疾临床上仍很常见,且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常用抗生素的作用减弱。我院于1997年6月~1999年6月应用美洛西林治疗急性菌痢1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85例,女73例;年龄5月~14岁。~2岁31例;2~5岁88例;5~14岁39例;临床特点有急性发热、粘胨及(或)脓血便,大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HP,伴有少许红细胞。
, 百拇医药
1.2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158例均为大便细菌培养阳性,其中福氏痢疾杆菌156例(98.7%);宋内氏菌2例(1.3%)。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显示氯霉素、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哌酮敏感率分别为:3.2%、85.3%、89.8%、92.5%。
1.3 治疗方法 美洛西林治疗组158例,非美洛西林治疗组(对照组)126例。两组在年龄、入院前腹泻时间、发热时间、临床分型及入院后其他处理措施上无显著差异(P>0.05)。美洛西林由山东天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剂量100mg/(kg*d),分两次静滴,1疗程3~5天。对照组氟哌酸、丁胺卡那、头孢哌酮按常规剂量用药。
1.4 疗效判断 根据卫生部1993年《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抗菌药物疗效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四级评定,痊愈和显效合称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
2 结果
, 百拇医药
美洛西林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腹泻天数比氟哌酸及丁胺卡那霉素组明显缩短(P<0.01)。稍短于头孢哌酮组,但无显著差异。美洛西林有效率与氟哌酸及丁胺卡那霉素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优于头孢哌酮,但无显著差异(见附表)。
附表 急性菌痢4组病程和疗效比较
n
平均退热
时间(天)
平均腹泻
时间(天)
有效
[n(%)]
无效
, 百拇医药
[n(%)]
美洛西林组
158
3.22
3.50
156(98.5)
2(1.5)
丁胺卡那组
42
4.05
5.07
30(71.4)
12(28.6)
, http://www.100md.com
氟哌酸组
44
4.51
5.24
32(72.7)
12(27.3)
头孢哌酮组
40
3.47
4.03
35(87.5)
5(12.5)
副作用:美洛西林治疗期间除两例出现皮疹外,未发现有其他副作用。因菌痢本身有胃肠道症状,因此胃肠道之副作用不易判断,但治疗期间未见明显呕吐、腹泻加重表现。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美洛西林为新近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多种G-杆菌如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等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对G+菌亦有抗菌活性。其作用机理与氨苄青霉素类似。文献报道临床用于G-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神经系统感染效果极佳,其疗效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当[1]。但其治疗肠道感染资料不多。本组158例急性菌痢应用美洛西林治疗,有效率达98.5%,明显优于氟哌酸及丁胺卡那霉素组,优于头孢哌酮组。美洛西林治疗期间未观察到肝功能和血液系统损害。
近年来,菌痢耐药菌株日渐增多,而且多重耐药菌株占很大比例[2]。本组培养结果显示对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药敏感率仅为6.2%、3.2%、4.5%。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虽相对敏感,但其敏感率已远不如从前。目前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已逐渐形成,且其在儿科应用还存在争议[3]。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具有耳、肾毒性,因此在儿科应用也有一定限制。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广谱且价格昂贵的缺点。因此开拓新药来治疗小儿菌痢是很有必要的。美洛西林具有高效、价格适中、安全、副作用少的优点,是治疗菌痢非常有前途的药物之一。
, 百拇医药
龙宝光教授 审
参考文献:
[1]Konaplan CA,Arelert G,Schacht P.美洛西林在欧洲临床应用的经验的研究[J].抗微生物药和化疗杂志,1982,9(增刊A):267-272.
[2]卢朝升,张桂莲.580例痢疾杆菌菌群药敏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8 ,28(3):241-242.
[3]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关于喹诺酮类药物在儿童的应用(专家笔谈)[J].中华儿科杂志,1996,34(5):358.
收稿日期:1999-08-2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