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对活体小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作者:赵守城 张娟 王明艳
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唐山 063000
关键词:
卫生毒理学杂志000223 与离体细胞染镉的方法比较,采用活体小鼠染镉观察骨髓细胞DNA的损伤情况,更能全面地反映镉对DNA损伤的实际状况。为此,我们采用活体小鼠连续染镉,用SCGE方法检测了镉对活体小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昆明种雌、雄小鼠,取自本校动物饲养中心室,体重20~25 g。将小鼠随机分成A、B、C 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4只,各组分笼饲养。
1.2 试剂 选用氯化镉(CdCl2.2.5H2O)为实验用镉,天津市化学试剂二厂出品。按镉的实际含量用生理盐水配成100 μg/ml的原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浓度,根据小鼠实际体重腹腔注射染镉。染镉量A组为0.1 μg/g,B组为0.25 μg/g,C组0.5 μg/g。染镉时间为每日1次,连续3 d。对照组每次注射生理盐水1.5 ml/只。
, 百拇医药
1.3 细胞悬液制备 于最后一次染镉24 h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用37 ℃生理盐水冲出股骨腔中骨髓细胞,以800 r/min离心5 min收集细胞,将大约1 000个细胞与37 ℃的100 μl质量浓度为0.5 %的低溶点琼脂糖液相混,制成骨髓细胞悬液,待检测。
1.4 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 参考秦椿华等的方法进行。
1.5 观察和统计 电泳结束后,用50 μg/ml的EB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每组观察500个细胞,计算出带有彗尾细胞的百分比,然后每组用目镜测微尺测出50个带有彗尾细胞的核直径和彗尾长度,计算出DNA迁移的实际距离。实验组数据与对照组之间进行t检验。
2 结果与讨论
实验组引起DNA损伤的程度,无论是彗尾细胞百分比,还是彗尾长度(迁移距离),与对照组比较(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3个实验组之间,随着染镉剂量的增加,DNA受损细胞百分比和彗尾长度均随之升高,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表1)。
, 百拇医药
表1 镉对小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s) 组别
染镉量
(μg/g)
核直径
(μm)
彗 尾 细 胞 百 分 比
彗尾长度
观察
细胞数
彗尾细胞
, 百拇医药
(%)
观察
细胞数
迁移距离
(μm)
A
0.1
12.5±0.25
500
18.2±0.80.
50
12.4±0.62.
, 百拇医药
B
0.25
12.4±0.33
500
29.8±1.66.
50
25.2±0.74.
C
0.5
12.0±0.23
500
44.4±1.47.
, 百拇医药
50
36.8±1.40.
对照组
12.8±0.20
500
10.0±0.71
50
5.9±0.41
与对照组比较,.P<0.001 我们在显微测量时,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均选取核直径基本一致的细胞测量彗尾长度。将彗尾长度作为指标来评价DNA受损状况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又与DNA受损细胞百分比一起比较分析,更能说明镉对DNA的潜在毒性。实验中观察到,未受损细胞为一圆形荧光核,但有少数细胞核也有轻微的拖尾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细胞在琼脂糖中作用而产生的。本实验以活体小鼠骨髓细胞DNA为对象,来检测镉的毒性作用,可以认为,DNA的受损程度应该是镉对小鼠各种复杂毒性反应的最终结果,更能准确地反映出镉对DNA损伤的实际情况。
(收稿日期:1999-09-17), 百拇医药
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唐山 063000
关键词:
卫生毒理学杂志000223 与离体细胞染镉的方法比较,采用活体小鼠染镉观察骨髓细胞DNA的损伤情况,更能全面地反映镉对DNA损伤的实际状况。为此,我们采用活体小鼠连续染镉,用SCGE方法检测了镉对活体小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昆明种雌、雄小鼠,取自本校动物饲养中心室,体重20~25 g。将小鼠随机分成A、B、C 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4只,各组分笼饲养。
1.2 试剂 选用氯化镉(CdCl2.2.5H2O)为实验用镉,天津市化学试剂二厂出品。按镉的实际含量用生理盐水配成100 μg/ml的原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浓度,根据小鼠实际体重腹腔注射染镉。染镉量A组为0.1 μg/g,B组为0.25 μg/g,C组0.5 μg/g。染镉时间为每日1次,连续3 d。对照组每次注射生理盐水1.5 ml/只。
, 百拇医药
1.3 细胞悬液制备 于最后一次染镉24 h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用37 ℃生理盐水冲出股骨腔中骨髓细胞,以800 r/min离心5 min收集细胞,将大约1 000个细胞与37 ℃的100 μl质量浓度为0.5 %的低溶点琼脂糖液相混,制成骨髓细胞悬液,待检测。
1.4 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 参考秦椿华等的方法进行。
1.5 观察和统计 电泳结束后,用50 μg/ml的EB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每组观察500个细胞,计算出带有彗尾细胞的百分比,然后每组用目镜测微尺测出50个带有彗尾细胞的核直径和彗尾长度,计算出DNA迁移的实际距离。实验组数据与对照组之间进行t检验。
2 结果与讨论
实验组引起DNA损伤的程度,无论是彗尾细胞百分比,还是彗尾长度(迁移距离),与对照组比较(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3个实验组之间,随着染镉剂量的增加,DNA受损细胞百分比和彗尾长度均随之升高,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表1)。
, 百拇医药
表1 镉对小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s) 组别
染镉量
(μg/g)
核直径
(μm)
彗 尾 细 胞 百 分 比
彗尾长度
观察
细胞数
彗尾细胞
, 百拇医药
(%)
观察
细胞数
迁移距离
(μm)
A
0.1
12.5±0.25
500
18.2±0.80.
50
12.4±0.62.
, 百拇医药
B
0.25
12.4±0.33
500
29.8±1.66.
50
25.2±0.74.
C
0.5
12.0±0.23
500
44.4±1.47.
, 百拇医药
50
36.8±1.40.
对照组
12.8±0.20
500
10.0±0.71
50
5.9±0.41
与对照组比较,.P<0.001 我们在显微测量时,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均选取核直径基本一致的细胞测量彗尾长度。将彗尾长度作为指标来评价DNA受损状况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又与DNA受损细胞百分比一起比较分析,更能说明镉对DNA的潜在毒性。实验中观察到,未受损细胞为一圆形荧光核,但有少数细胞核也有轻微的拖尾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细胞在琼脂糖中作用而产生的。本实验以活体小鼠骨髓细胞DNA为对象,来检测镉的毒性作用,可以认为,DNA的受损程度应该是镉对小鼠各种复杂毒性反应的最终结果,更能准确地反映出镉对DNA损伤的实际情况。
(收稿日期:1999-09-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