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社区服务的体会
作者:杨秀桃 李临平
单位:太原市 山西省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 030012
关键词:
中华护理杂志000231 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及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与家庭有关的健康问题明显增多,加上老年人口增加的现实,给社会造成了巨大压力。社区作为人们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地域,其作用日益增强。为尽可能满足居民生活方式转变带来的卫生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建立没有围墙的医院,寻求新医学模式指导下的群体防治疾病的措施和方法,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已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自1996年初,我们开始进行社区服务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具体做法
1.1 树立面向社会服务的意识
我们首先是以天津市社区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为指导,并派出两名人员去学习参观,吸取先进经验,结合我们平时防保科工作性质特点,共同学习讨论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深刻内涵。在组织上,我们有一支基础知识扎实、业务技术素质较高的社区服务队伍,包括全科医生2名,其中一名是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0年的中西医结合专家,护师8名,均具备大专学历,并有十年以上护龄,有一定的组织宣传能力及丰富的综合知识、熟练的技术等条件,而且对社区地理位置、环境等较熟悉。大家对社区服务可行性达成共识后一致认识到:社区服务适合国情、市情、区情,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趋势性举措。为了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全球性战略目标,社区服务是关键,而社区服务工作,绝大部分需要护士去做,护士走出医院,走向社会,进入家庭,逐步按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职能,使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加深认识在集医疗、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医疗保健中的责任,并成为人类健康的保护者。
, 百拇医药
1.2 确定服务内容
1.2.1 在社区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包括卫生常识、食品卫生、中毒抢救、外伤自护、自身保健、性知识等教育。常年开设热线电话,随时接受以预防保健为内容的健康咨询。
1.2.2 入户探究社区居民发病特点:以慢性病防治为重点(先以高血压防治管理为着手点),降低人群危险因素水平,减少慢性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改善社会致病因素;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使疾病防治达到最佳效果。
1.2.3 开设家庭病房:为不需要住院治疗或出院后仍需继续治疗、或需住院治疗而住院又有困难的病人提供各种服务;为晚期肿瘤需要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衰弱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及生活护理;对一些老年病、常见病、多发病及病情适合在家治疗的患者,送医送药上门服务,以方便患者及家属。星期六、日不休息。
1.3 具体实施阶段
, 百拇医药
1.3.1 做好摸底调查:1996年初,我们全体人员在确定的5个居委会内对15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了一次慢性病及健康档案的摸底调查。首先制定好统一的表格,8名护师分成4组(门诊留2人照常工作),主任带队,挨门逐户地进行登记。由于社区工作的特殊性,不同于平时医院上班,而且是往往上班时间家里无人,只能利用中午、晚上的时间进行。刚开始工作困难重重,人们的卫生意识淡漠,拒绝上门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说服教育工作,慢慢扭转了这种局面。摸底调查共调查7 093例,患病人数478例,患病率为6.86%,其中高血压256例,患病率为3.6%,冠心病150例,脑卒中60例,恶性肿瘤17例。60岁以上老年人中,慢性病例数为324例,占社区慢性病人总数的66.5%。而15岁以上测过血压的人中知晓自己是否为高血压的人占总人数的43.9%,高血压患者中服药率仅为1/4,符合有关文献报道的高血压治疗中的三个误区(有病不愿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服药)的特点。这些数据提醒我们,慢性病的高发人群是老年人,而慢性病病人当中又以高血压患病率最高,它严重地影响着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最危险的因素,高血压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首先对发现的256例高血压病人进行监测,建立管理卡及档案袋。并对摸底调查中有高血压家族史的40岁以上居民及60岁以上老年人,采取登门上户或电话预约的方式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新病人,解决新问题。定人定时下地段听取反馈信息,与居民共商管理方法,促进工作开展。
, http://www.100md.com
1.3.2 充分发挥居委会的作用开展健康教育:社区是社会的基础,要向群众普及卫生知识,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仅凭专(兼)职卫生人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积极主动与居委会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居委会在群众中的纽带作用,首先对居委会工作人员及保健员进行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定期向居委会提供宣传资料,如:高盐高脂肥胖吸烟对高血压的影响及危害、常见慢性病防治等。提供的宣传内容,努力结合当地居民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误区,通俗易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居委会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小黑板、墙报、宣传栏或口头形式进行宣传,凡有人群的地方都能听到卫生宣传的声音,街头巷尾处处可见宣传墙报。通过多方面的普及宣传,使居民真正了解到慢性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在每季度召开的居委会主任例会上,对各居委会的工作进行交流、评比、总结,优良者给予奖励,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 体 会
2.1 社区服务提高了社会效益
, 百拇医药
两年中,我们为社区居民撰写编制了有关科普书籍及各种形式的材料数千份以上,如“戒烟科普知识”、“常见慢性病预防控制手册”、“社区医疗保健——就医指南”、“社区居民保健卡”,分发到社区居民手中,并且对持卡者来医院就诊给予优先安排就医。自编“健康教育处方”49种等。据1997年全年统计,我们为居民测量血压921例次,新发现高血压36例;为908户居民提供了入户服务,家庭出诊196次;收住家庭病床病人52例,其中心脑血管疾病46例,癌症患者3例,老年性痴呆3例,坚持每周二次进行查房;静脉输液58例,肌内注射108例次,处理褥疮3例,换药18例,烧伤烫伤清创8例,拆线30例,导尿8例,下胃管3例,灌肠13例,老年人生活护理及保健11例,临终护理5例,健康咨询热线电话常年不断。受益的患者及家属说,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使患者坐在家中享受到如同在医院一样的治疗护理,服务到家送来的不仅是医疗护理技术,更是送来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疾苦的关怀,送来了社会主义医务工作者高尚的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病床护士不仅是健康的维护者,也是党和群众联系的纽带。
, 百拇医药
2.2 社区服务促进了人们对卫生健康的参与意识
在社区工作中,通过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传和对高血压患者的追踪观察,发现人们的卫生意识在逐渐增强,经常找上门来自测血压的人络绎不绝。群众开始认识到:学会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关键。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才是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的“釜底抽薪”之举。
2.3 社区服务提高了护士对事业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社区服务拓宽了护理人员与社会接触的广度和深度,增进了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护士用自己的知识与技术,解除病人的病痛,改变人们不良的卫生习惯,护士进入社会,看到人们需要护士,病人需要护士,社会的文明需要护士,社会的健康需要护士,护士大有作为,在这些需要中护士看到了自我价值。换句话说,护士走向社区服务也正是走向市场创造和体现自身劳动价值的过程。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护士将担负起无可替代的神圣使命。社区服务对护士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更要有广泛的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各种类型的各项社区服务,这也是未来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收稿日期:1998-12-01, http://www.100md.com
单位:太原市 山西省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 030012
关键词:
中华护理杂志000231 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及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与家庭有关的健康问题明显增多,加上老年人口增加的现实,给社会造成了巨大压力。社区作为人们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地域,其作用日益增强。为尽可能满足居民生活方式转变带来的卫生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建立没有围墙的医院,寻求新医学模式指导下的群体防治疾病的措施和方法,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已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自1996年初,我们开始进行社区服务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具体做法
1.1 树立面向社会服务的意识
我们首先是以天津市社区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为指导,并派出两名人员去学习参观,吸取先进经验,结合我们平时防保科工作性质特点,共同学习讨论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深刻内涵。在组织上,我们有一支基础知识扎实、业务技术素质较高的社区服务队伍,包括全科医生2名,其中一名是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0年的中西医结合专家,护师8名,均具备大专学历,并有十年以上护龄,有一定的组织宣传能力及丰富的综合知识、熟练的技术等条件,而且对社区地理位置、环境等较熟悉。大家对社区服务可行性达成共识后一致认识到:社区服务适合国情、市情、区情,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趋势性举措。为了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全球性战略目标,社区服务是关键,而社区服务工作,绝大部分需要护士去做,护士走出医院,走向社会,进入家庭,逐步按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职能,使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加深认识在集医疗、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医疗保健中的责任,并成为人类健康的保护者。
, 百拇医药
1.2 确定服务内容
1.2.1 在社区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包括卫生常识、食品卫生、中毒抢救、外伤自护、自身保健、性知识等教育。常年开设热线电话,随时接受以预防保健为内容的健康咨询。
1.2.2 入户探究社区居民发病特点:以慢性病防治为重点(先以高血压防治管理为着手点),降低人群危险因素水平,减少慢性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改善社会致病因素;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使疾病防治达到最佳效果。
1.2.3 开设家庭病房:为不需要住院治疗或出院后仍需继续治疗、或需住院治疗而住院又有困难的病人提供各种服务;为晚期肿瘤需要支持治疗和减轻痛苦的衰弱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及生活护理;对一些老年病、常见病、多发病及病情适合在家治疗的患者,送医送药上门服务,以方便患者及家属。星期六、日不休息。
1.3 具体实施阶段
, 百拇医药
1.3.1 做好摸底调查:1996年初,我们全体人员在确定的5个居委会内对15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了一次慢性病及健康档案的摸底调查。首先制定好统一的表格,8名护师分成4组(门诊留2人照常工作),主任带队,挨门逐户地进行登记。由于社区工作的特殊性,不同于平时医院上班,而且是往往上班时间家里无人,只能利用中午、晚上的时间进行。刚开始工作困难重重,人们的卫生意识淡漠,拒绝上门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说服教育工作,慢慢扭转了这种局面。摸底调查共调查7 093例,患病人数478例,患病率为6.86%,其中高血压256例,患病率为3.6%,冠心病150例,脑卒中60例,恶性肿瘤17例。60岁以上老年人中,慢性病例数为324例,占社区慢性病人总数的66.5%。而15岁以上测过血压的人中知晓自己是否为高血压的人占总人数的43.9%,高血压患者中服药率仅为1/4,符合有关文献报道的高血压治疗中的三个误区(有病不愿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服药)的特点。这些数据提醒我们,慢性病的高发人群是老年人,而慢性病病人当中又以高血压患病率最高,它严重地影响着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最危险的因素,高血压防治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首先对发现的256例高血压病人进行监测,建立管理卡及档案袋。并对摸底调查中有高血压家族史的40岁以上居民及60岁以上老年人,采取登门上户或电话预约的方式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新病人,解决新问题。定人定时下地段听取反馈信息,与居民共商管理方法,促进工作开展。
, http://www.100md.com
1.3.2 充分发挥居委会的作用开展健康教育:社区是社会的基础,要向群众普及卫生知识,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仅凭专(兼)职卫生人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积极主动与居委会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居委会在群众中的纽带作用,首先对居委会工作人员及保健员进行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定期向居委会提供宣传资料,如:高盐高脂肥胖吸烟对高血压的影响及危害、常见慢性病防治等。提供的宣传内容,努力结合当地居民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误区,通俗易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居委会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小黑板、墙报、宣传栏或口头形式进行宣传,凡有人群的地方都能听到卫生宣传的声音,街头巷尾处处可见宣传墙报。通过多方面的普及宣传,使居民真正了解到慢性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在每季度召开的居委会主任例会上,对各居委会的工作进行交流、评比、总结,优良者给予奖励,促进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 体 会
2.1 社区服务提高了社会效益
, 百拇医药
两年中,我们为社区居民撰写编制了有关科普书籍及各种形式的材料数千份以上,如“戒烟科普知识”、“常见慢性病预防控制手册”、“社区医疗保健——就医指南”、“社区居民保健卡”,分发到社区居民手中,并且对持卡者来医院就诊给予优先安排就医。自编“健康教育处方”49种等。据1997年全年统计,我们为居民测量血压921例次,新发现高血压36例;为908户居民提供了入户服务,家庭出诊196次;收住家庭病床病人52例,其中心脑血管疾病46例,癌症患者3例,老年性痴呆3例,坚持每周二次进行查房;静脉输液58例,肌内注射108例次,处理褥疮3例,换药18例,烧伤烫伤清创8例,拆线30例,导尿8例,下胃管3例,灌肠13例,老年人生活护理及保健11例,临终护理5例,健康咨询热线电话常年不断。受益的患者及家属说,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使患者坐在家中享受到如同在医院一样的治疗护理,服务到家送来的不仅是医疗护理技术,更是送来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疾苦的关怀,送来了社会主义医务工作者高尚的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病床护士不仅是健康的维护者,也是党和群众联系的纽带。
, 百拇医药
2.2 社区服务促进了人们对卫生健康的参与意识
在社区工作中,通过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传和对高血压患者的追踪观察,发现人们的卫生意识在逐渐增强,经常找上门来自测血压的人络绎不绝。群众开始认识到:学会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减少疾病、增进健康的关键。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才是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的“釜底抽薪”之举。
2.3 社区服务提高了护士对事业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社区服务拓宽了护理人员与社会接触的广度和深度,增进了社会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护士用自己的知识与技术,解除病人的病痛,改变人们不良的卫生习惯,护士进入社会,看到人们需要护士,病人需要护士,社会的文明需要护士,社会的健康需要护士,护士大有作为,在这些需要中护士看到了自我价值。换句话说,护士走向社区服务也正是走向市场创造和体现自身劳动价值的过程。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护士将担负起无可替代的神圣使命。社区服务对护士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更要有广泛的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各种类型的各项社区服务,这也是未来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收稿日期:1998-12-0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