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40250
IFN-γ基因和IL-2 基因共转染的膀胱癌体内致瘤性及瘤苗效果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辛军 王晓雄 蔡经爽 孟书礼

    单位:辛军( 蔡经爽泉州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福建省 362000);王晓雄 孟书礼(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853)

    关键词:γ-干扰素;白介素-2;基因瘤苗;肿瘤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000227

    中图号:R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139(2000)02-0110-01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BTT 739 由南京铁道医学院泌尿科提供。IFN-γ基因、IL-2 基因单独转染的BTT739 细胞(BTT739/IFN-γ、BTT739/IL-2)及IFN-γ基因和IL-2 基因共转染的BTT739 细胞〔BTT739/(IL-2-IFN-γ)〕由我科常规传代。 8 同龄近交系T739 小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所动物室提供。

    1.2 致瘤性实验 将 T739 小鼠随机分 4 组,每组 10 只,观察皮下分别接种 3.0×105 野生型BTT739、 BTT739/IFN-γ、BTT739/IL-2、BTT739/(IL-2-IFN-γ)细胞的肿瘤结节出现情况。

    1.3 小鼠再接种实验 给 1.2 实验中不出现肿瘤结节的小鼠再接种 6.0×106 野生型 BTT739 细胞,观察小鼠肿瘤生长状况。

    2 结果

    接种 3.0×105 个野生型 BTT739 细胞组的 10 只小鼠全部出现肿瘤,而接种相同剂量的 BTT739/IL-2 细胞组、BTT739/IFN-γ细胞组、BTT739/(IL-2-IFN-γ)细胞组分别有 4 只、 6 只、 8 只小鼠未形成肿瘤。说明 BTT739/(IL-2-IFN-γ)细胞体内致瘤性低于其它组细胞。给上述实验中未形成肿瘤的每只小鼠均再次皮下接种 6.0×105 野生型 BTT739 细胞,发现 BTT739/IL-2 组中的 4 只未致瘤小鼠有 50% 形成肿瘤,BTT739/IFN-γ组中的 6 只未致瘤小鼠有 66.7% 形成肿瘤,而 BTT739/(IL-2-IFN-γ)组中的 8 只未致瘤小鼠仅有 20% 形成肿瘤。可见,事先接种过 BTT/(IL-2-IFN-γ)细胞而未致瘤的小鼠能更显著抑制再次接种的野生型 BTT739 细胞的生长。说明 BTT739/(IL-2-IFN-γ)细胞能更好地诱导机体对 BTT739 细胞的免疫记忆,发挥瘤苗的抗瘤作用。

    3 讨论

    将细胞因子基因转染入肿瘤细胞制备成免疫原性更强的“瘤苗”进行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一直是肿瘤细胞靶向的细胞因子基因治疗的重要方向。我们发现 IL-2 基因和 IL-γ 基因共转染的膀胱癌瘤苗细胞的致瘤性明显低于 IL-2 基因或 IFN-γ基因单独转染的膀胱癌细胞。我们的实验结果还显示:事先接种过 BTT739/(IL-2-IFN-γ)细胞而未形成肿瘤的小鼠已建立了抗肿瘤免疫记忆,能显著抑郁再次接种的高剂量野生型 BTT739 细胞的生长,表明 IFN-γ基因和 IL-2 基因共转染的膀胱癌瘤苗较 IFN-γ基因或 IL-2 基因单独转染的肿瘤细胞具有更好的瘤苗效果。因此,将两种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的细胞因子基因共转染肿瘤细胞并制成瘤苗将可能成为细胞因子基因治疗肿瘤的新途径。

    作者简介:辛军,男,1968-02-26生,汉族,福建省泉州市人,1996年军医进修学院硕士毕业,泌尿外科专业,现在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发表论文16篇。电话:(0595)2277166

    收稿日期:1999-11-12

    修回日期:2000-01-1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