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肺癌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46523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中国肺癌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吴宏成 陈燮晶

    单位:吴宏成(315041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呼吸科);陈燮晶(315041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呼吸科)

    关键词:

    中国肺癌杂志000222 本研究对98例肺癌患者的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片作回顾分析,以探讨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共计98例,其中医疗中心70例,市一院28例,男性82例,女性16例;年龄41~84岁,平均61岁。全部病例均经胸部影像(CT、MRI)、动态观察及病理细胞学明确诊断,其中病理分型明确者34例。全部病例均在灌注化疗前作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用Seldinger技术插入Cobra导管,证实导管嵌入病灶侧支气管动脉内,注射造影剂5~10 ml,用数字减影X线机连续摄片5~8张。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支气管动脉造影所见 肿瘤病灶侧支气管动脉主干扩张、扭曲、分支增多者85例,占86.7%,其中部分病例内径达15 mm(图1)(正常直径为2.1 mm左右)。支气管动脉与其他纵隔动脉吻合支扩张扭曲者24例,占24.5%;新的交通支出现者8例,占8.2%;病灶处血管聚拢表现者49例,占50%;造影剂染色表现为富血型者75例,占76.5%,少血型23例,占23.5%,其中少血型病灶外周多有造影剂不均匀染色。

    图1 肿瘤病灶侧支气管动脉主干明显扩张,内径达15 mm

    Fig 1 Dilated bronchial artery in a patient with right lower lobe lung cancer (diameter of 15 mm)
, 百拇医药
    病灶内小血管增多、扩张及紊乱表现者70例,占71.4%;呈簇状、索状或团状改变及血管瘤样扩张者10例,占10.2%;其他血管参与供血者38例,占38.8%(其中肋间动脉参与供血者31例,占31.6%;膈动脉参与供血者1例;头臂动脉分支参与供血者6例);胸膜转移伴胸腔积液者38例,占38.8%。另外发现供养纵隔淋巴结血管及淋巴结染色20例。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分流(B-PA)2例,支气管动脉与肺静脉分流(B-PV)5例。

    病灶血管表现狭窄、闭塞者3例,占3.0%,受压移位者10例,占10.2%,包裹征22例,占22.4%。

    上述征象显示肿瘤病灶外以供血明显增多为主,少数乏血表现者多为病灶范围较大,中心坏死(图2)。本组未发现明确的“窃血征”。

    图2 肿瘤中心坏死,但病灶周围仍呈造影剂浓染
, 百拇医药
    Fig 2 Focus necrosis of tumor surrounded by radiopaque medium staining tissue

    2.2 病理类型与血管造影关系 病理分型明确的34例中,鳞癌26例,其中呈富血表现者20例,占76.9%,乏血表现者6例,占23.1%;腺癌4例,富血表现1例,乏血表现3例;未分化癌4例均表现为富血型且造影剂染色均匀。

    2.3 血管造影表现与肺癌分期关系 支气管动脉造影在胸部CT及胸部X线片表现基础上还发现胸膜转移病例有多支肋间动脉供血者(图3)达31.6%,其中24例有明确胸膜转移证据,发现纵隔内淋巴结滋养血管显影及淋巴结造影剂染色占20.4%。

    图3 多支肋间动脉供血示肺癌胸膜转移
, 百拇医药
    Fig 3 Arterial intercostales shunt showing pleural metastasis of lung cancer

    3 讨论

    根据本组资料分析,我们认为原发性肺癌的支气管造影表现有如下特点:①支气管动脉主干增粗,分支增多,瘤周和/或瘤内新生血管增多、迂曲、粗细不一,或呈致密网,或间有点状小血窦;②造影剂染色表现多为富血型,呈均匀或不均匀染色,呈点片状血窦、血湖与增生血管并存,增生的血管及造影剂染色间接反映肿瘤的大小及位置;③支气管动脉与肺循环分流(bronchial artery--pulmonary circulation shunt,即B-P分流)增加。正常时支气管动脉造影多不能见到造影剂进入肺循环,当肺和支气管发生病变时,不论哪一种循环均能相互影响,以致造成血流动力学和解剖学的改变[1]。本组中发现B-P分流仅7.1%(7/98),与郭季宜等[2]报告的B-P分流达31.7%不一致,可能与数字减影片回顾分析丢失一些动态信息有关。Folkman[3]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细胞产生血管形成因子(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 TAF)诱发肿瘤新生血管,生长活跃的恶性肿瘤常有丰富的肿瘤内血管迂曲扩张,粗细不均及形成动静脉瘘致瘤内血流增加,恶性肿瘤细胞破坏血管壁使造影剂漏至肿瘤组织内,可能系上述征象产生的机制。
, http://www.100md.com
    文献报道肺癌血管造影表现与组织类型有一定关系[4]。本组资料表明鳞癌多有支气管动脉主干及大分支扩张,病灶造影剂染色良好占多数,乏血表现多见于肿块范围较大及中心坏死病例,但病灶周围仍呈浓染(图2),可能系肿瘤压迫及侵蚀血管所致。此外,我们还发现经多次化疗后原病灶中心染色呈富血型者可转为中心乏血型,这可能与化疗后中心坏死有关。本组资料表明鳞癌仍以富血表现为主,但可表现为染色不均匀;腺癌的支气管动脉分支多,血管扩张扭曲,瘤体内形成血管网,有血管池及末梢B-P分流,肿瘤染色浓密,轮廓清楚,很少出现包裹征。本组与文献4报道的腺癌以富血型为主不一致,可能系病例少及胸膜转移后肋间血管吻合支增多等影响所致;未分化癌似腺癌呈网状,但B-P分流和包裹征少见,肿瘤染色浓密,边界相对不规则和模糊。综上所述,本组肺癌不同类型的肿瘤所见虽有一定的造影特征,但由于中晚期肺癌的资料均一性差,影响因素较多,以此推测肿瘤组织类型可信性较差。

    支气管动脉造影能描绘出肿瘤实际大小和轮廓,并在合并肺不张或有大量胸腔积液时更显示其优越性,故可用来作为肺癌分期的依据。本组资料表明多支肋间动脉供血,纵隔内淋巴结血管显影伴淋巴结造影剂染色,可能是胸膜、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证据,故我们认为支气管动脉造影在肺癌分期中可作为无创性胸部影像检查的补充。
, http://www.100md.com
    志谢 本文承蒙山东省立医院雷茂禄教授指导,特致谢意。

    参 考 文 献

    1,Viamonte MJR.Selective bronchial arteriography in man.Preliminary report.Radiology,1964,83(3)∶830-834.

    2,郭季宣,程钢,陈玉平.大咯血及肺癌患者支气管动脉造影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2)∶85-87.

    3,Folkman J.Proceedings: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Cancer Res,1974,34(9)∶2109-2111.

    4,吴恩惠主编.介入放射诊断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01-102.

    (收稿:1999-06-28 修回:1999-11-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