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性原发性肺癌外科治疗三例报告
作者:张大平 李诗佰 王晨 张家柱 周思伯
单位:张大平 李诗佰 王晨 张家柱(213003 常州,解放军第102医院胸外科);周思伯(上海瑞金医院胸外科)
关键词:
中国肺癌杂志000232 近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多源性原发性肺癌亦随之增多,且手术切除率、术后五年生存率均不能令人满意。国内大组资料表明,其手术切除率为80.4%~91.4%,并发症发生率为1.7%~22.3%,手术死亡率为0.8%~3.1%,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30.1%~42.0%。现将我院15年来收治的3例多源性原发性肺癌报告如下。
例1 男,62岁,于1984年首次发现左下肺癌,手术行左下肺叶切除,病理诊断为腺癌,无淋巴结转移。术后间断化疗半年。1989年10月因进食梗噎确诊为食管中段癌,行全食管切除术,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Ⅱ级。1996年2月因痰中带血再次入院。经胸部X线片、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活检确诊为小细胞肺癌。因肿瘤为右肺中心型,且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给予常规化疗2个疗程。6个月后死亡。
, 百拇医药
例2 男,60岁,因咳痰、咯血于1988年6月诊断为左上肺癌入院,手术行左上肺叶切除,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Ⅱ级,局部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3个月仍有痰中带血。来院复查,胸片发现右下肺有一阴影,经抗炎治疗2周,病灶无变化,CT检查诊断为右下肺癌。再次手术切除右下肺叶,病理诊断为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3个疗程。生存15个月死亡。
例3 男,55岁,于1991年患左下肺癌,手术切除左下肺叶,病理诊断为鳞癌Ⅰ~Ⅱ级,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灶。术后26个月,因进食梗噎行胃镜检查,病理活检诊断为贲门腺癌(分化中等),再次手术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化疗4个疗程。9个月后因干咳来院复查,胸片示右上肺有一絮状阴影,抗炎治疗10 d后阴影无变化,作CT检查疑为肺癌,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活检诊断为小细胞肺癌,给予化疗2个疗程。6个月后死亡。
以上三位患者均有30年以上吸烟史,吸烟量平均每日20~40支。起病前健康状况良好,无其他并存病。
, http://www.100md.com
讨论 多原发肺癌的发病率根据文献报告占肺癌的1%~5%。根据Deschamps及国内各家的诊断标准,同期肺内二个肿瘤,则两个肿瘤的组织类型应不同;若同侧、不同肺叶其组织学类型相同,则肿瘤必须各自有一中心,没有淋巴结转移,没有肺外转移。异期者,两次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应不同,组织学类型相同者应满足下列条件:①二次间隔应在2~3年以上;②第二原发癌应为原位癌;③如二次癌在同侧,则二者共同的淋巴结引流部位无癌转移,亦无肺外癌转移,局部无复发征象,无远处转移。凡临床上发现两肺同时有孤立性块影,应考虑有多原发肺癌的可能。其次,一侧肺癌切除后2~3年以上,支气管残端无癌复发,相应淋巴引流部位无癌转移,而肺内又出现孤立性结节或肺不张,应考虑为多原发肺癌,不要认为复发或转移而放弃再次手术治疗。在异期多原发肺癌中,二次肿瘤间隔时间不一定严格按照2~3年以上的标准。
对多原发肺癌或复发的诊断并不重要,只要临床上无转移,无其他手术禁忌症,均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双侧多原发肺癌的手术方案可分期或同期进行。分期者二次手术间隔一般为1~2月,如超过3个月,必须要有无癌转移的证据。此外,还可以按先切除中央型、后切除周围型,先切大病灶、后切小病灶的原则。第二次手术最好作楔形或肺段切除,以保存较多的肺组织。1981年,Goldshlock首先报告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同期作双侧肺癌切除,Johnston常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作肺切除。他们发现经此切口作肺切除,肺功能损失较经后外侧切口为轻,术后不适及疼痛均较轻;经胸骨正中切口可作肺任何部位的切除;手术死亡率也较后外侧切口低;通过一期手术切除双侧病变,避免了分期手术的痛苦,且可同时获得二个肿瘤的组织学诊断,术后能尽早采取化疗。但也有人认为胸骨正中切口对肥胖患者作左下叶或中叶内段切除时,操作较为困难。Johnston介绍经胸骨正中切口,广泛切开双侧胸膜,探查双侧肺内病变,并在直视下分离所有粘连及切断肺韧带,以增加肺的移动度,在右侧胸腔内置入8~12块纱布垫,抬高右肺便于操作,左侧则在左膈神经进入膈肌处的心包上作一牵引线将心包提起,使心脏向右移位,增加显露,而不影响血液动力学。
(收稿:1999-09-14 修回:1999-11-15), 百拇医药
单位:张大平 李诗佰 王晨 张家柱(213003 常州,解放军第102医院胸外科);周思伯(上海瑞金医院胸外科)
关键词:
中国肺癌杂志000232 近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不断上升,多源性原发性肺癌亦随之增多,且手术切除率、术后五年生存率均不能令人满意。国内大组资料表明,其手术切除率为80.4%~91.4%,并发症发生率为1.7%~22.3%,手术死亡率为0.8%~3.1%,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30.1%~42.0%。现将我院15年来收治的3例多源性原发性肺癌报告如下。
例1 男,62岁,于1984年首次发现左下肺癌,手术行左下肺叶切除,病理诊断为腺癌,无淋巴结转移。术后间断化疗半年。1989年10月因进食梗噎确诊为食管中段癌,行全食管切除术,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Ⅱ级。1996年2月因痰中带血再次入院。经胸部X线片、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活检确诊为小细胞肺癌。因肿瘤为右肺中心型,且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给予常规化疗2个疗程。6个月后死亡。
, 百拇医药
例2 男,60岁,因咳痰、咯血于1988年6月诊断为左上肺癌入院,手术行左上肺叶切除,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Ⅱ级,局部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3个月仍有痰中带血。来院复查,胸片发现右下肺有一阴影,经抗炎治疗2周,病灶无变化,CT检查诊断为右下肺癌。再次手术切除右下肺叶,病理诊断为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3个疗程。生存15个月死亡。
例3 男,55岁,于1991年患左下肺癌,手术切除左下肺叶,病理诊断为鳞癌Ⅰ~Ⅱ级,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灶。术后26个月,因进食梗噎行胃镜检查,病理活检诊断为贲门腺癌(分化中等),再次手术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化疗4个疗程。9个月后因干咳来院复查,胸片示右上肺有一絮状阴影,抗炎治疗10 d后阴影无变化,作CT检查疑为肺癌,再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活检诊断为小细胞肺癌,给予化疗2个疗程。6个月后死亡。
以上三位患者均有30年以上吸烟史,吸烟量平均每日20~40支。起病前健康状况良好,无其他并存病。
, http://www.100md.com
讨论 多原发肺癌的发病率根据文献报告占肺癌的1%~5%。根据Deschamps及国内各家的诊断标准,同期肺内二个肿瘤,则两个肿瘤的组织类型应不同;若同侧、不同肺叶其组织学类型相同,则肿瘤必须各自有一中心,没有淋巴结转移,没有肺外转移。异期者,两次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应不同,组织学类型相同者应满足下列条件:①二次间隔应在2~3年以上;②第二原发癌应为原位癌;③如二次癌在同侧,则二者共同的淋巴结引流部位无癌转移,亦无肺外癌转移,局部无复发征象,无远处转移。凡临床上发现两肺同时有孤立性块影,应考虑有多原发肺癌的可能。其次,一侧肺癌切除后2~3年以上,支气管残端无癌复发,相应淋巴引流部位无癌转移,而肺内又出现孤立性结节或肺不张,应考虑为多原发肺癌,不要认为复发或转移而放弃再次手术治疗。在异期多原发肺癌中,二次肿瘤间隔时间不一定严格按照2~3年以上的标准。
对多原发肺癌或复发的诊断并不重要,只要临床上无转移,无其他手术禁忌症,均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双侧多原发肺癌的手术方案可分期或同期进行。分期者二次手术间隔一般为1~2月,如超过3个月,必须要有无癌转移的证据。此外,还可以按先切除中央型、后切除周围型,先切大病灶、后切小病灶的原则。第二次手术最好作楔形或肺段切除,以保存较多的肺组织。1981年,Goldshlock首先报告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同期作双侧肺癌切除,Johnston常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作肺切除。他们发现经此切口作肺切除,肺功能损失较经后外侧切口为轻,术后不适及疼痛均较轻;经胸骨正中切口可作肺任何部位的切除;手术死亡率也较后外侧切口低;通过一期手术切除双侧病变,避免了分期手术的痛苦,且可同时获得二个肿瘤的组织学诊断,术后能尽早采取化疗。但也有人认为胸骨正中切口对肥胖患者作左下叶或中叶内段切除时,操作较为困难。Johnston介绍经胸骨正中切口,广泛切开双侧胸膜,探查双侧肺内病变,并在直视下分离所有粘连及切断肺韧带,以增加肺的移动度,在右侧胸腔内置入8~12块纱布垫,抬高右肺便于操作,左侧则在左膈神经进入膈肌处的心包上作一牵引线将心包提起,使心脏向右移位,增加显露,而不影响血液动力学。
(收稿:1999-09-14 修回:1999-11-15), 百拇医药